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探究

  • 投稿康斯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96次
  • 评分4
  • 59
  • 0

山东日照市金海岸小学(276800) 苗晓燕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本学科,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之外,还存在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本文试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进行探究,明确它育人价值的内涵,对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发挥这一价值提出一些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对于学科育人价值的理解,叶澜教授认为:“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运算符号和逻辑工具;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供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的能力。”由此可见,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看待学科的育人价值。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本文把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界定为对学生的身心整体发展所具有的功能及意义。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手段。他把学科知识教学和道德教育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甚至认为“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和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样,就是培养德性”。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本学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具体包括成德、益智、立美和育心四个方面的价值。

(一)成德价值

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一是直接的道德教育,主要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实现;二是间接的道德教育,即通过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语文学科因其所具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承担了更多的德育功能。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成德价值,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发掘和运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在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中实现品德教育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考虑利用这样几个手段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以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1.全面分析课文写作背景,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

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创作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刻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对课文写作的社会背景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把握,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丰富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利用课文中典型人物或感人场景进行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的典型人物或感人场景的描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仔细研读,让学生慢慢地体会和感受这些典型人物或者是感人场景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以发展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审美观。

3.在写作中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是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重要方式。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义的写作主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及情感体验。

(二)益智价值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它的益智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集中是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他们注意力的发展。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语文教学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的素材和示范;另一方面,写作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把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3.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通常会让学生对课文中写得比较好的部分进行背诵。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背诵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背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4.提高学生的思维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和思维结合得非常紧密。因此,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想象思维和多元思维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美育价值

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体悟,使他们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语文教育专家阎立钦认为:语文学科教育缺乏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主要通过优美的文学作品来展开,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以及一些典型的表现形式的认真讲解,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课文内容所包含的自然美、心灵美和人物美,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的欲望,进而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1.内容美

首先让学生对文字美有所感受。语文这门学科主要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提高其审美情趣。二是发现自然美。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是通过品读作品中关于自然景色的描写来实现的。三是体悟心灵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研读及欣赏,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美,体悟典型人物的心灵美,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

2.形式美

小学语文课文的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课文文体的品读领会汉语的形式美。

总之,小学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从开始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到体悟课文所蕴涵的自然美和心灵美,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实现从对美的欣赏、体悟向创造美的转化。

(四)育心价值

对小学语文教育,叶圣陶先生提出“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塑造孩子美丽的心灵,即育心。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对课文的认真研读,对作者在课文中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有所体悟。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往往会引起学生很大的触动,使学生对自己的情感或价值观有所思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态度,达到语文教学的育心目的。

语文教育的成德、益智、审美和育心价值渗透和贯穿于教学全的过程,与整个教学过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二、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小学语文育人价值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育人价值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存在泛化理解

语文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本学科,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环境教育等。从本质上来说,这实际是对小学语文的育人价值存在过于泛化的认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小学教育阶段所有学科的一个共同的目的。尽管相比较而言,语文这一学科比其他学科具有显著特点,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不能把语文学科看成是一门包含各类知识的综合科,把语文课变成了一个“大熔炉”、“大杂烩”。小学语文教学应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实现在其他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育人价值。

2.对语文育人价值的窄化理解

小学语文学科包含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因此,有些教师往往把语文这门学科的品德教育功能加以放大,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把语文应有的渗透性的德育功能加以扭曲,甚至把语文的这种育人功能理解得非常片面,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同起来。而对语文其他方面的育人价值,如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缺乏深入地挖掘和利用,造成语文教学育人价值实现的片面和残缺。

3.育人价值与教学过程相分离

由于对语文教学价值理解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把本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放在次要的附属地位,在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对学生进行一些生硬的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某一典型人物。实际上,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对作品进行研读,并不断感受和体悟主人公的思想情感,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二)对语文育人价值实现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对语文育人价值理解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语文学科自身、教师和考试评价制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现代语文学科自身还不完善

经过不断发展,现代语文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制定的课程标准缺乏明确性,指导性不强。尽管近些年语文课程标准不断完善,对语文学科的发展起到很大地推动作用,但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时过多地用了一些理论性的笼统的表述,存在很多的不够明确和缺少操作性的地方。

(2)目前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不完善,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内容体系。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内容体系,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比如,对同一篇课文,有的教师过于重视课文的思想内容;有的教师则对课文的写作特点过于强调;也有一部分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不加分析,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和背诵,让学生自己去体悟。

2.语文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

教师对语文教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教学过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对语文教学育人价值的把握不清、对课文和学生的解读不到位是影响语文教学育人价值实现的主要原因。

(1)对小学语文教学特有的育人价值认识不到位。语文具有德育渗透方面的优势,在审美和情感表达方面也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表现形式。所以,要认识到语文教学所具有的独特育人价值并加以充分利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好这一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语文教学所包含的丰富的育人价值认识不到位,没有发挥好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影响了语文教学育人价值的实现。

(2)教师对语文文本缺乏深度解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文本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载体,对其缺乏深度解读。这就导致为了讲课文而讲课文的问题出现,对语文教学育人价值的发挥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对学生的解读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基本条件。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将教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生硬地强加到学生身上,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不够。

3.语文考试评价制度的限制

由于语文学科的丰富人文性和教学目的的多元性,对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该做到从多个方面去着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语文的教学效果进行模式单一的标准化评价。这样,一方面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语文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这种语文考试评价制度就显得非常不完善。

虽然在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素养的培养比较重视,可是对何为语文素养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对如何培养这一问题同样也没有形成定论。在目前评价标准单一的考试模式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多地受“考试”这一指挥棒的指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寻求标准答案,抑制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三、实现语文教学育人价值的对策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观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就成为关键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的发展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实施语文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要全面解读学生,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基础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所掌握,对学生的发展可能性有一个大概的估计等。

2.建立对话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以往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采用讲授的方法控制和主导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缺少主动参与和互动的机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影响语文教学育人价值目标的实现。建立对话型师生关系关键是要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存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有的甚至差异性比较突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通过平等的对话,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

(二)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1.对语文教材要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解读

对教材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语文教学育人价值的实现。如果教师仅仅就教材读教材,缺乏对课文的文化内涵或价值意义的拓展和深化,这样语文教学就停留在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上面,难以实现其对学生所独具的育人价值。如果教师真能站到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去解读文本,设计教学,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因此,对语文教材的解读除了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以及思想内容外,更要深度解读其对学生的发展意义。

2.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对教材和学生的解读为基础。脱离了这一基础就难以发挥语文教学独特的育人功能。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既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思想品德、审美情趣的塑造,发挥好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3.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在完成对教学目标的设置之后,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就成为实现语文教学育人价值的关键。语文课本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不应是唯一内容,还要重视进行一些拓展阅读以及课外延伸活动。这也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

4.积极组织教学活动

在做好前述几项工作后,组织好教学活动就成为实现语文教学育人价值的重要一环。只有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来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将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挖掘出来,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情感以及价值观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升。

(三)合理运用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对课文所包含的语文知识、人文因素和审美因素进行不断地把握、体验和感悟,使知识不断丰富,品德、审美能力和情感不断得到提升的过程。合理运用教学策略对实现这一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考虑创设的一定情境。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有一个前提性的引领,起到导向作用。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独立思考,感想、敢说,无拘无束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独立自主地去探索、思考,真正成为一个会自主学习的学生。

3.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要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让学生进入文本,产生学习的兴趣。

4.加强语文的课外延伸和拓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同时,可以考虑让学生走出课堂,广泛自由地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和语文教学育人价值的实现。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