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OR模型的血液安全一体化管理流程设计

  • 投稿满身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483次
  • 评分4
  • 35
  • 0

王婧 胡慧颖 朱明*郑忠伟

【摘要】参照供应链运作参考(SCOR)模型,结合实际,设计一体化血液管理流程。流程涵盖血液安全监测多个方面,即不合格献血者屏蔽、经血传播疾病监测、血液库存与安全预警、血液供应与应急保障、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等。该流程有利于实施血液供应链管理,保障血液安全,同时为血液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SCOR模型;血液安全;一体化管理流程

Design of Incorporate Management Flow for Blood Security Based on SCOR Model/WANG Jing,HU Huiying,ZHU Ming,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112-114

AbstractBy reference to the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SCOR) model, combined with blood bank management practice, an incorporate blood management flow was designed. The flow includes many aspects related to blood safety monitoring: unqualified donors shield system, blood-borne diseases monitoring, blood inventory and warning, blood supply and emergency guarantee, blood transfusion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 monitoring. The flow can help the applica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nsure blood safety,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bloo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Supply Chain Operation Reference Model;Blood Security;Incorporate Management Flow

First?author’s addressInstitute of Blood Transfusion,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Chengdu,Sichuan,610052, China

血液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WHO公布的全球7项重点卫生工作之一。自愿无偿献血是保证血液安全的前提。从献血到输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血液采自健康生命,通过层层关卡,最终输入另一个生命,履行了从“生命”到“生命”的光荣使命。然而,随着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增强,血液安全保障面临新的挑战。

1研究背景

供应链管理思想源于哈佛商学院M Porter教授的价值链模型[1]。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内外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低。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的供应链不同,建模方法也各不相同。为了对血液供应链进行合理描述,便于血站更好地实施供应链管理,文章引入供应链管理中的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 Reference)模型[2-3],称为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该模型是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ouncil, SCC)开发并授权的关于供应链管理的跨行业、规范化的标准。SCOR可以较清晰地描述供应链上包含的各个业务运作流程,重点关注供应链业务活动而非执行活动的人。在模型实施过程中,强调部门的规范运作与流程的紧密连接,一方面便于了解供应链现状,一方面便于部门与组织之间进行沟通与协作。

在我国,2003年陈涛安和张辉[4]绘制了血库流程图,开始了血站内部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阶段,我国血站内部业务管理相关方面的研究已经趋向规范化、标准化,开始扩展到血站外部相关业务管理方面。严力行等[5]介绍了我国血站内部业务管理。周晓辉[6]提出了基于血站内部业务流程管理的血液信息系统设计方案。范书山和赵素婷[7]提出完善并健全血液管理组织与制度,有效预防血源性疾病,确保用血安全。钟洪哲[8]在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如何实现采供血业务和血站管理的全面融合,最大限度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王莉[9]从血液库存管理角度分析存在问题,如业务流程可视化程度低,血站和医院信息对接渠道不通畅等。朱永明和励修楣[10]提出血液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是系统建设规范与完善、信息数据共享与交流等。陈旭东[11]提出通过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保障我国血液事业可持续发展。王海弘等[12]提出提高血液供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建立动态库存管理与预警机制等。

本研究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中的SCOR模型为参考,从血液安全保障角度出发,尝试设计一体化血液管理流程。希望通过该流程,既掌握血站内部的血液供应能力,又为血液安全保障、输血安全监测等提供支持。

2流程设计

2.1血液管理模型

首先,将组织看作供应链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考虑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与组织产生的相互合作。其次,在组织内部有5个基本过程,即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和退货。基于SCOR模型的血液供应链管理结构如图1所示。以血站为组织节点,上游供应商是无偿献血者,下游客户是医院输血科,通过献血者、血站、医院输血科组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在血站内部,有5个基本业务过程,即计划、采集、制备、配送和报废。

2.2流程

在图1的基础上,结合血液从采到用的步骤,设计一体化血液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该流程以血站为血液供应链的中间节点,上游为献血者,下游为医院输血科和受血者。血液通过唯一代码在供应链中安全运行。

首先,由献血者填写健康史问卷,信息核对合格后进行献血前体检,体检通过进行血液快速检测,检测合格成为合格献血者。在这一环节,需要经过献血招募、信息核对、体检、初筛4个环节。

其次,工作人员从合格献血者采集血液。采集时,小部分血液作为血样供进一步检测,其它血液在血袋中保存。此时,血液有了唯一代码,与献血者一一对应。

第三,采集到的血液分别进行两个流程:血样检测和血液制备。血样检测在专业实验室进行,通过唯一代码反馈检测结果。与此同时,进行成分制备,通过流水线式的系列标准工序,如全血滤除白细胞、血浆分离、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等,得到制备后的血液成分入待检库。依据检测结果和血液校验规则,如血袋没有过期,血袋没有被预报废,没有被申请报废,血袋在待检库且状态适合出库,献血者不在献血阻止列表内,没有针对该血袋血液品种的献血异常记录,血袋没有被锁定等,将血液成品化。成品化血液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只有审核合格的成品化血液方能进入医院用血申请流程。

第四,受血者需要用血时,经所在医院输血科向当地血站提出申请。血站进行血液出库审核后配送到医院。医院接收血液检验入库,进入输血科统一管理。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等检验,合格后进行临床输血,并对过程进行密切监测,对输血后的患者状况进行连续观察。

图2中,当每一个流程顺利通过后,通过实线箭头指向下一个流程。该流程不通过,通过虚线箭头指向下一个步骤。例如,在献血者环节,如果献血者在信息核对、体检、初筛任意一个环节没有通过,则不能成为合格献血者,而是进入不合格献血者屏蔽系统。同样,当血液成品化不合格时,采集到的血液报废,并将该献血者信息加入不合格献血者屏蔽系统。

3流程特点

3.1不合格献血者屏蔽

从低危人群中的无偿献血者采集合格血液,在流程中体现为不合格献血者屏蔽。这是流程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广域的信息网络的作用,将跨区域的采供血信息网络和其它信息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又要确保采集血液的安全,从源头上严格监督与审核。既鼓励更多公民参与无偿献血,又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筛选。流程考虑的不合格献血者分为两种:暂时屏蔽的不合格献血者和永久屏蔽的不合格献血者。永久屏蔽的不合格献血者主要针对部分高危人群,这些数据可以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网获得,也可以通过后续的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反馈记录。暂时屏蔽的不合格献血者主要针对献血者献血间隔时间不足,健康状况暂时不合适,血样假阳性等。不论是暂时屏蔽还是永久屏蔽,血站对所有献血者信息均完全保密,对献血者不适合献血单独解释,保障献血者权益。

3.2经血传播疾病风险监测

严格进行血液筛查,是保障血液安全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每一个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都必须经过实验室的血样检测,审核合格后方能进入血库保存。目前,我国对献血者进行7项检测,传染病检测项目5项,并要求复检。然而,任何检测都不可能绝对可靠,存在漏检、错检的危险。产生漏检、错检的原因一般包括检测试剂灵敏度、标本因素、血液窗口期、操作失误等。一方面,血站应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手段检测血液,尽可能将经血传播疾病风险降到最低。

3.3血液库存与安全预警

血液库存管理与安全预警体现了流程的管理能力。由于血液具有保存期有限、供给与需求不确定、公益服务型产品等特点,库存管理能力直接影响血液的有效利用。实时动态管理监控库存,能保证血液高效、合理使用。

3.4血液供应与应急保障

血液的供应与应急保障是流程的创新。通过有效的库存管理,血站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预测调整采集计划,全面掌握血站血液供应能力,并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尤其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对血站可供调配血液进行实时反馈,既保障本区域的血液供应,又为血液应急调度提供支持。相反,倘若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在血站管理区域内,可在第一时间对所需血液进行大致估算,以此作为是否需要外部血液支援的参考基准。

3.5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监测

临床输血在抢救病人生命、治疗患者疾病中有着重要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本流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特点主要侧重于信息反馈,将产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案例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对于同一编号的血液进行警示性备注,进一步为相关科研部门研究提供参考。

4小结

本文从保障血液安全角度出发,以SCOR模型为基础,设计一体化血液管理流程,并对流程环节进行详细阐述,指出了流程特点。当然,该流程也存在暂未考虑到的方面,需要在以后的运行中不断完善。但该流程有利于实施血液供应链管理,保障血液安全,同时为血液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沈厚才,陶青,陈煜波.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0,8(1):1-9.

[2]胡文卿,霍佳震.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流程管理架构研究[J].物流技术,2006(3):144-146.

[3]童健,温海涛.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绩效评估一个创新的参数OFE[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2):125-132.

[4]陈涛安,张辉.血站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5):416-418.

[5]严力行,孟忠华,孔长虹,等.血液信息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5-7.

[6]周晓辉.基于BPM 的中心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系统[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6):750-753.

[7]范书山,赵素婷.加强血液管理确保用血安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4):84-86.

[8]钟洪哲.我国血站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及现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33(4):219-220.

[9]王莉.血液库存管理信息化问题的思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8):1010-1011.

[10]朱永明,励修楣.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2):961-963.

[11]陈旭东.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91-93.

[12]王海弘,杜方安,林荣路,等.如何提高血液供应能力[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6):84-86.

通信作者:

朱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所长助理,血液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E-mail:zhumingibt@163.com

收稿日期:2014-06-20

修回日期:2014-07-17

责任编辑:吴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