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进小小说的世界——以《桥》的教学为例

  • 投稿蓝精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80次
  • 评分4
  • 27
  • 0

杨文忠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多种文学体裁。不同体裁的作品,它的结构形式、构成要素、语言表达、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各有特点。吴立岗教授曾指出:“阅读课,应当是研究各种文体的教学。”他认为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因人而教,也要因文而教。教师要善于分析各种文体的特点,研究不同文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领悟文本表达的方式、作者的思路、表述的主题,乃至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特点。笔者认为,小学阶段,尤其是高年段,阅读教学不应只局限于对文本内容的肤浅理解,而应借助文本,从文体着眼,关注文体的特点。教师要学会抓住文体特点,依文而教,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构思之精巧,感受文体语言之精美,体验文本情感之丰富,领悟作者表达技巧之高超,继而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体特点,习得语言,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桥》是首次以小小说体裁亮相的课文。全文用了短短不到七百字的篇幅,塑造了一位临危不乱、舍身为人的党员形象,充满正能量,富有时代感。因此,教学本文时,除了要关注其人文性之外,更要关注其工具性。应站在小小说这一文体角度上,引导学生了解小小说特点,品味小小说语言,感受小小说形象,体验小小说情感。

一、细读文本,了解小小说特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对阅读者而言,要理解教科书编者的意图,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就必须找寻文本的文路,了解特点,然后按图索骥。文路的找寻需要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内容了然于胸,且要厘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寻找到藏匿其间的线索。

1.选材—一精粹典型

小小说篇幅短小精悍,寥寥数百字就能刻画出典型的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意图,揭示深刻道理,往往发人深省。因此,小小说在选材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乎立意构思与主题思想的表达。选材不能仅仅要求真实和典型,还应达到更高级形态的精粹的境界。

《桥》选择的是现实生活中聚焦的事件,是激励人积极向上的典型事件。当危险来临时,作为农村干部,作为共产党员,该怎么做,又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令人深思。它描写人物多刻画出性格中的闪光点,这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2.情节——一波三折

《桥》的构思精巧,体现在行文布局的巧妙上,小说情节简单,但却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山洪暴发,人们惊慌失措,奔向木桥求生,面临桥毁人亡的关键时刻,“老汉”出现了!他沉着冷静,如一颗定心丸,给大家带来了生的希望!当有党员高喊“党员也是人”以示抗议,挑战“老汉”权威,“老汉”予以坚决回击。此刻更有党员企图“插队”,被老汉果断制止。接着,过桥时“老汉”和“插队党员”竟然互相推让,结果都被洪水卷走。出人意料的是结尾,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 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与“插队党员”的关系。作者在不到七百字的狭小空间里,竞能做到“尺水兴波”,极富感染力,随着文章完美结束,情感也抵达高潮,尽显小小说典型的艺术特色。

3.语言——简短精美

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是《桥》的一大特色。如文章多处地方用了短句,在不同的情景下表达出不同的内涵。

课文开篇就写黎明时,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四个字,构成两句话,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极其危险的场景,它不仅描写了雨势凶猛,表现出了雨水之大,也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再如,“老汉”沙哑着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简洁明确,铿锵有力,表现出“老汉”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也体现了“老汉”对群众浓浓的爱,刻画出了“老汉”高大伟岸的党员形象。

二、着眼特点,品味小小说语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要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规律。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在文本精神层面浮光掠影,而应根据文体特征,有意识地从语言的角度品味文本恰到好处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品评、感情朗读等手段,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神奇效果。逐步学会多角度地品析语言文字,从字、词、句、篇等方面品析、鉴赏文本,并能迁移运用到平时的说话与习作中去。教学《桥》时,就应把“关注文体特点与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品味文本语言,最终习得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

1.聚焦手法,体会语言

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桥》运用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让学生在细读文本中体会语言的魅力。笔者在教学时,抛出“本文都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现出了什么?”然后请大家细读文本,画画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精妙。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于手法领悟中品味语言,习得语言,培养能力。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了“老汉”高大伟岸、如山一般的形象,体会到了“老汉”的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以拟人的手法表现出危险的步步逼近,让人体会到无比紧张的气氛。

2.研读文本,品味语言

我们只有把理解文本内容和品读表达形式巧妙融合起来,才能呈现出高效的课堂。在感受《桥》的文体特点时,就应该先聚焦在“老汉”的形象上。笔者以“老汉的哪些言行深深触动了你”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细读文本,找到相关语句,来感知“老汉”如山的形象,品味“老汉”言行中语言的特点,将感悟形象与品味语言同时进行,双线并行。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从关注课文“写什么”到关注“怎么写”;从“发现美”到“感受美”,即在文本的研读中,细细地品味语言。

3.自主体验,习得语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而应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自主体验,自然习得。因此,要尽量做到不拔高问题,紧紧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特点,从标点、词句、语言中发现,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如通过字幕、洪水的声音给学生造成让人窒息的感觉,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洪水的可怕与危险。再以“句子中哪里让你有了这样的感觉”把学生引向写法,习得语言。

三、品读语言,感受小小说形象

阅读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品读语言、感受形象之后,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品语言,把握性格

因为篇幅短小,小小说的人物并不复杂。《桥》只有“老汉”“插队党员”“老太太”等几个人物,而最主要的人物则是“老汉”。在分析人物性格这个浅易的思维过程中,需留意细节。首先要考虑到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并有侧重地进行分析。如通过文中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可以分析出“老汉”沉着冷静、果断自信的性格特点。其次要关注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如“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这句话中的“冲”“揪”“吼”等词,反映出“老汉”疾恶如仇、说一不二的性格。

2.品描写,明晰形象

人物形象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通过人物性格分析就能逐步梳理出人物的形象,或高大,或渺小;或善良,或邪恶;或谦逊有理,或傲慢自负……因此,我们在充分品读描写故事情节及环境的语句,悟出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明晰人物形象。在语言表达上,可以如此概括人物形象:如《桥》文中“老汉”在危险来临时沉着冷静、果断自信(性格),是一位舍己为人的共产党员(品质、身份地位)。

3.品形象,凸显主题

小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意在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矛盾,是为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中感知人物形象,然后揭示出作者所塑造形象的目的,凸显出文本的主题思想。

《桥》塑造“老汉”舍己为人、高大如山的形象,无非是宣扬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英雄模范作用,在关键时刻,在人们需要时,他们就应当挺身而出,达到弘扬社会正气的目的。

四、关注细节,体验小小说情感

小小说是属于文学类文本的范畴,此类文本的阅读,读者要特别注重情感的体验。有一句话概括得很精辟:抓住语言文字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关注学生的体验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小小说时,就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关注细节描写,并产生共鸣,使情感得到体验。

1.关注标点使用,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并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的使用,注意通过语调、停顿、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桥》以大量的短句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因此,在标点的使用上也极具特色。如“像泼。像倒。”用两个句号把四个字变成了两句话,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停顿与语气的把握读出雨势大、雨势猛。“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可以通过三个感叹号来体验当时的紧张形势,感受到“老汉”的德高望重、果断自信。“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更可从问号里体会到“老汉”的不满,从感叹号里体会到“老汉”的铁面无私,感受到“老汉”的命令不容置疑。

2.关注环境渲染,体验情感

小小说中环境的描写非常重要,它可以很好地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在情感上有所体验。《桥》在环境描写方面着墨不多,但却把紧张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在体会写法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可使学生感受到危险的步步逼近,从而产生紧张、焦虑、担心的情感体验,并在对比中体验到“老汉”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3.关注大量留白,体验情感

留白,是小小说的一大艺术特色。留白,能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品味中触摸到补白的奥秘,了解小小说的艺术特点,并于想象中使情感得到体验。如文中“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可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以及人们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从而体验到人们的恐惧与绝望。“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留给读者的是震撼,是感动,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在面对此类留白时,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考,并适时练笔补白,使情感得到更深度的体验。

特级教师祝禧指出:“教师的教学站在语言和文学的文化背景下,看什么文体,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用同一种思路、方法教任何文体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教师要学会利用文体这把“钥匙”,打开解读小小说的文本之门,抓住小小说的文体特点,依文而教,品味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教出语文味,方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中心小学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