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

  • 投稿林晗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928次
  • 评分4
  • 49
  • 0

王 瑜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武警总医院门诊部,北京 100039

[摘要] 儿童预防接种能够十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全面落实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预防接种管理中出现的不完整性和不及时性等问题。但是,虽然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已经发展多年,但仍然缺乏一定的法律支持并且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存在一定的欠缺,甚至出现某些地区的虚假接种信息,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084-02

[作者简介] 王瑜(1975-),女,汉族,河南驻马店,医师,中级,研究方向:儿童保健预防。

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进行计划与实施,此计划的实施为广大儿童群体的生命做出了保障,避免了儿童因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而受到的健康威胁。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城市流动人口加大,这对预防接种的管理十分不利,已经成为当前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最大阻碍。另外,在我国偏远、贫困地区,对儿童预防接种意识薄弱,并且人员、设备、管理方法都相对落后,严重影响我国儿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全面发展。

1 传统预防接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对儿童预防接种实施大规模的免疫规划,在卫生部下发的《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了预防接种工作的程序,这使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为消除免疫缺口,提高全国免疫接种率,卫生部要求规范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并以县为单位每月上报给卫生部。通过规范的免疫接种率监测管理,使我国预防接种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但是,这种常规的免疫监测管理是由各级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手工统计和人工汇总,在实行这种管理模式时,其过程和效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漏报、缺报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乡、村级别的免疫接种人员手工记录报表的正确率仅为63.52%,由于接种人数无法确定,也对当前的报告准确率产生影响。

2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的作用及优势

2.1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的基本功能

2.1.1具有基本资料录入模块此模块用于接种人员基本情况和接种信息的录入、查询,能够判断出接种疫苗的时间,并且可查询各类疫苗的预约接种日期。

2.1.2具有预约接种疫苗模块此模块可以根据所选定的疫苗类型、接受疫苗程序、接种人员情况及预约接种日期等进行设定,计算出接种人员在接种时应使用的疫苗类型和接种次数。并且在预约单上能够显示出接种人员的信息和注意事项等,以纸质文件传达到各个区域或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按照此类接种通知单进行预约接种。

2.1.3具有预防接种登记模块此模块根据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接种预防登记。

2.1.4具有报表统计功能模块能够自动生成国家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和统一的预防接种统计报表。

2.1.5具有维护数据功能存储的数据可以进行备份、恢复及整理,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

2.2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流程

2.2.1建档适龄的接种儿童到卫生院进行登记时录入接种人员及监护人的基本资料。

2.2.2预约按照基本资料的统计,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根据接种时间进行安排,归类出各级卫生院所负责的区域,针对此区域内的儿童进行接种时间、接种人员及疫苗类型和疫苗针次的安排,生成的预约通知单包含以上内容。

2.2.3通知接种单位或卫生院通过电话、短信或书面通知单等形式通知接种人员在指定时间前来接种。

2.2.4更新记录接种人员在接种后,及时更新接种记录,保证不会有重复接种或遗漏接种的现象发生。

2.2.5统计分析自动生成电子报表,以电子文件形式上报至上级单位。

2.2.6数据备份对接种数据定期备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

2.3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的作用

2.3.1减轻接种单位的工作量信息化管理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接种效率及质量,并且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传统的手工登记、人工统计既费时又费力,并且工作效率低。通过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实现自动预约、自动统计,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轻了接种单位的工作量。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对电子信息进行分析,快速且高效,还能够保证准确率。同时,通过网络系统,上级对下级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接种的进度和实施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予以纠正,这对上级监测与考核也提供了便捷。

2.3.2提高了接种报告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对传染病免疫规划的管理功能,对一些儿童常见的病症具备相应的资料,包括麻疹、破伤风、驰缓性麻痹等,这使收集到的资料更加完整,生成的报告也相对及时,根据统计结果能够对疫情的情况、动态进行科学的分析。

2.3.3提高管理运转效率实施了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后,使疫苗的管理更具有科学性,管理者会通过电子信息的资源对疫苗的数量、出入库统计、领用、销售、报废等进行管理,并且也可以对疫苗款项、疫苗计划等进行相应查看及管理,提高了管理运转的效率,也减少了由人员所产生的差错[1]。

2.3.4加大了接种宣传力度我国发达地区的儿童预防接种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并且在接种单位使用了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系统后,实现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语音提示和语音查询功能,通过此系统接种单位可以对未按时接种的儿童进行电话提示,儿童监护人也可以通过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系统对接种知识及资料进行全面了解,从中了解更多的接种知识和儿童护理常识,提高了群众的卫生安全意识,扩大了接种的宣传力度,使群众与接种单位能够更好的配合接种工作的进行。

3 我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刚实施的5年间,儿童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这与推行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明显联系[2-3]。部分地区已经开展此工作10余年,目前来看,我国有超过50家大规模的软件开发公司对预防接种信息化软件进行研究开发。各级领导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监测数据,及时、准确、清楚的掌握各地预防接种的实施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免疫接种的完整性和及时性[4]。

4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中第十二条规定了国家对儿童需要实行预防接种制度,并且授予接种证件。当接种人员与接种单位因接种问题而产生纠纷时,可以以预防接种证件上所记录的内容为依据。但是,法律中对于接种的电子档案还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缺乏一定的法律效力和相关的政策支持,不具备法律效力和不明确的政策严重影响了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5]。

针对此类问题,还需要政府制定出台相关信息化管理法律法规,在相关法律中明确指出信息化管理接种工作的进程、范围、接种时间、类型等,并规定为接种后的儿童进行电子登记,让儿童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更加法制化、规范化,也能够为日后统计与查询工作带来方便。

4.1.1容易出现“假种”实施信息化管理时发现,某些单位对上级的检查、评比和考核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块输入“假种”信息,或者随意修改接种信息,人为的对信息化管理资料进行篡改,已达到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的标准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网络上,接种工作的信息管理统计方法摆脱了手工记录、人工统计的方法,在管理模块中,可以设定自动生成、自动汇总功能,接种记录在每个接种日后对当日所用的疫苗、人员等自动生成,这种自动生成模块针对“假种”情况非常实用,登记人员不具备更改信息的权限,保证了接种信息的准确。

4.2.2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欠缺由于我国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方法欠缺,这始终是接种工作中最困难的问题。预防接种单位对接种人数和预防接种情况难以掌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针对性较强,只适用于指定地区内的儿童,未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从而对流动人口的数据、资料等无法转换,因而也无法对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进行管理[6]。

针对于流动儿童接种问题可以通过系统升级、软件更新等方法予以改进,并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网络平台,以地区为登记范围进行儿童接种信息的录入,产生的流动人口按照户口所在地进行登记和接种工作。在登记儿童接种信息时若发现已有信息可以将信息备注,予以说明。这样不仅能够全面管理流动儿童接种问题,也能够减轻接种人员的工作量。

5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及未来发展

目前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人们越发的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信息资源已经为多个行业带来了便捷,特别是医学领域,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改革必将需要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不仅能够对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带来一定的便捷,还提高了接种报告、接种信息的真实性,也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为国家卫生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规范了预防接种工作内容,全方面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7]。

我国在2003年发生的全国性“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后,在卫生信息化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改变,建立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化平台。针对儿童预防接种率监测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卫生部决定通过建立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化平台建立起以家庭为单位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统计表。开展的此项工作改进了传统预防接种率监测数据模式,采用电子信息的报告模式,直接将预防接种数据以电子报表的形势上报至国家卫生部门,使数据更加具有真实性。促进了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落实。构建的数据平台每年存储全国约2000万儿童的基本信息和预防接种信息,并且能够实时掌握全国免疫规划设备和疫苗的信息资料,能够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接近了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目标[8]。此项工作的完成将使我国儿童预防接种监测数据和卫生决策更加准确且及时。

6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开展使各级卫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打破了传统手工统计、人工分析的工作模式,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数据信息互换。但是在信息化管理中还有一定的不足,比如相关法律规定的支持、人工篡改数据信息影响接种的真实性、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难以管理等,在日后的发展中,在研发此类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以上问题。另外,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实施全国联网制达到信息共享,是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雷可.预防接种现状调查及信息化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效率的研究[J].科技广场,2010,5(12):22-25.

[2]黄振水.淄博市农村地区预防接种优质服务实施效果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陈红英.浦东新区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监测及相关知信行研究[D].复旦大学,2010.

[4]应颖.普陀区外来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9.

[5]曹雷,刘大卫,曹玲生,等.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试点地区免疫规划管理者认知和态度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14,2(4):306-309.

[6]闫建强.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2.

[7]殷向阳,朱玲.兰州电机厂医院儿童计划免疫金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4,3(3):109-128.

[8]李映兰.湖南省基层医护人员安全注射现状及实验性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10.

(收稿日期:201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