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白求恩精神的播种机

  • 投稿LeeJ
  • 更新时间2015-10-26
  • 阅读量319次
  • 评分4
  • 91
  • 0

韩 璐

“以白求恩精神育人,培养白求恩式的医学人才,是吉林大学医学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76 年来,该校白求恩医学部已经培养了5万多名医务工作者。

“我们是白求恩的孩子”

“参观白求恩医学纪念馆是每位新生的入学第一课。从走进校门开始,我们就铭记自己是白求恩的孩子,为之骄傲,更为之努力。”连任两届白求恩医学部团委副书记的李梓萌告诉记者,从日常学习到社会实践,白求恩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位医学生心中。

76 年前,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的前身——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在河北省唐县成立,白求恩参加了学校的创建和教学工作。白求恩去世后,校名改为白求恩学校。之后,学校几经搬迁,先后更名为华北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2000年,白求恩医科大学与吉林大学等高校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成为白求恩医学部。

白求恩精神始终是学校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杨振斌表示,对于将来要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学生来讲,更需要“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而这些正是白求恩精神的内涵所在。

医学离开人文,就会变成冰冷的工具。医学部医学人文教育中心主任杨淑娟说,学校把白求恩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尤其《医院人际关系》《医学伦理学》等医学人文课程,更是以白求恩精神为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学校还经常聘请临床医院知名专家和学者,针对当前医疗环境中的热点问题作专题讲座,如“如何做一名好医生”“医疗纠纷相关问题及防范”等。

如今,白求恩精神已深深融进校园文化。医学部学部长李凡说,学校将医学部及4 个附属临床医院以“白求恩”冠名,将临床医学七年制试验班命名为“白求恩医学班”,连年举办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命名为“白求恩国际论坛”,多年坚持评选和表彰“白求恩十佳”,设立“白求恩医学奖学金”等。

白求恩志愿者成学校“名片”

在SARS 疫情、抗震救灾等急难关头挺身面对,在支医、支农、支教活动中排忧济难,在临床医疗中创新方式服务患者。20 年来,吉林大学白求恩志愿者们用热情活力和医学专长身体力行白求恩精神,使白求恩志愿者成为学校的“名片”。

吉林大学白求恩志愿者协会于1993年成立,至今拥有志愿者5000 余人,志愿服务基地500 余处,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0 万小时。2014 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信勉励白求恩志愿者,“希望大家继续以爱心和知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与千千万万志愿者一起传播守望相助的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好风尚”。

今年4 月10 日,李克强来吉林大学视察,2011 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钱玥彤作为白求恩志愿者代表受到接见。

钱玥彤说,在白求恩医学部,几乎每个人都是志愿者,每个人都以成为志愿者为荣。

李凡说,志愿服务已成为每个吉大人的生活习惯。白求恩志愿者协会每年坚持深入社区、学校、乡镇,开展以送医送药、支教支农、助贫扶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一项代表性活动是,白求恩医学部学生每逢暑假组队到白求恩医科大学校友捐建的牛眼沟村白求恩希望小学支教,并为乡亲们义诊。

这一活动已坚持了7 个年头。

白求恩志愿者还发挥专业特长,组建了提供导诊、分诊、陪检、康复、看护服务的“蓝? 红马甲志愿服务队”。钱玥彤就是“蓝马甲”中的一员。“如果患者在医院迷路了,我们就耐心地给他们画图纸,或者推着他们去检查;如果患者行动不便,我们就帮他们拿药、取报告;如果患者对医生的治疗方案不理解,我们就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他们解释。我们的角色不仅仅是志愿者,还是‘医患关系的润滑剂’。”

“学习白求恩是一辈子的事”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医院院长崔满华,从事妇产科工作已有33 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 个小时,每年诊疗病人上万人次,细心、耐心、和蔼的她,被患者称为“满华妈妈”“微笑天使”。她也是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走出来的白求恩式好医生。

崔满华说,学习白求恩是一辈子的事。如今,在传授医学知识、给病人诊治疾病、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她还在用白求恩精神继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医生。

事实上,每一家白求恩医学部的附属医院,都始终将白求恩精神当做金字招牌悉心维护。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华树成说,该院一直是医德医风的标兵单位。未来,该院计划立白求恩塑像,树白求恩墙,建白求恩精神宣传阵地。

李梓萌说,她的舅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李危石,是白求恩医科大学1997 年的毕业生,也是她从小的榜样。2013 年4 月,李危石作为首批国家医疗队队长赴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抗震救灾。10 天时间里,他带领医疗队完成骨科手术58 台,查房1400 余人次,治疗重症患者69 人次。

李危石回忆说,出发前一天,他在手术室连续工作14 个小时,接到医院通知时他还在感冒,过两天陪家人休假的机票已经买好。但他二话没说,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在他看来,响应国家召唤,为伤病员解除痛苦,既是实现医生的自我价值,也是对白求恩精神的传承。

钱玥彤说,实践白求恩精神是一种生活方式。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助人为乐,选择了为社会服务。“我相信,只要把病人当做亲人和朋友,医患关系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