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

  • 投稿呐嘟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20次
  • 评分4
  • 48
  • 0

汪燕宏

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练习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王荣生在探讨语文教材建设时曾指出“对选文的阐释、对选文类型的把握乃至编撰水平,关键在教材的练习题设计”。可见,练习在语文课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材经历了“思想政治性一双基训练能力培养一人文精神”的变化过程。其中,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注重能力训练的时期。“文革”结束后,叶圣陶先生提出将语文教学由知识学习转向能力培养,并且主张建立能力训练项目和序列,据此编撰教材。“以能力训练项目作为教材中心结构,已构成各套教材的共同特征之。”相应的,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系统也经历了四个阶段:第阶段( 1949~1963),课后练习从无到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知识的系统传授;第二阶段( 1963~1978),课后练习简约、明确,强调“双基”训练;第三阶段( 1978~2000),课后练习从简单走向繁复,注重训练过程,强调能力培养;第四阶段(2000至今),课后练习强调体验、感悟、积累。

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练习反映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语文教学“注重训练过程,强调能力培养”的整体特征,同时也表现出序列清晰、层级明显、衔接合理、基础扎实、适度拓展等个性特征。

浙教版教材的练习分为“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分别有基础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和综合拓展性练习,每课或每单元按由易到难、由识记到理解、由单一到综合来编制题目。“课后练习”一般有4至5题,包括本课生字新词的读写、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训练内容和有特点的语言现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或课外的联系等。“单元练习”篇幅较大, 般有6至7题,涉及字、词、句、段、篇的基础训练和单元重点训练内容。浙教版教材的单元练习又类似形成性测试卷,汇聚了本单元语文知识能力的重点,通过练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整个单元的学习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估。“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贯穿十二册,相互联系,交替并进,共同促成学生的语文积淀和能力形成。

一、注重落实“双基”

综观教材,浙教版教材练习题量大,题型多样,并延续了20世纪60年代初夯实“双基”的教学理念,希望学生通过练习,达成教学要求和目标,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提升语文素养。

从浙教版教材“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题量统计表可以看出,两种练习都包含字、词、句、段、篇,还有听、说、读、写的各种要素,且都有常规训练和重点训练。其中,常规训练包含读写、朗读、背诵、默写等,占一定比重。几乎每一课都有“读写生字和词语”,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字词。

从浙教版教材“课堂练习”和“单元练习”类别分布图可以看出,字(拼音)练习随着年级的增高,比重有所下降(二上“课后练习”特殊原因除外),字的练习高峰期在一、二年级。段(篇)的练习比重随年级增高有较大幅度扩充,段(篇)练习的高峰期始于四年级。词汇和句子的练习在各年级变化不大。这些都说明浙教版教材重视词句的基础训练,12册一以贯之,到第二、三学段,对段(篇)的练习则予以了高度的重视。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课后练习”中有拓展性练习。比如,《新的跨越》:向同学们介绍则今日国内外的重点消息。《会说话的灯》:你还知道哪些会说话的灯?它们在说些什么?《神笔马良》: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它画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这些练习将语文学习延伸到了课外,需要学生去自主阅读、想象、收集和整理资料。这些综合拓展性练习,是对基础性训练和理解性训练极好的补充。开展这种综合性很强的语文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发展语文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二、练习序列明晰

浙教版教材练习的编排,序列相当清晰,内容呈螺旋式上升。“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承担的任务各有侧重,“课后练习”紧扣单元重点进行训练,重点训练内容在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的“课后练习”中有坡度地推进。“单元练习”注重基本训练,每项基本训练循序渐进,力求扎实有效。

1.课后练习:重点训练,坡度推进

课后练习除了帮助学生巩固本课的字词和有特点的语言现象外,还注意突出单元的重点训练内容。一个单元的重点训练,第一篇必学类课文有具体的方法指导或案例引导,学生可以在模仿中操作、领悟学习方法。第二篇和第三篇必学课文则要求学生尝试运用,第四篇选学课文不安排字词等基础练习,完全是对重点训练内容的独立运用。在单元练习中,这一重点训练会再次得到强化,并延续到后面几个单元的课后练习中。这种有序列、有坡度的练习设计,是浙教版教材练习的明显特点。

比如,第十一册第 单元的重点训练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第1课《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中有这样一题

用给课题添加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什么时间)____(什么地方)____(谁)____(为什么)沿着红军走过的路____(怎么做)____(结果怎样)

这个练习通过引导填空,实际是对“课题扩展法”作了具体指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知道了如何在课文题目的前后增加内容,该增加哪些内容,逐步掌握叙事性文章用“课题扩展法”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后面的第2课《飞夺泸定桥》、第3课《了不起的女孩》、第4篇选学课文《军礼》和单元练习1的阅读《第二次接骨》等的相关练习都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尝试运用这一概括方法。

再如第九册第七单元的重点训练是“简要复述课文”,从第19课至21课的课后题的安排,也能看出浙教版教材对重点训练的坡度推进。

第19课《赤壁之战》中有这样一题:

按照下面的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

第20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中有这样一题:

简要复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按照提示复述“一打”的经过

①白骨精想吃唐僧,变成村姑。

②悟空识破白骨精,打白骨精,白骨精逃

③唐僧责怪悟空。

(2)仿照第(1)题复述“二打”“三打”的经过。

第21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二)中有这样一题:

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孙悟空用计消灭白骨精的经过。

(1)悟空走后,唐僧被捉

(2)八戒请回悟空

(3)悟空打死老妖,“老妖”进洞。

(4)“老妖”引白骨精三变,唐僧悔悟。

(5)悟空打死白骨精

从根据提纲复述、仿照范例复述、根据提示复述,到选学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和单元练习中《一封回信》的直接简要复述,学生掌握了不止种复述方法,能力逐步提升。

2.单元练习:基本训练,循序渐进

“单元练习”中,每一种基本训练都注意前后衔接,循序渐进。比如句子训练,一、二年级重在对句子的认识,三、四年级重在对句子的理解,四、五年级重在对各种形式的句子的运用。以句子训练中的“把句子写具体”为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二年级开始,几乎每一册教材都有“把句子写具体”的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随年级升高难度逐步增加。第三册是根据提示改写;第五册是在句子中加入恰当的词语写具体:第九册是照样子写具体句子;第十册是独立扩写具体。其中,“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具体”的训练:第五册是照样子运用修辞手法写具体,第六册是在句子中加入合适的喻体词,第十一册是照样子独立改写成比喻手法。除了句子,浙教版每一项基础训练的编排都呈阶梯型,螺旋复现,能级递进,使字词句的基础知识教学前后衔接,扎实有效。

三、练习设计能力为重

浙教版教材以能力训练项目来编排单元课文,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明确列出重点训练内容,全套教材共安排了60个重点训练项目,从字词句段篇的语文知识维度看,有查字典,辨别多音字,理解词语意思,读懂一句话、读懂段话乃至读懂一篇课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等;从听说读写的能力维度看,有默读、朗读、背诵、复述、读书习惯等,内容相当全面。

能力的形成需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序列进行训练。浙教版教材每项重点训练内容,并不是只在 个单元里出现,而是多次出现,要求逐步提升。比如“读懂句子”,第五册是“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句子”,第七册是“找到与段落主要内容有关的句子”,第八册是“读懂长句子”,第九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十册是“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十二册则是“找出中心句体会中心思想”和“同 意思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读写句子的训练内容多次出现,但方法和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

综观60个重点训练项目,每一项目所涉及的学习策略也比较完备。以三、四年级“读懂段话”的训练安排为例(见下表),涉及方法有7种。多元的方法指导,为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参照较为先进的国际阅读评估框架(如PIRLS)来审视浙教版教材的阅读练习时,我们发现,浙教版教材阅读题的编制在定程度上与国际阅读能力评估思路吻合,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还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不仅指向内容的理解,也开始指向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能力层级由低到高有所发展。

从以上两张统计图可以看出,12册教材中,一、二年级大多是“获取与推论”题,“整合与解释”题从三年级开始大幅度增加,到了五年级与“获取与推论”题的量相当。可见浙教版教材较早地关注了“获取信息”“作出推论”“形成解释”等阅读能力的培养。教材还关注了“反思与评价”能力的培养,比如,第六册教材有个重点训练项目就是“预习课文要提出不懂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司题,而“提问”就是“反思”和“批判”能力培养的开始。

如《落花生》的课后题:

说说这样理解课文对吗,为什么。

(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这样的练习关注了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思想观念评价能力的形成。

再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课后题:

从课文中找出写孙悟空三次怒打妖怪、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挡的语句、比一比,每次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还有《鲁班学艺》中“画出课文中你最欣赏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魅力”等,是发展学生对语言表达方式的评价能力。

不过,我们从上面两张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属于较高能力层级的“反思与评价”题在全套教材中占的比重很小,而且没有形成系统。这说明浙教版教材注重对课文内容本身的把握、对课内语言材料的积累,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对较高层级的反思与评价能力关注不够,特别是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明显欠缺。

综观浙教版教材的练习,可以看到在构建能力训练上教材做了成功的探索训练内容整体规划,学段特征明显、序列清楚,循序渐进、注意前后连贯,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实践经验。但是,浙教版教材练习系统在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发挥上,在体现语文作为人文课程所特有的体验、探究、感悟等学习方式上,仍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3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