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观察

  • 投稿波意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812次
  • 评分4
  • 87
  • 0

张金秀1 钱海彦2

1.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前医院内科室,内蒙古赤峰 028000;2.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内蒙古赤峰 028000

[摘要]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2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7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做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常规组36例。常规组神经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以常规组治疗作为基础,同时进行早期神经康复锻炼。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有30例步行恢复,常规组有12例步行恢复,观察组BI积分>60分为22例,常规组BI积分>60分为9例,常规组与观察组步行恢复率及BI积分均有明显差异,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康复,可使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ADL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获得确切疗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脑卒中;早期神经康复;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a)-0110-02

在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因素,人们致死病因中,脑卒中为其中之一[1]。其致残率较高,其致死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存,起到严重影响和危害。相关研究表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一般具有较强可塑性,因此,在受到损伤后,可产生代偿机制,进行功能重组。患者脑卒中后,可导致劳动力丧失,降低正常生活质量,并对家庭及社会,均带来较大负担[2]。为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的疗效进行了分析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于本院的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常规组36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龄为40~80岁,平均年龄为64.7岁。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死30例,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16例。常规组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6.4岁。其中脑出血4例,脑梗死32例。72例脑卒中患者均经临床CT,或者MRI确诊,均未出现意识障碍,药物治疗情况基本一致。入选标准:所有的患者都符合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通过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这些患者中均未患有其他的脑部疾病,也没有急性期动脉或静脉溶栓、恶性肿瘤、严重贫血、既往尿失禁等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以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很好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急性期的药物治疗,以及抢救均采取相同的方法,观察组36例患者除了给予药物治疗之外,在患者的病情稳定,以及生命体征稳定之后,进行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同时,依照病患的具体病情变化情况,制定详细的,具有针对性的神经康复计划。常规组36例患者则以药物治疗,以及病患进行自主锻炼为主。

观察组患者的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均由本院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执行。康复训练的方法以运动再学习法,以及Bobath疗法为主[3]。并结合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法(PNF)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所制定的神经康复计划,使患者进行多项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包括穿脱衣物、入厕,以及进食和穿脱鞋袜等训练。康复治疗的时间为1h/次,每日一次,6次/周。根据运动障碍三阶段,进行锻炼。在弛缓期,首先对患者患肢良肢位,进行摆放,脑梗死患者24~48h,如为脑出血患者,则在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在专人的指导下,实施被动康复训练,进行体位转移训练,辅助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在痉挛其,在实施抑制痉挛训练,进行肢体负重训练、躯干控制训练及肢体协调训练。并进行肢体正常运动模式训练,及运动协调性训练。在恢复期,则增加运动速度训练、精细运动训练,及步行训练、上下楼训练及ADL训练。

1.3评价指标

72例脑卒中患者均进行功能评价,7d/次,直到患者出院。患者的运动功能,使用Brunnstrom评价方法[4]。患者的平衡功能,则使用三级平衡评价,患者的ADL能力,则使用Barthel指数(BI)。ADL评分以>60分的患者为生活能自理,小于60分大于41分的患者为生活需要部分帮助,20~40分的患者生活需要较多帮助,小于20分为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患者的并发症,则主要包括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肩手综合征,及感觉障碍等,有上述并发症的一项为1分,两项为2分,以此类推,无上述并发症的患者为0分。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组间数据对比,我院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后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明显差异,继发性损伤均得到降低,由此可见,采用常规神经科治疗,可起到一定临床疗效。观察组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从患者步行恢复情况上看,观察组步行恢复30例,恢复率为83.3%,常规组步行恢复12例,恢复率为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常规组,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进行治疗前,患者的平衡功能无明显差异,通过进行康复训练后,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站位平衡,有14例达二级以上,患者的坐位平衡,有26例达二级以上。常规组患者的站位平衡,有6例达二级以上,患者的坐位平衡,有15例达二级以上。观察组患者平衡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患者ADL情况上看,观察组有26例BI积分>60分,占72.2,常规组有9例BI积分>60分为,占25%,观察组明显多于常规组,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患者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常规组的ADL,运动功能和并发症上看,观察组ADL有显著提高,并减少了脑卒中后并发症,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从患者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常规组运动功能上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见表2。

3讨论

对于脑卒中的恢复而言,应将是否建立随意,及协调正常运动模式,作为恢复标准。康复理论认为,患者脑卒中后,其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可存在重新组织能力,或者具有可塑性,在适宜的条件下,患者的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对于何谓早期康复,目前仍无一致意见。部分学者认为[5],在患者病后90d内,进行的康复训练,可作为早期康复,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在患者病后30d内,开始的康复,称之为早期康复。目前,如患者的神经症状,未再发展2d,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进行早期康复。在本组72例脑卒中患者中,患者的康复介入时间,最早为患者病后24h,最迟为患者病后21d,平均介入时间为病后6.2d,与相关报道一致。根据神经再生原理,通过采用神经促通技术,平均34.5d治疗后,取得明显疗效。观察组在对Brunnstrom Ⅱ级,包含Ⅱ级的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即在专人的指导下,实施被动康复训练,实施辅助被动康复训练,主动康复训练。对Brunnstrom Ⅲ级者,则在患者病后72d,实施主动康复训练。通过利用神经促通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上下肢功能分级,均得到提高。患者手功能恢复则较慢(P<0.05),与偏瘫恢复规律相符。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较上肢恢复早,步行恢复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恢复率达到83.3%,与相关文献中恢复率89.1%基本一致[6]。综上所述,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神经康复,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并可最大限度对康复进程造成严重影响。通过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通过输入正常运动功能模式,对输出进行影响,并经兴奋正常功能模式形成,可使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达到最大效果,进而增强患者生活自理程度,使其获得确切临床疗效,增加对医院整体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建钢,覃勇,曾磊,等.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疗效分析及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2,20(11):130-131.

[2] 李阔.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后发生抑郁的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28-3729.

[3] 李占波.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1,2(9):20-21.

[4] 张冰梅,王翠,杨再国,等.多功能神经康复仪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9):78-79.

[5] 陈秀琼,阳初玉,庞国防,等.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8-11.

[6] 谢瑛,魏衡,张绿明,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6(6):430-433.

(收稿日期: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