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论文3300字_医学实验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5-30
  • 阅读量81次
  • 评分0
  • 0
  • 0

  导读:医学实验论文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都是会有很多严格要求的,所以在写作之前必定会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说参考前人的写作方式等等,本论文分类为医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医学实验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实验论文3300字(一):独立医学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沟通论文


  独立医学实验室又称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独立从事临床检验或病理诊断的专业性检验机构。它与医疗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收集与检测这些机构采集的标本,并将检验结果送回所属机构。其最大的优势是资源共享,以实现医院、患者和社会共同获益为目标,因此医学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往往成为各医疗机构选择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首要评定标准[1]。


  现代检验医学理念要求检验人员的工作模式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并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2]。随着循证医学向个体医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检验项目日益增多、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临床更加迫切地需要专业系统的检验结果与解释[3]。与此同时,医学实验室被动辅助的地位悄然发生变化,临床医生在诊断中对实验室数据的依赖度不断上升,沟通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4]。


  1检验全过程的沟通阻碍


  检验全过程通常指从检验申请到检验结果报告的过程,可细分为检验前前、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和检验后后,等五个阶段[5]。独立医学实验室与医院检验科不同,检验全过程不仅需要运送标本和签发报告,还需要进518055行信息的转换和传输[6](图1)。在这样相对分离的环境下,难免造成实验室与临床交流沟通的不畅。除此之外,缺乏共识及人员水平不足也是很大的阻碍[7]。


  美国的临床病理体系,检验结果解释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临床检验病理专科医师提供[8]。在中国,临床检验报告必须由执业医师出具[9]。尽管我国从2001年起设立检验医师岗位[10],检验医师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检验医学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级检验医师人才稀缺、检验医师的岗位职责不明等[11]。


  另外,受中国医生多点执业机制的限制,有资质医生往往更倾向于在大型医疗机构工作,导致可调配到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医生更加稀少,检验人员的结构和素质差别明显[12]。正因此,临床和检验“各行其是”的“矛盾”普遍存在于独立医学实验室,例如:合格标本的标准判断,拒收标本的原则,医师必须提供的临床信息等,都缺乏沟通。由于没有形成共识,致使各自对检验结果的解释具有片面性[13]。


  2交流沟通的内容及方式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颁布的ISO15189:2012文件要求,实验室不仅要内部沟通,还应该与外部机构之间建立适宜的沟通程序,确保检验前、中、后全过程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明确了实验室要提供咨询服务及投诉解决办法。


  其中,咨询服务的内容包括:为选择检验和使用服务提供建议(包括所需样本类型、临床指征和检验程序的局限性以及申请检验的频率);为临床病例提供建议;为检验结果解释提供专业判断;推动实验室服务的有效利用;咨询科学和后勤事务(样品不满足可接受标准的情况)。ISO15189:2012还特别指出,做专業判断的人员应具备适当的理论和实践背景及经验,并建议对人员能力进行评估[14]。以ISO15189:2012为理论依据,想要不断完善独立医学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沟通机制,应从检验全过程具体探讨,分析思路如图2所示。


  图2:沟通方式及内容的分析思路


  2.1检验前前


  检验前前阶段,独立医学实验室与合作单位签订服务协议,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特色的定制服务。所以检验项目的设置或是套餐的制定需要与临床进行沟通,共同决定合理的服务范围。


  目前国内多数独立医学实验室开展了许多新项目,但大部分采用的是试剂生产厂商制定的参考值。而参考值是判断实验结果有无诊断意义的标准,不同检测系统,不同人种,甚至不同地域的参考值都有不同。这就更需要独立医学实验室与临床交流沟通,提供每项检验结果的参考值、临界值和危急值,及如何准确判断分析监测结果。


  危急值的报告也是检验工作的重点。依据合理设定的检验项目危急值,有异常的指标应及时积极主动地与送检单位取得联系,告知结果,为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及诊疗赢得宝贵时间,也减少临床被动等待检测结果而耽误诊治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2.2检验前


  大多数实验室差错实际发生在检验前阶段[15],为了保证之后每一步的高质量运作,非常有必要在此阶段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与合作。


  检验申请单是连接医疗机构与独立实验室的首要关键。在检验全过程的起始端,就需要医生认真、完整地填写检验申请单,特别是患者存在有可能干扰检查结果的服药史、特殊的病理变化、与检验有关的既往史,以及留取标本和送检标本的时间等。这些信息看似细微,实则能够对检验结果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一般来讲,痰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通常不做厌氧培养,而深部脓肿标本常需做厌氧菌培养,像这种比较固定的项目申请特点,可在申请单上反映出来,以便于临床医师正确选择。因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时间和送检时间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故在微生物检验申请单上不仅要有送检时间,而且还要有采样时间。诸如此类的一些与申请单格式和内容有关的问题,都应由实验室与临床医生通过沟通和研讨而确定,必要时可以在申请单中设置“必填项目”。


  另外,送检独立实验室的标本采集常常由医疗机构的护士来完成,实验室较难控制其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与临床的交流,说明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原因,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标本采集的规范。实验室制定的《标本采集手册》应当分发到各个送检单位,并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常规培训及定期抽查。同时监测不合格标本数量及原因,对发生频率高的单位加强管理。


  2.3检验中


  检验中阶段涉及到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内外部的交流沟通亦不可少。


  信息的转换贯穿检验流程,申请单信息的录入,标本条码的粘贴,异常值的提示,设备数据的传输,检验报告的传送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但从另一层面思考,信息系统的不互通也是阻碍交流的原因,独立实验室必须争取与更多送检单位的信息对接,才能避免每次转换可能造成的信息缺失或错误。


  另一方面,人员培训再教育是检验工作质量的保证。在充实理论培养的同时应该针对实验室特色的设备、技术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进而与临床医疗机构的培训接轨,对各亚专业进行整合、重组。面对相关咨询服务和投诉处理,注重培养人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4检验后


  检验后阶段,是结果产生、报告发送的重要环节,实验室与临床不仅仅存在书面的交流还应包括售后的信息咨询。


  研究表明,由临床实验室专业人员提供的检验结果解释能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6]。正确进行检测后的咨询,尤其是检测结果的解释,是咨询服务的核心内容,但也存在最多的问题。解释好检测结果,帮助临床准确、合理地使用当前最有效的临床依据,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护措施。实验室应该设立电话或书面的咨询程序,培训基本的客户服务话术,遇到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应转接实验室专员处理,同时保证记录的完整可追溯。


  2.5检验后后


  检验后后阶段是形成全流程闭环的关键,也是实验室获取多方反馈,自我提升的重要一环。实验室每次开展内部管理评审,都应将临床沟通的相关记录及指标纳入到考察范围,形成实验室与临床的双向评价,促成更有效的沟通。


  临床及患者对于独立实验室检验的满意度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可以通过:检验质量、服务态度、报告及时性、特殊加急服务等方面来评定,目的在于吸纳多方的反馈,帮助实验室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完善内部的管理体系。


  3总结


  纵观独立医学实验室的检验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与临床密切交流沟通。尽管双方工作内容有分割,但责任重担并无差异。独立医学实验室相较于一般的临床实验室,更应该拉近与临床的距离。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应不断地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且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简介:崔智恩(一作),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医院流程管理及风险应急管理


  医学实验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虚实一体化”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


  对于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而言,其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项十分关键的建设内容,依托于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参照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方法等各项保障体系的建设来创建“虚实一体化”的医学实验教学体系,能够让学生自身的总体素养、综合性技能、创新性能力等都得到培养,给更多地方级医学类院校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给予相应的参照。


  1前言


  现阶段,在获得许多十分良好的政策支持后,各个医院类院校依据自身的情况,全方位推进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构建,对虚拟仿真硬件与其教学软件进行构建,且得到了十分良好的成果。但是,许多医学类院校并未构建起更为完善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融合于传统实验教学的医学实验教学新兴体系,这样,就无法处理较为老旧的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所具有的体系构架缺少系统性、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处于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前提下的实验教学质量、效果都较难得到提升,而“虚实一体化”这一医学实验教学新兴体系得到创建,能够更为良好地处理以上各项问题,并全方位提升医学实验教学的效果、质量。


  2“虚实一体化”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各个构建途径


  2.1教学目标体系


  把岗位胜任能力当作指导,参照“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原则,构建更具地方级高校特色的“虚实一体化”三级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其一,教学目标:其不但规定了在“虚实一体化”实验教学中教师教课的各类内容、程度,还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各项内容、程度。让“素质”、“能力”这类更具抽象性的目标概念变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类行为,方便学生自主进行评价、控制。其二,分项目标:这是教学目标得到具体化的一个阶段,其将“虚实一体化”各项教学目标分为了许多分项目标,进而让这类分项目标更为明确且具体。其三,分值目标:其是对“虚实一体化”这一整个实验过程的总体性评价,还是各个实验项目的评分标准,规定了各个具体目标在实验中所占据的分值。


  2.2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


  把“虚实一体化”实验课程体系、实验项目体系的构建当作核心,处于“虚实结合”联合“课内、课外相融合”这一实践性环境中,借助多元化实践方式,构建“四层次融合于四类型多元化”的“虚实一体化”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


  “四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借助实验教学来提升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创新性能力等,构建“基础-临床-综合-创新”四大不相同教学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其中,第一个层次即为“基础”:对处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进行包含了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的各类实验课程。全方位借助医学形态与机能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对学生自身的医学基础性理论知识、医学基础性操作技能进行培养。第二个层次即为“临床”:对处于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进行包含了临床医学的实验课程。全方位借助临床护理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来对临床基础性技能进行锻炼。第三个层次即为“综合”:对处于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进行整合实验教学,借助临床护理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实施把临床问题当作核心的“医学基础与思维综合实训”、“临床思维与技能综合训练”,对学生使用各类临床知识处理问题的总体能力进行培养。第四个层次即为“创新”:把医学实践当作前提,把临床应用当作指导,借助导师制激励学生主动加入至“‘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性活動中,对学生借助医学虚拟仿真技术来设计并开发出医学系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


  “四类型”实验项目体系:参照“四层次”实验课程体系来构建四大种类的实验项目体系。每一实验种类都包含了不相同的实验教学目标:验证性实验本身的难度较低,能够让初学者借助实验得到部分感性方面的认知、体验;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依据给出的实验题目与其要求,自主设计出方案,并单独开展实验,让其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全方位掌握多个方面的知识,不但可以加深之前实验的学习印象,还可以借助实验原理、方式等有关的理论性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判、归总;创新性实验是针对于各类医学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出实验方案,借助这一实验得到处理这类问题的研究结果。以上各项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项目体系都构建于医学形态学、临床技能等各类实验教学平台的前提下,把实验教学目标分成数个实验教学版块,进而构建能够进行开发与开拓的“虚实一体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两结合”实践模式:其一,虚拟仿真实验融合于真实实验:把各类实验项目分成虚实结合实验、真实实验、虚拟仿真实验,重视对虚拟实验、真实实验间所具有的关联性进行处理。其二,课内融合于课外:打破方法、时间、空间所带来的限制,使得各项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还构建了四大虚拟仿真实体实验室,借助PC终端,清除了课外学习本身的随意性与不可控性。


  “多元化”实践方法:其一,各类多样性实验形式:比如,硬件实验与软件模拟实验、规定实验与选做实验等。其二,各类多样化实验方法:教师现场教课与指导,开放式自主学习与实践等。其三,各类多选择性实验器材:购买与自主开发医学虚拟仿真软件、购买实际仪器与虚拟仪器等。其四,各类多重性实验开放模式:校内与校外开放、医学训练、实验室开放项目等。


  2.3教学评价体系


  在构建“虚实一体化”这一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后,能够让管理者、行政有关人员、学生等都主动加入至虚拟仿真教学评价中,保障实验课程计划、所有实践教学环节都得到更为顺利地开展,还可以立即找出并处理有关的问题。进行评价的各个对象主要就包括了学生、教师,评价包括了所有实践教学环节,其核心就是对虚拟仿真教学计划、过程与结果等进行评价,并借助定性融合于定量的虚实评价法进行评价。


  2.4教学保障体系


  参照学校自身的情况,构建处于“五位一体”前提下的“虚实一体化”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即为教学质量指导及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教学资源保障体系等,主要就包括了资金支持、人员保障、制度保障等。


  3结束语


  综上,“虚实一体化”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得到构建,能够转变传统性医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先进行指导、学生再进行操作”这一局面,具有更为良好的交互性,且可以多次进行操作;同时,这一教学体系还全方位激发出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主动性等,学生在课前、课后借助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多次进行操作的机会极大地增多,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综合性实践能力、科技创新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