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导学单”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投稿土逗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46次
  • 评分4
  • 32
  • 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小学 汤小华

【摘 要】为了改变四年级语文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推出“任务+管理”锁定高效语文课堂的策略,即以任务驱动出位,辅之以学生“错位”管理和多方位的评价方式的办法。文章从定目标、定内容、定管理三部分进行阐述,并以《蟋蟀的住宅》为例谈“导学单”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导学单;板演;讨论;作业反馈;错位组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85-02

“导学单”是由学习目标和主问题构成的“任务单”。具体应用方法是,教师提前一天将导学单发给学生,借助导学单提示自主学习,用圈画法和批注法在行文中加以标记,发现疑问处更是要重点标注,以便在课堂中得到解答或释疑。上课时师生共用导学单:简单问题板演;稍难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较难问题或分解任务、或重新调整,教师总结提炼。尽可能使不同基础、不同习惯、不同学习力的学生都能参与到不同梯度的问题上来,使更多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在课堂上解决, 部分未能有效解决的甚至新派生出的问题,则作为回家作业或下个课时的学习目标来完成,具体视问题的价值、普遍性和典型性而定。

一、定目标

1.教学目标随学而动。导学稿预设的教学目标,首先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基础,然后结合教材内容,预设教学重难点、落实教学内容,同时要考虑学生可能会碰到的疑难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选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课堂生成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对课堂信息进行捕捉、判断和组织,灵活调整,适时点拨。

2.教学目标精准简明。“不知道教什么是语文教师备课的最大困扰;不知道教了什么,是语文教师课后的普遍感受。”语文学科可教的东西太多,语文教师想面面俱到,结果只能面面不到。因此,语文教学目标必须是准确而简明的,应立足于不同学段,不同文体、不同主题,在教师教学计划的大纲上分别有所侧重,每课时设定一个主要目标,一个辅助目标或梯度目标最为适宜,如有必要,追加一个课时。

二、定内容

以《蟋蟀的住宅》为例进行“导学单”模式演练:

第一步:教师定位目标。《蟋蟀的住宅》是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观察笔记。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么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第二步:制定先学任务单,见下表。

第三步:学生先学。课前教师把任务单发给每个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就有“路”可走,有“纲”可循,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文本,又生成问题走进课堂;教师“抛砖引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让学生受益终生。

第四步:课堂导学。课堂上,师生共用任务单,教师对学生先学内容进行检查,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确定点拨的内容。争取做到学生会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重点引导,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

第五步:作业反馈。本环节主要检查知识的运用情况,对所学内容是一种补偿性提高。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既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体现考试的特点,又补充课文讨论中非重点出现的“细枝末节”,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掌握文本,巩固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可结合学生在合作讨论环节中的难点,调整下一堂课中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从而做到针对性地补偿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导学单的实质是以任务和活动的驱动代替简单识记的被动,其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增效方面,还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相信导学单在课堂的运用比教师简单地窜讲和对话生成更简单有效。

三、定管理

1.导学单模式下的学生错位组合。提高课堂效率靠的是“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没有有序而科学地管理,任何好的理念也难以落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学生座次的排列上,笔者刻意进行“错位”组合。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小学的四(1)班为例,全班41人,分为7个小组,每组5至6人不等,以“T”字形(见图1、图2)围桌组合,其中由2名乐学(好)、2名善学(中)和2名勤学(弱)学生(视人数和具体情况而定)有机组成。墙壁、黑板都做了相应的地盘划分,供各组内展示交流用,每个小组都有自己个性化的组名、学习目标和组内分工: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在组内负责一项工作,如卫生维护、纪律维持、背诵检查、默写批改、合作组织等。

“错位”组合面对面的座位可以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使很多问题在组内成员的帮扶下得以及时解决。同时,在和其他小组的较量中,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此外,明确的分工使得人人都能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班级管理,实现个体价值,不但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整个班级的学风也好了。结合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更是人人力争上游。

2.学生错位组合下的评价体系。“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小组捆绑式评价是促进小组合作最优化的核心动力。在黑板的右侧,张贴以小组为单位的记分表,“好学”、“善学”、“勤学”的学生上台展示的加分分别为1分、2分和3分——即时、公开而量化的呈现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公平、公开和公正。这些看似简单、重复的操作,却使得每名学生都能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每一个小进步的嘉奖和鼓励,组内成员互教互助良性成长,争相展示亦成为每个学生的共识。如此按日、周、月、学期为单位统计,分别设置个人和小组的优秀奖和进步奖,有节奏、有梯度更是有点有面,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也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评价指标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个体与情感等多方面能力。此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如兴趣态度、自信心、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自主能力、合作精神等。

导学单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独立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帮助了学生树立信心,造就独立的自我;让每个学生都具有高瞻远瞩的大气和独具匠心的创造力。导学单也引起了教师传统观念的转变,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由主演变成了导演,由未知的教变成了已知的教,改变了语文课堂鸦雀无声的状况,重现低段的活跃,增加了中段的沉稳和睿智。希望这样的模式可以进入更多的课堂,让知识武装学生们智慧的头脑,让能力为他们插上高飞的翅膀,让创造为他们开辟新的天地。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