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深度阅读的沃土——实现语文深度阅读的一些探索

  • 投稿Miss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41次
  • 评分4
  • 94
  • 0

江苏启东市新安小学(226200) 龚金花

提起“深度”,很多教师都会和“深奥”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然。“深度阅读”(deep in reading),是相对“浅阅读”而言的,它是以提升学识水平、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而“浅阅读”是局限于浅层次的,以给人简单、轻松感受为最终目的的阅读形式。

那么,如何来构建深度阅读的教学体系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三个方面,即语言、思维和情感。这三个方面应该是有机交融在一起的,是实现深度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探究语言,步入深度阅读的自由殿堂

探究语言,促使教学过程不断深入,这是实现深度语文的突破口。尤其要关注两个方面,即教师对文本语言和导语的探究。

1.教师对文本语言的探究

作为教师,只有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对文本目标定位准确,找到了语言的切入点,才能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对话。

有一位教师执教《称象》一文,启发学生:“假如你也在现场,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纷纷举手:“用大吊车来称象。”“可以不用石头,可以改用其他动物。”……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都给予了赞赏。

课堂中,学生很聪明,想出了许多称象的办法,但教师却因为对文本的解读水准不够,导致了这堂课失去了可以引领学生攀登思维顶峰的机会。

同样是这一课,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假如你在场,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生1:老师,可以用大吊车来称象。(学生笑了起来)

师:大吊车是一种现代化的工具,我们应该回到那时的时代去想一想办法。

生2:老师,搬石头太累人了,可以改成其他动物,比如猪、羊,只要把它们赶上去就行了。

师:你很会动脑筋。可是曹冲为什么不用这个办法,是他没有想到吗?

生3:不是的,在一部动画片中有过这个故事。当时曹冲为了能把大象赶到船上,想出了许多办法。要把这么多不听话的猪、羊赶到船上,可能很难。(评价启发)

师: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也是聪明的,通过你们的认真思考,一定会想出许多更好的办法。但不管怎样,曹冲确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你究竟佩服他什么呢?

可见,没有教师对文本语言的深入探究,就不会有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即使进行不断的评价,也是苍白无力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显得更矫情造作。

2.教师对导语的探究

在教师深入钻研文本之后,如何来有效调控课堂,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呢?这时,我们教师的引导语言就起到了关键的调控、激励作用。

例如,在导入新课《江南》时,可以用以下导语:“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小河一条接着一条,池塘一个连着一个。一到夏天,池塘里的莲花就全都开了,这个地方就是——江南。”

精当的导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有效的导语设计在引领学生深入感知文本时也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文本实际,设计好导语,以便于学生进行深层探究。

二、激发思维,调动深度阅读的灵性感悟

孩子是有灵性的,但孩子的思维还比较稚嫩。如何有效激发他们的思维,并使之不断走向深入呢?这有待于教师的引导。

1.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着眼于文本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而不只局限于文本的表面内容和情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领,不断拓展文本的内涵,能使学生更为深刻地领悟到事物的本质。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借助文本的注释,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是没有多大难度的。但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中并没有满足于常规的解读,从而生成了课堂的精彩。

师:同学们,柳宗元他真的是在钓鱼吗?

(出示填空: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1:此翁意在散心。

生2:此翁意在思念亲人。

生3:此翁意在修身养性。

生4:此翁意在锻炼意志。

生5:此翁意在等待时机,他在钓一个“春天”。

这样的语文教学,我们难道说不美妙吗?正是深度解读给予了课堂以活力。

2.挖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自己的独创性。

一位教师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抓住了第三自然段后面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去续想,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师:同学们,你了解这里省略号的作用吗?

生1:成百上千的“飞天”,姿态各异。这里省略了很多的姿态。

师:是的,我们说,想象是一种美妙的东西,你能想象出壁画上姿态万千的“飞天”吗?

生2:有的头戴金冠,身穿长裙,绸带飘飞。

生3:有的纷纷扬扬地洒着花瓣。

生4:有的随着乐曲,载歌载舞。

师:是呀,走进如此姿态万千、瑰丽无比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神奇的艺术殿堂。看来,想象的力量是无穷。

正如这位教师所说的,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格外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激发情感,走进深度阅读的精神家园

情感性是语文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语文也因此而变得更为迷人。情感是深度阅读的精神支柱,离开了情感,语文教学就无法走向深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情感主线,感染学生,激起情感的共鸣,并引领学生不断走向情感的最深处。

如《丑小鸭》一文,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那么,如何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让这个童话形象更加立体起来呢?我们必须站在孩子的立场,设计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情境,让他们有所体会,引发他们的心灵与“丑小鸭”产生共鸣。文中讲到“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我们可以以此设置情境,让学生转换角色,体会哥哥姐姐、公鸡是如何咬他、啄他的。紧接着追问:“如果你是丑小鸭,你想对谁说什么?”进而把学生的情感积淀逐步推向高潮。最后,通过一个“钻”字,让学生感受:钻出篱笆意味着什么?你能感受到什么?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丑小鸭不屈不挠、勇于挑战的精神,并将这种情感植入心田。

总之,深度阅读是一种教学思想,而非教学模式。在此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当然,我们要重视对文本的深层思考,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尽可能地挖掘文本的价值,把这种价值体现到学生的学习上来,让语文课堂成为深度阅读的沃土!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