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莫把点拨变“点穴”

  • 投稿任民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33次
  • 评分4
  • 86
  • 0

江苏盐城市射阳县新坍小学(224323) 郭海霞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这是最常见教学手段。特别是新课改之后,为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将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教学点拨便显得更为重要。但由于教学习惯意识根深蒂固,教师对学生实施的点拨行为,常常带有一些限制的味道,将点拨变成了“点穴”,这当然是对点拨的误用。及时纠正教学中点拨的偏差,消除不当点拨造成的影响,已成为目前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本点拨,需要跨越教材限制

新课改要求教师摒弃“一言堂”,并不是要对学生放纵不管,而是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角色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向课堂教学的服务者转型。教师需要根据学习内容,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学习文本时,教师要对文本进行解读,消除学生理解文本的障碍,并通过文本向教材外延伸,超越教材限制,为学生指明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是叶圣陶老先生的至理名言。教材文本是专家筛选出的典范作品,可谓是沧海一粟。如果我们只盯住这“一粟”不放,这样的学习就是被点了“死穴”。因此,教师需要以教材为起点,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在学习《黄山奇松》时,我让学生从天下第一奇松开始,寻找黄山“四绝”,由黄山联系更多名山,由名山联想到名川大河,由河山形状看其气质内涵,最后再从精神情感方面实现突破。这样设计,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由一座山向更多的山,由山想到河,由此升华情感,这个学习思路就明晰起来。

新课改要求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教师必要的点拨不可或缺。但点拨不是“点穴”,不能规定太死,打不开学生思维,这样的点拨是失效的,甚至起到反作用。依据文本又不完全依赖文本,文本只是一个“入口”,教师引导点拨之后,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出口”,这样的点拨才是成功的。

二、学法点拨,需要突破常规界定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习也是一样,需要选择正确的学法,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小学生经历简单,经验积累少,教师及时给予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学生有自身的特点,而且他们之间的差异较大。教师认为好的学法未必适合全体学生,即使是公认的好学法也不能适合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法时,不仅要筛选比较合适的学法提供给学生,还要对这些学法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借鉴中适应,在适应中探索。

“重复是学习之母。”“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些名言说的既是学习态度也是学习方法。我们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要有科学的方法,这样学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时,教师一般会先解读滴水穿石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由此联系到人,由人联想到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一开始就逆向点拨: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勤奋典型,从他们身上总结出刻苦执著的精神;然后联系滴水穿石,形成思想认识;最后说说打算如何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像这样逆向引导,学生感觉新奇,操作简单,效果自然就会体现出来。

黑格尔说过:“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单纯的学法指导只是传授死技术,学生未必会使用。只有让学法变成学生的自觉意识,学法才会发挥效应。学法没有外延界定,在选择时,需要考量学法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教师只有对学生学力进行研究,点拨才会有针对性。

三、实践点拨,需要消除定势思维

“老师就要这样做的。”“老师没有让做。”这些话家长最熟悉。学生将教师的话当成了行为规定,这说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实践中的点拨已经陷入僵硬的怪圈。学生没有主见,不能进行主观发挥,凡事都用教师规定作为行动准则。所以,在学生学习实践中消除定势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教与学互动关系中始终占据主动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管如何改革,这样的现实都不会也不能彻底扭转。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也要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点拨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而不是规定学生必须这样做,这才是真正的点拨。小学生独立能力还比较欠缺,教师需要给予细致的指引,但绝不能固化思维,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赢得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习《清平乐·村居》时,因为内容较少,学生当堂就能够完成背诵默写,其他课堂练习任务也在当堂解决了。下课时,我让学生自己选定课外作业。很多学生都愣住了,有几个学生找到我:“老师,你给布置几道题吧,我们不知做什么。”我趁机点拨道:“这首词写得多好啊,我们学习之后肯定有很多感触和启示的,好好想想肯定有许多需要总结的内容。”学生好像都比较迷茫。等第二天检查作业时,我看到的内容大多是抄课文、写生字。这显然不是我希望的,可问题肯定不在学生身上。这都是定势思维惹的祸。学生思维被固化,教师不该好好反思吗?

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是教学最重要的手段。由于传统教学意识影响还在,学生思维惯性还在,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矫正,教学点拨无异于“点穴”。如果学生还是教师手中的木偶,那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是一句空话。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