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巴氏杆菌病的预防

  • 投稿Kenn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749次
  • 评分4
  • 44
  • 0

王映红/ 四川省苍溪县白桥镇畜牧兽医站

鸡巴氏杆菌病,又叫禽霍乱或禽出血性败血病,它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发病特征是病禽的肝脏有针头大小、边缘整齐的灰白坏死点,还可见心脏出血、肺脏水肿、肠道出血等败血性变化,本病多发于成鸡,雏鸡较少发病,常与大肠杆菌以及其它条件致病菌等合并存在,既可以并发也可以继发,若合并感染可造成严重的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一)临床症状

部分病鸡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表现就突然死亡,特别是白天未见异常表现,但在夜间死亡。大部分患鸡羽毛松乱,双翅下垂,精神沉郁,缩颈闭眼,食欲减退或绝食,饮欲增加离群呆立;严重时,呼吸困难,急促,死前张口呼吸。有的病鸡自鼻和口腔中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泡沫分泌物;鸡群中许多鸡表现摇头,鸡冠、肉髯呈暗红色或青紫色,排灰绿色或灰白色稀粪,体温升高到42℃~ 43℃,最后发生痉挛而死亡,多数病程1~3 d。

(二)剖检变化

病鸡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出现小出血点;心包变厚,内积有不透明淡黄色液体,心外膜及心冠脂肪有明显的出血点;肺瘀血和出血明显;肝脏肿大 1 ~ 2 倍,质脆,呈黄棕色,表面有灰白色针尖状坏死点; 脾肾充血、肿大,质地变软;肌胃出血显著,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呈卡他性出血性肠炎, 肠系膜出血,肠内容物含有血液; 气囊和肠管表面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

(三)诊断

通过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初步判断该病。如需进一步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

通常情况,通过病鸡的心、血液、肝脾组织涂片,瑞氏或美蓝染色后镜检可以确诊该病,阳性病例: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

(四)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要做好鸡只的饲养管理,避免拥挤和受寒,消除可能降低鸡只免疫力的因素。对病死的鸡要及时捕杀和无害化处理,对鸡笼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

2. 引种预防。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引种前要了解鸡群的情况以防将疫病带入,引入后注意隔离观察,情况不妥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必须做到早确诊、早治疗,如果延误,病情加重,损失扩大。有条件者要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抗生素,应用于治疗。

3. 消毒。发病场内的巴氏杆菌绝大多数存在于病死鸡分泌物、粪便、羽毛、血液、脏器中,普通消毒药品只能将其表面的细菌杀死,由于分泌物、粪便等依附物中得有机物与消毒剂作用而使消毒剂丧失消毒作用,从而使存在于依附物内部的细菌得以保存。因此,发病鸡场应选择不受有机物影响(或影响小)的优质、高效消毒药进行消毒。

病死鸡的尸体一定要无害化处理,病死鸡的粪便应集中处理。

4. 疫苗免疫。必须切实做好鸡群的免疫接种工作,一般1 次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禽霍乱高免血清1~2 ml,1 次/d,连用2 ~3 d,免疫期3 个月。对于该病常发病地区,可以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免疫接种,3 个月以上的鸡每只注射2 ml,免疫期为3 个月。

(五)治疗措施

1. 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避免拥挤和受寒,消除可能降低鸡体免疫力的因素,及时对病鸡进行隔离,圈舍、围栏进行严格消毒,病鸡单独饲养和投药。

2. 抗生素治疗。

①青霉素、链霉素均有很好的疗效。青霉素的剂量为每只病鸡肌注3 ~ 5 万IU,每隔6 ~ 8 h 注射1 次,连注2 ~ 3 d。链霉素的剂量,体重2 ~ 3 kg 成年鸡每天肌注10 万IU,每天注射2 次,效果较显著。

②丁胺卡那和蒽诺沙星两药混合后,每克加10 kg 水,病鸡饮用此药水3 ~ 5 d 效果显著。

3. 抗血清治疗。抗巴氏杆菌病血清(多价或单价)皮下注射10 ~15ml,并配合抗菌类药物适量进行口服,效果更佳,疗程一般为1 ~ 3 d。

4. 中药治疗。白头翁汤(白头翁90 g、黄柏45 g、黄连45 g、陈皮45 g)饮水,每日2 次,每次水中加入白头翁汤50 mg/kg黄连解毒汤( 黄连30 g、黄苓45 g、桅子60 g、黄柏45 g)50 mg/kg 饮水,连续使用3 ~ 5 d疗效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