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 投稿为领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335次
  • 评分4
  • 31
  • 0

向天龙/河南森隆兽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很多养殖场的养殖效益却不如从前。这是在养殖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养殖业的新常态下,如何实现高效养殖?肝胆健康与高效养殖的关系如何?

一、54321养殖体系,高效养殖之源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将2009年提出的五环养防、2011年提出的三养理念、2012年提出的根源性保健与策略性预防,结合生物安全的多个环境以及养殖管理中强有力的执行系统,在2014年总结出一套54321养殖体系。该体系来源于养禽生产,并能指导养殖生产。

因此,54321养殖体系,高效养殖之源,为破局而生。破什么“局”?其一破规模化的局,规模的扩大而无规模效益;其二是破标准化的局,规模化养殖的前提是专业化,只有专业化依照强有力的执行系统,进而形成养殖的标准化,高效养殖才能成为现实。

54321养殖体系的内容如下:“5”是五环养防,通过品种、饲料、管理、监测和经营这五个环节,做到精细管理、统筹经营,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养殖;通过环境、消毒、免疫、保健和治疗这五个环节,做到根源保健、综合防控,最终要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4”是四境控制,通过社会环境的隔离、场区环境的清洁与消毒、舍内环境的消毒与适宜和体内微环境的净化与健康,构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体系。“3”是三养理念,第一养是“养殖,就是养环境”;第二养是“养殖,就是养肝肾”;第三养是“养殖,就是养三道”,这里的“三道”指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2”是两大工具,即根源性保健与策略性预防。“1”是一个中心,即以执行力为中心。54321高效养殖体系,最为关键的是执行力,没有了执行力,再好的硬件、流程,都是摆设。因此,高效养殖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为:高效养殖=执行力×(科学养殖+健康养殖)。

二、肝胆综合征的概况与危害

在众多养殖因素过程中,肝胆起着重要的作用,肝脏是一个重要的合成器官,家禽肝胆一旦出现问题,抗病抗应激能力就会下降,体内自由基、药物中间代谢物、病原毒素及死亡的病原会持续蓄积,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抗体自然较低,对病原易感性增强,禽群持续零星死亡,死淘率增高。因此,肝胆综合征已经成为继禽流感和免疫抑制病之后家禽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在近年来的禽病中,发病率增长最快。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该病在家禽中仅占26%,近年来惊人的达到93%。在临床上常见肝脏脂肪沉积,脂肪肝增多(黄肝),肝肿大,肝功能低下,蛋禽产蛋无高峰,蛋重轻,肉鸡出栏延长,料重比增大。胆汁分泌障碍,胆汁淤滞或无胆,绿肝,脂肪消化受阻。

1.生产性能下降

卵泡的发育是由卵黄前体物质大量沉积而成熟的,卵黄前体物质主要由极低密度脂蛋白和卵黄蛋白原结合形成。产蛋家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部位主要在肝脏,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绝大部分随血液运输并通过卵母细胞原生质膜受体介导和吞噬转移到卵黄。而卵黄蛋白原和蛋清的合成部位也在肝脏。因此,肝胆综合征时,肝脏脂肪沉积,肝功能失调,卵泡发育受阻,蛋清形成不足,产蛋下降或产蛋无高峰,蛋重轻。而肉禽由于蛋白质合成不足,出栏期延长,料重比增大。

2.抗病抗应激能力下降

由于肝脏解毒代谢机能下降,体内氧自由基、药物中间代谢物、病原毒素及死亡的病原,而肝脏裂解排毒功能减弱,致使在家禽体内持续蓄积,最终导致家禽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而肝脏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由于蛋白质合成不足,最终引起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抗病抗应激能力下降,从而造成对病原易感性增强。因此,禽群出现持续零星死亡,死淘现象明显增多。

3.消化不良,生理性腹泻/料便增多

胆汁是肝细胞合成的,用于脂肪乳化成微滴,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加速脂肪的吸收。胆汁合成不足,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就发生障碍,引起腹泻。因此,当肝胆综合征发生时,胆汁淤滞,绿肝,病禽消瘦,无食欲,脂肪消化受阻而出现生理性腹泻或料便增多。

三、肝胆综合征形成的原因

1.高产品种

国内蛋鸡最多的是海蓝蛋鸡,肉鸡最多的是罗斯308、AA等。这些品种多属高产品种,都是国外引进品种。抗逆性差,对环境要求高,需要提供适宜生长和生产的环境条件,才能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同时对营养需求更精细、更全面。但国内的养殖环境相对较差,饲养管理技术相对落后,也就造成高产品种肝脏压力过大,极易发生肝胆综合征。

2.饲料因素

日粮中由于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等动物副产品的存在,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与组胺,加重肝脏负担,最终导致肝功能低下;环境中霉菌污染的途径较多,霉菌毒素严重超标或相乘作用,更加剧对肝功能的破坏作用。另外,为提高饲料报酬,劣质油脂的过量添加,也加剧肝脏的负担。

3.药物滥用

低剂量、长期添加一些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乙酰甲喹、地塞米松等药物,长期存在动物体内,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大、残留高。

四、肝胆综合征的防控措施

1.品种的选择

国内自有地方品种,抗逆性强,但生产潜能不高,对市场消费供应不足;国内选育品种,抗逆性强,生产潜能相对较高,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更适合国内市场消费习惯,具有很大市场发展空间。而国外引进品种由于适应性差,抗病抗应激能力显然不足,需要更加成熟的环境控制与饲养管理技能。

2.调整饲料原料配比

杜绝劣质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等动物蛋白原料,提高饲料蛋白品质;降低或杜绝劣质油脂使用,提高饲料品质,降低动物肝胆负担,提高养殖效益。

3.降低霉菌毒素对家禽的影响

霉菌毒素已经是相当普遍的世界性问题,直接影响动物的健康。因此,加强对霉菌毒素特性的研究,选用具备吸附、裂毒、增免、理肠等方面的功能添加剂,综合防控饲料及饲喂环境中霉菌毒素,降低霉菌毒素对家禽健康的影响。

4.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

严格按照兽药休药期及食品动物药物使用规范,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及其各种制剂,减少药物对家禽肝胆健康的影响。

5.胆汁酸是解决肝胆综合征的根源性保健添加剂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活性成分,它是动物体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固醇类物质,具有多重生物活性。在肝肠循环中,胆汁酸在乳化脂肪的同时,可以激活脂肪酶的活性进行脂肪水解,进而与脂肪酸等形成乳糜微粒,使脂肪酸得以透膜吸收,从而提高饲料脂肪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胆汁酸在脂肪乳化、消化和吸收三个阶段都发挥作用。乳化阶段:胆汁酸既有亲水基团又有疏水基团,能使水和油脂结合到一起,便于脂肪形成微粒。消化阶段:激活脂肪酶,增强脂肪酶活性。吸收阶段:胆汁酸-脂肪酸复合物能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特异识别,脂肪消化吸收利用率提高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