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承诺疗法在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验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12-30
  • 阅读量49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目的]将接纳承诺疗法基本理念和练习嵌入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探究对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灵活性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随机取样法,采用被试间单因素前后测准实验设计,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接受实验前后测测试。[结果]心理健康水平上,实验组前后测发现实验组在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三个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和偏执四个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在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前后测在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在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两组被试后测检验,发现在人际关系和焦虑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抑郁、恐怖和偏执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在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在心理灵活性水平上,实验组前后测发现在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程度上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前后测发现在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程度上的能力差异不显著;两组被试后测发现在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程度上的能力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接纳承诺疗法更有利于促进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提高其心理灵活性。


  关键词:接纳承诺疗法;高职医学生;心理教育;实验研究


  通讯作者:唐燕(1986.6-),女,四川广汉,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电话:13518260668,邮箱:694551277@qq.com


  通讯地址:四川省广汉市九江路二段11号1栋1单元303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2020年度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自筹项目“接纳承诺疗法在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LJKJY2046C)研究成果。


  1.前言


  接纳承诺疗法以功能性语境主义和关系框架理论为承载,运用各种临床练习和隐喻故事,以提升个体的心理灵活性,以便更积极地投入自身有价值的生活中[1]。Act倡导接纳无法控制的,承诺采取那些能丰富自己生活的行动,去开创丰富、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从根本上改变人与问题的关系。采用接触放下、解离、接纳、以己为景、价值和承诺行动六大核心治疗过程来影响来访者。这六大核心过程作为整体相互关联,共同代表着个体的心理灵活性。ACT认为大部分的心理痛苦是由“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导致。


  接纳承诺疗法的理念和技术在自我认识、学习心理辅导、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与异性交往、处理厌学与抑制冲动行为和应对失败与挫折等主题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探讨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心理教育方法对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在理论层面上扩大接纳承诺疗法的研究范围,丰富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在实践层面上扩展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索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途径,有效帮助高职医学生提升心理灵活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在研究者任職的高职大一医学生中随机抽取4个班进入实验,2个班为对照组,2个班为实验组,统一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心理教师带领。


  2.2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被试间单因素前后测准实验设计。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接受接纳承诺疗法的心理教育干预,对照组不接受特殊心理教育干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接受实验前测后测测试。


  2.3研究方法与工具


  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和实验法等方法。通过文献法搜集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分析研究资料,丰富课题内容和结构;通过问卷法评估被试在实验前后的心理灵活性和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实验法探索接纳承诺疗法理念在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的实验效应。


  研究中主要使用的工具包括三种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认知融合分问卷(CFQ-F)》)和接纳承诺疗法中的隐喻练习、正念和其他临床练习。其中《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用于测查心理健康水平,《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该量表共7个条目,采用1-7分7级评分法,总评分越高,表示经验性回避程度越高,心理灵活性水平越低。)、《认知融合分问卷(CFQ-F)》(该量表共9个条目,采用1-7分7级评分法,总评分越高,表示认知融合程度严重,心理灵活性水平越低。)用于测查心理灵活性水平。三种问卷经过信效度检测,均达到统计学使用标准[2][3],且应用效果良好。


  2.4研究过程


  实验前测:对2个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进行三种问卷的前测测评,整理统计数据,比较两组差异情况,验证是否适宜对比实验和确定实验对比基线。


  实验干预: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实验组在心理健康教育的8次课程中植入接纳承诺疗法的技术和活动,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教育按照传统教育环节开展。


  具体实验干预措施为:选取心理健康、适应、学习、自我意识、人格、职业选择和情绪七大主题,设计涵盖接纳、认知解离、观察自我(以己为景)、关注当下、明确价值和承诺行动六个方面,共计8次的接纳承诺疗法心理主题教育。


  第一次主题是心理健康。主要简介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让被试体验接纳承诺疗法中的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第二次主题是适应。利用ACT的练习增强心理灵活性,提高适应能力。第三次主题是学习。采用“价值罗盘”和“儿时的梦想”等典型ACT活动让被试澄清价值,建立学习计划和行动。第四次主题是自我意识。讲解ACT中重要的三个自我概念,通过练习增强对自我的观察,最终做到悦纳自我。第五次主题是人格。通过介绍人格理论,引导被试对自己进行剖析,通过解离的练习,放弃自我人格中的不合理信念与想法。第六次主题是职业选择。主要通过确立价值的练习促进具体行动。第七次主题是情绪觉察。介绍情绪的基本概念和种类,通过练习让被试体验和识别情绪。第八次主题是情绪处理。通过正念、解离和接纳技术,以及接纳承诺疗法中的八个处理情绪的步骤,引导被试积极行动、合理处理情绪。


  实验后测:8次实验干预结束后,对2个实验班和2个对照班进行三种问卷的后测测评,整理统计数据。比较两组各自实验前后和两组实验后对比情况在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灵活性水平上的差异,验证实验效应。


  3.研究结果


  3.1心理健康水平


  以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被试的前测得分进行差异检验,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被试在各因子上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因此可将两组被试视为同质。


  实验组心理健康状况在干预前后的情况见表1:


  对实验组前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组在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三个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和偏执四个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在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在干预前后的情况见表2:


  将对照组前后测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在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在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对照组和实验组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见表3:


  实验干预之后,对两组被试进行t检验,发现在人际关系和焦虑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抑郁、恐怖和偏执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在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3.2心理灵活性


  以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被试的前测得分进行差异检验,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被试在CFQ-F和AAQ-Ⅱ两个量表上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因此可将两组被试视为同质。


  在心理灵活性上对实验组前后测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实验组在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程度上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差异非常显著。见表4:


  在心理灵活性上对对照组前后测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对照组在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程度上的能力差异不显著。见表5:


  在心理灵活性上对两组被试后测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两组被试在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程度上的能力差异非常显著。见表6:


  4.讨论


  4.1接纳承诺疗法更有利于促进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接受的普通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三方面差异显著,而实驗组在在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三方面差异非常显著;在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和偏执四个方面差异显著。两组的后测对比显示实验组的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怖和偏执几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结果说明,普通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效果有限,相对而言接纳承诺疗法在调整情绪和认知上,更能促进高职医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4.2接纳承诺疗法更有利于提高高职医学生的心理灵活性水平。


  实验结果显示在心理灵活性上,实验组的经验性回避和认知融合程度都得到非常显著的改善,且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这表明接纳承诺疗法更有利于提高高职医学生的心理灵活性水平。


  通过在心理教育中嵌入接纳承诺疗法的理念、隐喻、练习和正念等,被试得以从身到心体验到接纳自己与周围,解离自身不合理信念与想法从而改变自己与负性情绪、观念和事件的关系,最终达到寻找到自己的真实价值和追求,逐渐立足当下,为所当为,展开行动。由此可见在减少经验性回避和降低认知融合程度上接纳承诺疗法更有利于提高高职医学生的心理灵活性水平。


  4.3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方向


  此次研究,虽然取得了研究效应,切实提高了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灵活度,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改进空间。如被试群体的局限性,研究主题的扩展性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争取扩大研究群体,扩展研究主题,同时在接纳承诺疗法的框架下更深一步探讨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灵活性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