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8-20
  • 阅读量23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17-2019三年来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岗位对口情况、就业单位行业和性质等情况,旨在了解和掌握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的特点,从而更好的为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畜牧兽医;研究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我国未来20-30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国家的基本战略。作为农业院校,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引导,是势在必行的。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的知识体系、科研能力、综合素质更高更强,因此对农业院校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更好地促进农业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持续提供高质量人才。本文以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学专业研究生为例,系统分析了2017-2019三年来的研究生就业情况。


  1就业情况分析


  由于本文主要探讨畜牧兽医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因此毕业生就業形式里面的出国、升学、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情况并没有纳入统计范围。以下所有数据均为近三年畜牧兽医学研究生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或者签订劳动合同等实际就业数据的分析。


  1.1毕业生基本情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学术型硕士的人数一直在下降,而专业型硕士的人数一直在上升。学术型硕士主要偏重于科研和继续深造,学制一般为三年;专业型硕士又称应用型硕士,学制一般为两年,重点培养工程研究能力,成为应用型高级人才。自从2010年来,教育部不断减少学术型硕士的招生,增加专业型硕士的招生,而学生在报考的时候也更多的倾向于选择专业型硕士。这说明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毕业生意向,都更多的倾向于应用。因此毕业生更加关心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实习机会和就业形式。


  1.2就业岗位对口情况


  整体上来说,近三年来畜牧兽医学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岗位对口率为85%,而且每年逐步提升,说明研究生在择业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选择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一方面,说明研究生能够从自己的兴趣和所学的专业知识出发择业就业为主;另一方面,说明在校期间的专业培养和教育,能够适应行业内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


  1.3就业单位行业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近几年农牧业从业的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而选择公务员的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减少。一方面说明无论是国家政策对农业的大力扶持、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宣传、学校的教育和引导等,还是学生自身择业观念的转变,都使得农业的就业前景更好;另一方面,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当今的农牧业已经告别了之前的“繁脏累”的性质,并且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等各方面也大大提高,这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就业。另外,随着科技进步,新兴了很多与农业技术有关的科研机构和生物技术类企业,也是近几年畜牧兽医学研究生就业的主要选择之一。


  1.4就业单位性质情况


  从整体上看,选择私有企业就业的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占了半数以上,其次为机关、事业单位。从发展趋势上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私有企业就业,而越来越少地选择所谓“铁饭碗”的机关、事业单位。这说明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式的不断严峻,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更加理性,能够做到“先就业再择业”,并且更加看重就业前景、自身发展和工作内容,而不仅仅是考虑单位性质。以往经常受大学生追捧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等行业的热度有所下降。


  2对就业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2.1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优势


  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对毕业生今后的择业就业有很重要的影响。拓展人才培养途径,要增加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针对研究生的培养来说,不同于本科生的专业基础教育,知识内容更加专业和系统,并且更加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课程设计上,一定要紧跟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的更新步伐,能够跟国际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接轨。以北京农学院为例,为了更好地拓展研究生的视野,更及时地了解行业内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前景,针对畜牧和兽医专业特别开设了《畜牧行业高新企业发展实践》和《动医创业论坛》两门课程,专门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和学者以及企事业单位一把手为大家讲解行业的最新进展以及就业形势等,能够让学生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行业发展和未来就业前景。


  2.2加强校期间的交流和合作,多渠道促进涉农专业人才就业


  充分发挥学院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学院与企业合作,互为基地,即企业是学院师资、学生的培训基地,学院是企业技术、技能人员的培训基地。学院和企业之间的距离拉近,增进感情,资源互补,实现双赢,大大促进了技能人才的培养。


  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相继与首农集团、顺鑫农业及中牧股份等下属企业、大北农集团、北京海洋馆、北京美联众合动物医院股份有限公司、宠福鑫(北京)动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和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饲料监察所等单位开展合作关系,共建了校内外20多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在与这些单位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人才输出的基础上,还建立了用人单位和校友联系信息库,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就业需求。通过发动丰富的校友资源,推荐优秀人才到合适的岗位,同时也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结构、人才素质要求等方面的信息,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农科类学生专业认可度


  与以往的研究不同,在本调查中发现,畜牧兽医类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和自豪感较强,愿意在相关领域和行业就业。但是在择业过程中,还是倾向于留在大城市、大型企业、事业单位等,较少能够深入基层就业创业,并且还存在择业过程中较为迷茫、不能很好地进行职业规划的特点。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树立全程就业服务理念,构建就业指导长效机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掌握自身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技能和择业心态的教育和培训,引导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的意识,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观念正确引导,让毕业生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及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


  总之,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对复合型农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更高了。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压力和挑战,改革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就业指导服务,推进农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够更好地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作者简介:尹伊(1984.11-),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担任学院团委书记、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及思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