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管饲时不同体位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措施分析

  • 投稿王豖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73次
  • 评分4
  • 97
  • 0

杨舜妆

潮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潮州 52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管饲时不同体位并发症的发生及分析有效护理的措施,以提高早产儿经口胃管喂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该院收治的84例经口胃管喂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早产儿管饲时采取的体位差异,分成仰卧位组、俯卧位组和右侧卧位组各28例,观察3组早产儿管饲后产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早产儿管饲常见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腹胀,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护理措施后,右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腹胀发生率分别为10.7%及7.1%,明显低于右仰卧位组的53.6%,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右仰卧位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管饲后采用右侧卧位和俯卧位,与仰卧位比效果更好,能显著降低管饲并发症的发生率。早产儿经口管饲过程中必须采取合适的体位及妥善的固定方法、加强患儿口腔护理与呼吸情况的监测、及时处理恶心等并发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早产儿;管饲;体位;并发症;护理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b)-0148-03

早产儿通常因吸吮力差、无无吞咽功能或腹胀呕吐不能进食,需要经口或鼻下胃管喂养,以满足早产儿在营养方面的特殊需求。经鼻置管喂养容易固定且对咽喉刺激较小,因此在临床上广泛使用[1],但经鼻置管可降低早产儿氧分压及氧饱和度,使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容易影响早产儿的通气功能,甚至造成呼吸抑制,严重者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健康。现对该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84例早产儿进行经口胃管喂养,观察管饲后产生并发症的情况,探讨合理的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提高早产儿经口胃管喂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4例经口胃管喂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38例,平均孕周(31.56±3.18 )周,平均出生体重(1.66±0.218)kg。所有入选早产儿Apgar评分均>7分,无严重并发症、器质性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畸形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其中无消化道畸形。按早产儿管饲时采取的不同体位,分成仰卧位组、俯卧位组和右侧卧位组各28例,3组早产儿在出生体重、胎龄、开奶时间、喂养及护理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早产儿采用经口胃管喂养方法,先用石蜡油棉签润滑一次性硅胶6号胃管的前端,左手将患儿颈部托起使其后仰,右手将胃管沿咽后壁向后下方置入口咽部,插入至所需长度。将约10 cm长的10号缝合丝线双折,绕胃管以断端穿过盲端,分别反向绕一圈打一死结,两线端各平行固定于左右脸颊上[2]。根据医嘱,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一般从1~2 mL开始,每隔2~3 h喂养1次,每次注奶前确认胃管在胃内,用5 mL注射器接胃管轻轻回抽,确保胃管没有脱出及移位后缓慢注入所需奶量。直到早产儿可自行吸吮,出现吞咽反射时停胃管。

所有患儿经口或鼻胃管管饲后,采用3种不同的体位,右侧卧位组:抬高床头30~50°,头偏向一侧;俯卧位组:俯卧,抬高床头l5°;仰卧位组:仰卧,抬高床头15°[3]。

1.3 护理方法

根据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时间和方法,尽早喂养,采用少量多次的间歇胃管喂养方法。对呼吸困难的早产儿采用经口插入管饲,为使经口胃管喂养顺利进行,通常采用重力管饲,即通过重力作用输注奶液。每次注奶前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在固定胃管注奶,防止发生不必要的并发症。尽量选用细的硅胶胃管,刺激性小,可减少对鼻黏膜和食道黏膜的损伤,而且具有其弹性好、刺激性组织相容性好,透明便于观察管内情况等优点[4]。

喂养前准备好温度为38~40 ℃的奶汁,确认胃管在胃内后方可喂奶,每次抽吸都确保胃内无残留。因高浓度的奶对早产儿的胃肠道动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采用3∶1的奶喂养,随日龄逐渐增加,待早产儿胃肠道适应后,再改为全奶。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床旁备好吸引器、氧源和复苏呼吸器等[5]。一旦患儿出现哭闹,及时检查胃管固定和呕吐情况,将发生呕吐的患儿头偏向一侧,轻拍患儿背部,防止呕吐窒息。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早产儿管饲常见并发症

早产儿管饲常见并发症有口干、恶心、呕吐、腹胀、胃出血、呼吸抑制等,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胃食管返流引起的窒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见表1。

2.2 3组早产儿管饲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仰卧位组管饲后各项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右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早产儿管饲后不宜采取仰卧位,见表2。

3 讨论

早产儿经口管饲往往因反应低下、口腔活动少而产生黏膜干燥、恶心、呕吐、脱管、返流及吸入致呼吸暂停、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早产儿经口管饲过程中必须谨慎处理,采取合适的体位、妥善固定管道、保持口腔清洁与湿润、加强监测患儿呼吸、及时处理恶心等不良反应现象[6],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早产儿哭闹恶心时,胃管容易从口腔另一侧滑出,因此胃管插入操作时需要妥善固定,否则会增加脱管的几率,粘贴胃管时应先包裹丝线,再固定在脸颊上,避免丝线产生压痕,更换敷贴时动作要缓慢轻柔。留置胃管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消化道生理环境,增加异物刺激及呼吸道分泌物,减轻咽部反射,使胃内容物极易反流至咽部,造成不适感。因此,在给早产儿喂奶前30 min应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鼻饲后吸痰引起憋气及呛咳,进而引发反流。另外,为减少恶心刺激,管饲后取右侧卧位或俯卧位,喂注时速度宜慢,避免引起胃的急性扩张而引起的返流呕吐[7]。经口管饲使口腔不易完全闭合,口腔黏膜干燥发生率较高,因此需要加强患儿的口腔护理,早期每日护理3次,唇部涂少量石蜡油,若需吸痰操作时,吸痰后及时用生理盐水棉签进行口腔清洁。

早产儿经口管饲前,应对患儿,特别是行无创机械通气患儿评估腹胀情况,即使是轻度腹胀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因腹压增加可引起呕吐、返流等并发症的发生。早产儿经口管饲后,需要严密监测心电、氧饱和度,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情况,若有恶心呕吐,及时处理以避免呼吸困难导致窒息。若患儿发生呼吸暂停,应暂停喂养,加强观察,好转后再行口饲,以防发生胃食管返流。

该研究数据显示,右侧卧位组、俯卧位组及仰卧位组主要并发症腹胀发生率分别为10.7%、7.1%及53.6%,即仰卧位组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卧位组及俯卧位组,另外,仰卧位组管饲后其它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右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早产儿管饲后不宜采取仰卧位,可能是因为早产儿呈水平仰卧位时,胃的容量小,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差,增加了溢乳和食道返流的可能性,这与其他类似研究结果一致[8],因此,取俯卧位或右侧卧位可防止返流物的吸入,安全性增高。

综上所述,早产儿管饲喂养前,妥善固定胃管、保持口腔清洁与湿润,管饲喂养后采取右侧卧位和俯卧位、加强患儿口腔护理、严密监测患儿呼吸等方面并发症情况并做及时处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应雪琼,林心怡,颜胜宇.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 ,29(2):15~16.

[2] 丁晓华,王松,李胜玲.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 ,25(7):636-638.

[3] 徐世洁.不同体位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0 (1):86-87.

[4] 王梅英.58例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7, 42(6):527-528.

[5] 赵英荣,郝祥梅.不同管饲方法在早产儿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1074-1075.

[6] 邵华芳,何春燕,胡春华.早产儿管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2):367-368.

[7] 居蓓华,石海明,林美玉.早产儿经口管饲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11):1005-1006.

[8] 吴晖,卢泳雪,严素芬.重力管饲联合餐后右侧卧位预防早产儿胃食管反流[J].护理学杂志,2012,27(23):47-48.

(收稿日期: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