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投稿井天
  • 更新时间2016-03-05
  • 阅读量591次
  • 评分4
  • 65
  • 0
 [摘要] 目的 探讨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7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比较两组的效果。 结果 研究组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服药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病情稳定率为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为1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PANSS总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恢复患者自知力,提高维持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社会功能。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社会技能;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1(a)-0061-03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复发率、致残率均较高,再加上常出现肇事、肇祸,对社会安宁造成严重影响,也给患者健康和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研究[1-3]显示,给予社区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巩固治疗,加强其社会康复训练对减少复发、提高社会功能有积极作用。目前,就国内来讲,由于康复训练内容尚不统一,方法各异[4-7],故难以相互交流。本研究采用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模式[8]对患者进行社会心理康复训练,通过分析患者的治疗态度、残留症状、复发率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内容探讨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7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24.74±4.34)岁;有配偶10例,无配偶31例;文化程度为(10.87±3.45)年;病程为(1.74±0.65)个月。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24.58±3.96)岁;有配偶8例,无配偶34例;文化程度为(10.53±3.52)年;病程为(1.82±0.76)个月。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和CCMD-Ⅲ诊断标准)[9];②精神症状经治疗基本缓解,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S)评分≤60分;③病程<3年;④年龄18~51岁;⑤男女性别不限;⑥患者及其监护人同意定期参加康复训练。 
  1.3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以及计划妊娠者;②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者;③入组前有酒精、药物依赖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具体如下。①语言交流:锻炼患者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倾听、维持、结束谈话等与人谈话的基本技能。②独立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自我服务始动性能力,从保持其家庭活动、个人卫生、休闲、理财和计划性能力着手。③症状自我监控:让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学会找出、分析自己症状的方法。④药物自我管理:认识所服药物的基本特点,维持用药的意义和学会管理自已药物的知识。⑤社会交往能力:包括正视与专注、微笑、打招呼、交谈以及提出和解决问题场景训练等内容。上述5个方面的训练均按训练手册规定的内容与步骤逐项进行,具体参考文献7。每月训练1~2次,每次2个学时,共18个月32个学时。 
  1.5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时填写病历记录表,进行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10]、社会功能缺陷表(SDSS)[11]等评定。PANSS主要是用于评定患者有无精神症状及各项症状严重程度的标准化评定量表,评分越高提示症状越重。ITAQ是检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认识及服药态度的评定量表,评分越低,提示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以及服药依从性越差。SDSS主要是用于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的量表,评分越高提示社会功能越差。随访期18个月,所有入选患者在训练期间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评定,研究结束时再进行末次测评。对参加量表评定的医务人员进行一致性检验,其Kappa值为0.83~0.96(P>0.05),达到本次研究要求。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ITAQ评分及服药态度的比较 
  研究组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服药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总体结局的比较 
  研究组的病情稳定率为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为1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P<0.01)(表2)。 
  2.3 两组PANSS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的PANSS总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的一般病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SDSS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的SDSS评分为(1.96±1.1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6±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急性期治疗后出院,返回社区,在门诊接受维持治疗,但长期以来,这些患者的社区康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很多患者出院后就自行减药或停药,由于对巩固治疗的依从性差,常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再加上患者多不愿与人交往,导致其社会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减退。研究显示,社会心理康复训练对保持恢复期患者的社会功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2-13]。目前,各地虽有少量研究,但康复训练内容各异,尚无统一模式,缺乏规范,常常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 
  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模式采用了较规范、较全面的训练内容,在训练程式上可按步骤进行,因此可重复性较好,而且简便易行。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过32学时系统训练,研究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的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由于训练加强了疾病复发早期表现和维持用药重要性等内容,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的认识,强化了服药维持依从性的观念,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效果明显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①参训患者出院后在社区维持治疗期,与精神专科医务人员经常联系,有问题能随时提出,并得到及时解答、帮助,这使很多问题在萌芽中就得到解决。②本训练内容包涵了症状自我监控、药物自我管理等内容,强化了出院后在社区中患者及其家属常常忽视的问题,增强了服药维持依从性,减少了疾病复发。③家庭是患者在社区生活的地方,对于患者的巩固治疗和康复及回归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本训练邀请患者家属全程参加,使家属能够较好地了解患者的社区康复知识,为有效建立患者的家庭、社区支持系统起到了积极作用[13-15]。④康复训练内容通俗易懂,学时相对较长,其中有不少场景训练,且循环进行,患者掌握度较好,能够使其社会功能明显恢复或提高。⑤康复训练入组患者的病程相对较短,慢性化程度较低,在急性期症状控制后及时进行社区康复训练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社会技能训练模式值得在精神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进一步推广,能够规范康复治疗,使患者得到更有效、更全面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Penn DL,Waldheter EJ,Perkins DO,et al.Psychosocial treatment for first-episode psychosis:a research update[J].Am J Psychiatry,2005,162(12):2220-2232. 
  [2] 吕芳.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3):54-56. 
  [3] Granholm E,Mcquaid JR,Mcclure FS,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oder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12-month follow-up[J].J Clin Psychiatry,2007,68(5):730-737. 
  [4] 徐文炜,袁国桢,张紫娟,等.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技能训练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3):241-244. 
  [5] 崔勇,杨文英,翁永振,等.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9-801. 
  [6] Liberman RP.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the modules in the UCLA program for Social and independent living skills[R].Symposium presented to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San Francisco:1993. 
  [7] Alan SB,Kim TM,Susan G,et al.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schizphrenia a step-by-step guide[M].2nd ed 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2004:195-269. 
  [8] 汪波,周建初,刘智,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训练模式[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5):43-46. 
  [9] 范肖东.世界卫生组织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ICD-1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0-106. 
  [10] 刘华清,张培琰,尚兰,等.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1995,7(3):158-160. 
  [1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增刊)[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31. 
  [12] Stephen B,Steven A,Warren S,et al.Designing clinical research:an epidemionlogic approach[M].New York: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1:235-237.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13] 陈海支,钱敏才,钮富荣,等.精神疾病出院患者用药情况调查[J].医药导报,2011,30(6):809-811. 
  [14] 叶渊.家庭支持系统对农村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8):350-351. 
  [15] 王文军,吴丽敏,陈艺军,等.家属支持情况对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