“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新疆农业信息化发展

  • 投稿大地
  • 更新时间2015-11-01
  • 阅读量622次
  • 评分4
  • 95
  • 0

张磊磊 王新哲 王华丽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摘 要] 文章以新疆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发展战略,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农业信息化的影响。最后,提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如何推进新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具体建议。以期通过农业信息化多方的共建共享,从而推动新疆现代农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惠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各族民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信息化;共建共享;新疆

[作者简介]张磊磊(1991-),男,河南平舆人,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规划管理;王华丽(1972-),女,河南沈丘人,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信息管理。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农业信息和计算机网络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重要。如何广泛应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重要突破口。“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新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疆应抓住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西部最前沿的优势区位,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机遇,秉承“丝绸之路”的开放、融合、互联互通的理念,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新疆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农业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新疆出台一系列农业信息化政策和建设一系列信息化工程。新疆已初步构建了以自治区农业厅为中心,连接14个地(市、州)、县农业局及涉农部门网站的农业网站集群,为各级农业部门发布重要信息、宣传重大措施、指导工作、交流经验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政策、查询信息、反映问题、建言献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信息通道。

(一)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随着全区农业信息化的逐步发展,近年来新疆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得到改善,全区所有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完全实现。截至2013年底,全区各类涉农网站总数超过100家,其中农业部门网站10余家,农业信息化发展较快的部分县市的农业局甚至已经建立了体系完备的农业门户网站,如:伊宁市、吉木萨尔县等。随着金农工程的开展实施,农业信息采集数据库和粮食生产数据库已初步搭建,这将会有效地整合新疆现有的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有效地服务农业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农民以后将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浏览自己所需的农业生产资讯、政策动态、农产品价格行情、农业知识科技普及、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等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发展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内在条件。

(二)农业信息传递方式快速转变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第八次党代会上 指出,要把加快数据中心基地建设,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加快国际通信建设,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努力构筑向西开放的国际通信和信息传输大通道。为了实现与中亚方向接壤国家的大容量信息互联建设,进一步加强新疆与中亚等国家的国际通讯、信息的交流合作。2012年5月21日,乌鲁木齐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挂牌成立。这将有力带动新疆软件与信息产业、云计算和物联网产业等服务的发展,加速新疆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它的成立标志着农业信息的传递方式将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将积极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农业信息化平台,从而加快新疆与中亚方向接壤国家之间的农业信息双向流动和信息共享的实现,做好面向中亚地区的信息桥头堡,将有利于新疆农牧业的发展。

(三)农业信息服务方式趋于多元化

近年来,新疆各地由单一农业信息服务方式转变为依靠计算机网络、电话语音、手机短彩信、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广大农牧民提供技术、价格、政策、气象、预警预报等各类信息服务的方式。农业信息化在新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领域已开始示范应用,如农田信息管理系统、病虫害监测、电子商务的发展等。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便捷、快速和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化对促进新疆现代农业发展作用已经日渐显现,农牧民已自主产生获取农业信息的意愿,信息意识普遍增强,其及时掌握农业情况,学习农业生产、经营能力显著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方式的拓展为提高全疆各族人民的农业信息获取意识和自觉利用农业信息的积极性,培养新时期下的既懂农业知识又懂农业技术的新型农民具有重要作用。

二、新疆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新疆各级单位广泛存在着一种认识,认为办公实现了网络化即实现了信息化。造成目前农业信息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固定、信息报送数量质量不高、信息服务不对称、服务手段单一等一系列情况的发生。同时,政府部门缺乏对于农业信息化的重视,统一规划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仍尚未建立,个别地级和部分县级农业部门甚至没有专门的农业信息机构,只有321个乡镇建立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站,仅占新疆乡镇总数的37%,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疆农业信息化进程。

(二)农业信息化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截止2013年底,全区组建的区、地、县三级农业信息化专家队伍仅有220余人,区、地、县、乡四级农业信息员队伍4000余人,这与国外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当前,农业推广人员仍作为农业信息化的主力军,多数推广人员不懂管理运作,大部分并不是来自信息或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尚不具备推广农业信息技术的能力,造成农业信息化队伍整体素质水平较低,因此,很难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进行广泛推广与普及。

(三)农业信息网络传输断层

目前,新疆信息载体仍然以传统纸质媒介为主,信息传输渠道较窄、信息容量不足,严重的制约了新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而作为使用频率较高的电子政务内网也仅限用于各部门党政机关之间的公文交换。新疆尚有40%的县(市)、80%的乡镇没有建立网络平台,县、乡、村级网络延伸工作进展缓慢,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达不到推广、普及应用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信息网络传输出现较大的断层现象,使得农业资讯、新技术推广等农业信息资源无法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最终用户手中。

(四)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接受能力差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很大的比重,然而现今对其推广的农业信息化书刊、讲座等宣传材料很少采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造成接受情况较差。同时,作为农业信息接收者的广大农民由于受限于收入水平低以及利用农业信息的高成本约束,加上其自身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民对农业信息的作用和功能缺乏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认识,这极大地限制了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品种以及新技术的能力,最终造成农业信息传递效率和效果不高。

(五)农业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自治区还没有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而各级政府的经费又捉襟见肘,造成农业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能及时、足额的拨付。最终由于维持运作的经费得不到保障,造成很多农业信息化建设出现达不到既定目标的情况,无法实现为农业生产和科研活动服务,使得农业信息推广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较大困难,从而影响了农业信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数据调查质量。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加快发展新疆农业信息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一)可能性

1. 自汉朝始,汉武帝便派遣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各国,之后西域各族政权也相继派人随汉使到汉朝答谢。至此,汉朝同西域往来贸易频繁,形成了连接中国与亚欧各国的古代“丝绸之路”。它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域地区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石榴等作物,良马、骆驼等珍禽异兽也陆续进入中国。至此,通过“丝绸之路”的农业交流就没有中断过,“丝绸之路”的往来为中国古代农牧业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是我国向这一区域实现全面合作迈进的重要性一步。但是它只给出了合作的大致范围(关于“五通”的描述),却没有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对于我们理解这一战略造成了困难,却也在理论和实践上留下了创造的空间 [1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区域内国家实现交通、信息、能源、农业等领域的互联互通的一种独特的地缘经济合作方式 [2 ]。而农业信息化正是以信息技术革新、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来促进农业发展,从而造福社会的历史过程。这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融合、互联互通的理念达到了惊人一致,这将为新疆在这区域内发展农业信息化合作带来较大的可能性。

3. 从区域范围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下的中国和中亚国家开展区域性合作,发展农业信息化共建共享,新疆将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自1992年起中国与中亚五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往来不断,为农业的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地缘政治基础。其次,中亚国家已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合作往来密切。而新疆又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为新疆和中亚国家经济交往提供了便捷的合作平台,在这一区域内发展农业信息化,区位优势明显。最后,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重要聚居区,这些民族与中亚国家有着相近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这些为新疆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信息化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必要性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代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当代经贸合作升级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3 ]。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是以区域经济、文化、贸易等合作促进各经济体共同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以不断增长的经济社会影响力为内在动力的国际区域合作新模式。在区域经济合作这个大舞台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内的中国与中亚各个经济体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可能性较强,有利于区域内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建设农业信息化合作的条件已经具备,农业信息化必将成为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国家已设计了实施这一战略的方案,新疆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制定符合新疆实际发展战略,加快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 [4 ]。因此,应加快新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利用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西部最前沿的独特地缘区位优势,进行区域性农业信息共建共享合作,建立区域合作的农业信息共享协同平台,构建出一条符合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信息丝绸之路”,这对于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业的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新疆农业信息化发展具有如下作用:

1.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往往属于弱势产业。存在着农产品效益低、农民增收慢、农业资源过度损耗与破坏、农业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特征。新疆本身处于内陆干旱区,可供用于耕作的土地较少,主要以发展绿洲农业为主,以带状和点状的形式分布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还不高。

因此,新疆应立足当前农业发展的实际,积极向中亚地区开放,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以现有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出发点,积极同中亚地区展开密切的农业科技合作,在荒漠治理、干旱区生态坏境、节水技术、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化、动植物保护、农林牧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将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当中。同时,将农业的生产、市场、交易、农业技术、政策导向等在这一区域内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全面提高农业效益的目的,从而促进新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的迫切愿望。

2. 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建设高效农业、精准农业的主要内容。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促使由过去以高耗、低效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农业生产结构方式逐渐被以低耗、高效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方式所代替;由过去粗放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逐渐转向高度集约式的现代生产经营模式,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新疆农业、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

以信息化为背景和依托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革的基本态势 [5 ]。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一级信息技术,已经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了农业生产、经营、销售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生产、经营、销售水平。通过农业的3S技术、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农业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等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已使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新机遇,有效地利用农业信息技术和资源,大力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农业信息在区域内各个国家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共享,同时通过配以国家间共同建立、共同使用的数据专业处理平台及时对信息进行有方向的筛选,去粗取精,有步骤地、针对性地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结构,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努力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新疆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 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风险。农业市场交易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由于农业信息的获取不充分、各经济体之间信息不共享而引起的生产与经营过程中衍生出的盲目性和滞后性而造成的。如果农民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农业信息,并将其用于生产实践当中去,这将会帮助农民准确定位,为农业的投资与生产过程进行合理决策,极大降低了农业市场交易的风险。

从一个最普通的农民层面来说,最大的希望无非就是能够花费最低成本,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一站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农业信息,最大限度地了解农业市场,从而制定自己的产、供、销计划,最终通过辛勤劳作获得属于自己最大的经济效益。首先,有效的农业信息能够给农民提供正确的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信息服务,帮助他们处理好农业生产与经营、分配与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发展动态,为寻找农业供求平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其次,在农产品市场运行和农业生产安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提供更多国家的交易对象,使市场交易双方联系更加密切。同时,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通环节,简化了交易程序,节约了交易成本。最后,农民一旦有了准确、及时的交易信息,便能够及时针对获得的交易信息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盲目性与滞后性,降低了市场交易风险,提高了农业市场流通效率,保障了农民的权益。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推进新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性协调机构

自治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新疆农业信息化共享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起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国家之间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协调和咨询机构。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农业信息化各部门的权责,统筹农业、科技、工信等涉农部门,形成层层负责、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和促进的良好工作格局。最终形成在农业信息共享的规划、布局、投入、建设、运行和监管等方面的领导和协调机制。

(二)加大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领域交流与合作

一个国家的农业科研能力将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新疆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应积极培养信息技术、信息管理和农业专业等方面人才,及时充实农业信息管理队伍,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人才队伍建设得以强化。同时,成立由中国、中亚各国农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农业专家资源库,合作开展广泛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农业干旱区研究、中亚农业合作等方面研究,及时将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生活当中,使农民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最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业技术信息。

(三)建立区域性资源整合、共享平台

为使农业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应该建立一个涵盖“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国家间的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促进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应用。通过各个平台之间数据的整合,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与数据完整性的基础上对所获取的农业信息资源进行筛选与加工,使原先标准不统一,规范不一致的实验室数据、实地(野外)观测数据、社会调查数据、虚拟农业的建模或模拟数据、考察数据和相关的元数据等成为统一的、便于传播与共享的文本、数值与图像形式,从而满足农业各个阶段发展的需要。

(四)拓展中亚农产品市场,发展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

近年来,新疆面向中亚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呈现较快发展趋势,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往来不断。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有助于新疆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因此,新疆应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遍及中亚国家的市场营销网络,扩大新疆特色农产品信息传递范围,实现区域内农产品的标准化和产业化,不断提升新疆出口农产品在中亚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摆脱农产品区域性市场束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华胜.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注点及切入点[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5(3): 27-35.

[2]孙壮志. “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区域合作新模式[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3):36-41.

[3]胡鞍钢,马伟,鄢一龙.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2):1-11.

[4]黄一超.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加快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J]. 实事求是,2013,(6): 37-39.

[5]郭建水.略论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J].理论导刊, 2003,(11):23-25.

(责任编辑: 李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