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真胃寄生虫病防治

  • 投稿小白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348次
  • 评分4
  • 35
  • 0

王相平 马冉/ 内蒙古扎兰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管振洲/ 内蒙古扎兰屯市卧牛河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王世英/ 内蒙古通辽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 一) 流行情况

每年进入夏季在扎兰屯市林间草场放牧羊只表现消瘦、贫血、呈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最后衰竭死亡。经调查一般羊群羊只死亡率在10% 左右,发病羊只无论大小、性别均发病,哺乳羔羊一般不发病。驱虫不及时或误诊治疗的羊群死亡率高10% ~ 30%。该病的发生于与季节、气候条件、放牧环境、羊只膘情、驱虫时间和使用驱虫药质量有直接关系。

(二)临床症状

发病羊只精神沉郁,行走缓慢,喜卧,不愿吃草,饮水减少,排便稀软,体温正常后期偏低,呼吸加快,脉搏加快达到150 多次/ 分,结膜黄染或苍白,可视黏膜苍白,下颌间和下腹部水肿,羊只瘦弱,后期衰竭死亡。

(三)剖检变化

病死后的羊只营养不良,胸腹部、颈部皮下胶东样浸润,严重贫血,全身肌肉灰白色,真胃内有大量线虫寄生,经实验室鉴定是捻转血毛线虫和奥斯特线虫,寄生虫体多的数量大约在6 000 条。有些羊只小肠有肠道线虫和绦虫寄生。真胃黏膜因虫体附着、吸血、刺激而引起浆液性、粘液性、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后期由于营养障碍和寄生虫的毒副作用,导致肝坏死和脂肪变性。肝脏呈土黄色,表面有高粱大小的灰白色的坏死点。肺脏灰白色,肾脏土黄色,肾盂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心肌软、煮熟肉样,心包积液呈淡黄色,心冠状沟有胶东样浸润,心外膜有出血斑,心脏内血液稀薄凝血不良。

(四)寄生虫生活史及危害

捻转血毛线虫和奥斯特线虫是危害羊只的主要寄生虫。该病的发病原因是草场过载放牧,没有进行科学的驱虫,有的羊只驱虫是在出牧时进行一次,驱虫后对排出的粪便不进行消毒和生物发酵处理,寄生虫虫卵和感染幼虫长期污染草场。扎兰屯市每年5 月份天气干旱青草不能返青,年平均降水量49.1mm,6 月份降水量开始增多130.9mm,进入7 月份出现连续降雨,降水量达到218.8mm。七月份平均气温22.4 ℃、八月份平均气温20.4 ℃,捻转血毛线虫虫卵的最适发育温度为22.3℃,气温和湿度非常有利于虫卵的发育,放牧草场雨水饱和,这时寄生虫幼虫爬在被雨水和露水浸湿的牧草上,羊吃草而感染。被羊只吞食的第一期幼虫经两次蜕皮,需3.5 ~ 4 昼夜发育为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为感染性幼虫。一般情况下可存活3 个月,在瘤胃内脱鞘然后进入第四胃,再经蜕化、发育过程从感染经18 ~ 21 d 虫体成熟,可以向外界排出虫卵,捻转血毛线虫有较强的产卵能力,1 条雌虫每天可产5 000 ~ 10 000 个卵。而且虫卵在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一般消毒药具有抗药性,这样反复感染虫体在羊瘤胃内大量寄生。据实验,2 000 条虫体寄生在羊真胃时,附着在真胃黏膜上,每天吸血达30 ml,加上真胃黏膜被虫体机械性损伤血液的流失,极易造成羊只严重贫血衰竭甚至死亡。

(五)防治

1. 对放牧羊只应有计划地轮牧,经过驱虫后的羊只不要再寄生虫污染的草场放牧,避免寄生虫重复感染。在梅雨季节应避免在低洼潮湿的牧场放牧,不要再清晨、傍晚或雨后放牧。禁止饮低洼地区的积水或死水。

2. 计划性驱虫,每年春季羊只在出牧前和秋冬季收牧时各进行一次驱虫,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寄生虫卵检测及时驱除羊体内寄生虫,用伊维菌素、丙硫苯咪唑药物驱虫,辅助治疗用右旋糖酐铁、VA、解除胃炎用郁黄口服液。

3. 对排出的粪便进行发酵处理,消灭虫卵和幼虫。

4.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补充全价精饲料,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提高畜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