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

  • 投稿第三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1026次
  • 评分4
  • 90
  • 0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主题式阅读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当今教学模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教学模式具有极大的优势,值得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是发扬和传承中国汉语言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学习课本教材外,还应该适当地结合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知识在课外阅读中的灵活应用。
  一、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价值
  在语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都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因此,在对每一个主题进行学习的时候应当配置一个相同的阅读主题。比如,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教材中,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了八个主题,包括祖国在我心中、感受自然、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人与动物等。这样一来,就有助于教师开展以语文教材为中心的课题学习,以教材的编排为基础提炼出教材阅读的主题,然后将阅读的主题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并适当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最终实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1.把握课文主题以及中心思想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无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的无法理解和吸收。因此,在主题式阅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主题的课文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在教材中,以亲情为主题的课文有《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与地坛》等,以爱国为主题的课文有《我们爱祖国》《狼牙山五壮士》等。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文章的分类,学生可以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进一步的学习和分析中,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通过融合情景挖掘文章的主要情感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理解文章的主要感情和思想,主要是因为学生无法彻底掌握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的修辞手法经常会赋予某些词抽象的意义,使其脱离了原本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特殊的情景帮助学生挖掘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感情。例如,在《草原》这篇文章中,出现了许多描写草原的比喻句。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草原的图片或者教学视频,通过这些教学辅助工具来描述草原的生机勃勃。再比如,当学习《扁鹊治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蔡桓公与扁鹊见面的所有场景,把两千年前的故事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文章含义的理解。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模式的运用,一方面提升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J].学科教学与研究,2014(8):44.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