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朗读训练策略浅谈

  • 投稿一朵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79次
  • 评分4
  • 61
  • 0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昌松小学(225216) 郭朱英

阅读教学如同登山,而第一课时的教学则宛如驻足于山下。由于山下景色不及风光无限的险峰,很多教师常常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相对于第二课时的个性教学而言,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因而常常忽略对第一课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导致第一课时的教学千篇一律。

1.多次朗读,兴趣不浓

第一课时的教学介于预习初步感知和第二课时精读品悟之间,对于学生已经没有任何的新鲜感,更没有第二课时所带来的深刻体验,加之教师对于第一课时完成“保底工程”的教学目标,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第一课时中朗读课文的兴趣索然,积极性不高。

2.长此形式,参与不高

第一课时教师经常采取指名朗读的方式逐段朗读课文。这样的教学方式源自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人人过关,确保正确流利”的要求,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相机指导朗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样的方式也直接导致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在朗读层面,只能有少数学生参与其中,即便教师提出了聆听的要求,学生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整体而言,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

3.内容有限,易于自满

由于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保底的教学工程”,只要读通、读顺即可。这样的要求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在预习中就能达到,因而在课堂中,他们自认为已经完成了对第一课时朗读的要求,就会表现出较为鲜明的自满倾向,课堂上的效益与提升空间自然受到限制。

一、不同的朗读环节充盈相应的朗读内容

1.强化解词析字,扫清朗读障碍

生字词是正确、流利阅读课文的“绊脚石” 。要剔除这一“绊脚石”,除了要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解词析字。学生在掌握音形的基础上,更要对生字的意蕴和用法进行体察与掌握,这样才能真正把生字词与文本的语言内容融合在一起,提高朗读的质量。

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著名特级教师在教学“奴仆”一词时,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字音并识记了字形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这两个字从古文字到现在的文字的变形过程。在“奴仆”两个生字的构建过程中,学生对这个生词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了,对课文的朗读也更加自然、适切了。

2.带疑而读,强化思索价值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朗读课文同样也是如此,读的过程如果没有思考的介入,朗读则成了“空中楼阁”,完全是一种摆设。教师要善于从文本的内容入手,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形成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对文本的整体内容和核心价值拥有通透的把握。

例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之际,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朗读:文中描写了几个主要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怎样的特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将关注的视角放置在对人物个性的把握和文本语言对于人物的刻画层面上,这就起到了引领推进的作用。

3.整体把握,梳理朗读感知

朗读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生在对课文进行全面深入朗读之后,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利用朗读契机,提升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本领。如果没有这个环节的介入,学生的朗读则会失去应有的价值与意义。

例如,教学《推敲》一文,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帮助学生依照“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提炼出“题诗—斟酌—闯进—探讨”的整体发展思路,让学生从整体的视角对文本进行整体概括。

二、不同的朗读措施丰富相应的朗读方式

由于第一课时中,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参与面有限,因此,教师除了要加强朗读内容的设置之外,更要在朗读的方式上进行推进,帮助学生调动起参与的热情。

1.小组合作,星级晋升

传统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朗读除了教师范读、指名朗读、集体齐读之外,读书形式别无他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课文分成不同的段落与部分,引导学生朗读相应的段落,并由小组组长牵头,合理分配好朗读任务,以“星级评定”的方式进行评价。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组内相互合作探究,实行小组内的相互评价。这样编排朗读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享受到了较为科学的朗读方法,同时也在相互合作中提升了学生的合作素养,锻炼了学生聆听与评价的能力。

2.多重措施,激励同进

在小组“星级评定”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学生的激励共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激情。教师可以让成员全部达成“三星”以上的小组进行集体朗读展示,为其他小组树立朗读榜样;可以对小组内已经达到“四星”的学生进行集中评定,由教师裁定升级为“五星”的成员;可以对各个小组中只有“一星”的学生进行集中评定与指导,为他们朗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这样的朗读设计,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基于学生的发展视角,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应的角色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这样的双重作用,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朗读的激情,扩大学生参与朗读的面,帮助学生在丰盈的朗读内容和丰富的朗读形式中提升朗读的效益。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