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多点幽默

  • 投稿美少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72次
  • 评分4
  • 88
  • 0

江苏无锡市峰影小学(总部)(214092) 王文斌

幽默的教学语言,属于非理性因素的范畴。它既是教师创造个性的外化,也是教师创造能力的外现。在适宜的教学环节里,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催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训练学生的多元思维,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 幽默批评:让学生专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幽默的教学语言是师生关系的黏合剂。教师充满启发意义的幽默语言,可以带给学生快乐和深思,消除学生心中的不快,从而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语文课上,一句幽默的善意批评,会使调皮、走神的学生有如坐春风之感,避免了由教师的怒声呵斥带来的种种不安和紧张。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一课时,许多学生正在专心地品读词句,有一个男生却在课桌上拨弄手指。教师见状,立即走到他面前,抑扬顿挫地吟诵道:“最喜小儿无赖,桌上拨弄手指。”沉迷其间的男生先是一愣,继而腼腆一笑,振作精神,重新投入课文的学习中来。词句的改编,意外地使开小差的学生从紧张、尴尬的气氛中解脱出来,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从教师机智地提醒中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激发其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风趣问题:让学生好奇

“好奇心造就科学和诗人。”(法国作家法朗士)小学生好奇心很强,但并不深刻,也不稳定。另外,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我们的教育不当或重视不够而日趋退化。所以,保持儿童的好奇心来维持、强化学习的动机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凭借幽默的教学语言,设置问题情境,会让学生以快乐的方式关注新奇性信息及其意义,增强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孔子游春》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向多方向、多渠道、多层次开放,让学生能像孔子一样,能从水的一些特点联想到其他做人的道理,一位教师在让学生理解“子”字的由来后(即对有学问者的尊称),接着风趣地说:“2500多年前,出现了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2500年后的今天,我们班有哪些王子、赵子、李子,还能从水的一些特点联想到其他做人的道理呢?”学生个个喜笑颜开,学习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讲了自己的想法:从“水清如镜”想到“两袖清风”,从“水克火”想到“舍己为人”,从“水清洗污垢,染黑自己,干净别人”想到“无私奉献”……

三、诙谐评价:让学生自信

语文新课标的评价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以肯定和表扬为主,用真切期待的鼓励语言,使学生发挥出潜在的创新智慧的能量。有时,教师依据文本固有的感性特征和课堂的情境特点,使教学评价语言产生幽默性、审美性和鼓舞性,让学生在享受愉快的“情感浴” 之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已有学生找到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词语,并板书在黑板上:“像微风拂过树梢,像潮水般涌过来。”一个大个子女孩被教师叫起来继续交流有关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句子或词语。性格内向的她忐忑不安地站起来,轻声地说着。教师听完,因势利导,指着板书,笑着说:“希望你像黄果树瀑布一样,发出潮水般涌过来的音响,而不要像微风拂过树梢那样轻柔!”大个子女孩听完,羞涩地笑了。随后,声音变得响亮起来。“在幽默有趣语言的外貌下,每个幽默都致力于一种驱魔咒。”语文课上需要驱除学生压抑、苦闷等心理负担。

四、荒诞推理:让学生思辨

语文新课程理念强调:在阅读和鉴赏中,应唤醒学生的对话意识,尊重个人的见解,鼓励质疑批判,形成其创新性地建构课文的意义。有时,教师在上课时制造一种生活中的反常现象,把美与丑、智与愚加以倒置或错位,可以让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轻而易举地发现正常的生活逻辑,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性学习的热情。正如我国漫画家方成所说:幽默使人在笑声中同时引起联想和推断,领悟其中的含义。学到《凡卡》最后一节,教师问学生:“凡卡的梦能实现吗?”接着,该教师“自圆其说”,以非常肯定的语气说: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并会让凡卡过上幸福的生活。正当教师绘声绘色地叙述时,学生边偷笑边小声议论。一会儿,学生轮番对教师的看法进行反驳。有的学生找出了凡卡爷爷收不到信的种种理由;有的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着凡卡仍旧过着悲惨的生活……“假装糊涂”的教师造成了判断错误,让学生觉得滑稽可笑,同时点燃起了他们“说服”教师的迫切愿望。

台湾著名作家赖淑惠认为:“懂得用幽默启发学生的老师,是具有高智慧的,而他的学生也是有幸的一群,因为在愉快的气氛下,学习效果是最好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凭借教材,妙语连珠,寓庄于谐,让课堂多点幽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等创造品质得到健康发展,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求同求异等创新思维。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