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三关注

  • 投稿赵乾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02次
  • 评分4
  • 36
  • 0

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226500) 方小莉

词语是除字以外最小的语言单位。在交流思想过程中,词语不仅能够表达一个概念,而且能够表达一个简洁完整的意思。斯大林说:“词汇反映着语言发展的状态,词汇越丰富、越纷繁,那么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确切地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汇(包括成语),以促进他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为此,在词语教学中,需要做到三个关注。

一、关注“词性”

当前,小学语文已经完全不讲语法了,“词性”当然成为能不提尽可能不提的内容。但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习作教学中,对“词性”的分辨、了解还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孩子对“的”“地”“得”的差别几乎无法区分,混淆使用。要弄清三个“de”,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学习词性。需要学习的词性最主要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有了这三种词性的知识,就可以把“的”“地”“得”放置在恰当的词语的后面。

现在有些流行性的语言,往往混淆了词性。请看一则人民网新闻:《广州再出奇葩建筑》——

“积木大楼”耗资50亿元。继“铜钱大楼”、“铅笔大楼”、“橡皮擦大楼”后,广州位于海珠区琶洲会展经济核心区的一座奇特大楼又引人关注……

这里介绍的大楼应当是“奇异”的大楼,而作者把它称作“奇葩建筑”,完全是弄错了词性。因为“奇葩”一词词性是名词。在这里,“奇”是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是花。“奇葩”一词词义有两个:一是珍奇的花,如郭沫若《蔡文姬》第五幕:“春兰秋菊呵竟放奇葩,熏风永驻呵吹绿天涯!”二是比喻出众的作品,如碧野《名城颂》:“(《丝路花雨》)这朵鲜艳多姿的艺术奇葩,给死者以怀念,给生者以欣慰。”

按照词语搭配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名词不能修饰名词,修饰名词只能用形容词。但是,这个“广州再出奇葩建筑”就偏偏用名词修饰名词。这样的现象已经很常见,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这和我们现在不讲词性的语文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当我们把词性知识教给孩子,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语言了:“美丽的美女”、”天堂的幸福”、”思乡的回忆”……

二、关注“词组”

因为不讲词性,词组也备受冷落。但是,从学习语言的角度看,词组是十分重要的语言单位。它介于句子和词之间,它的结构固定、意义相对稳定,可以直接作为句子的某个部分安排在句子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语言的质量和词组的使用有密切关系。在这方面,英语学科的教学做得非常好。他们不仅重视单词教学,更重视词组教学。想学好英语,没有相当数量的词组积累是不可能的。

观察现在孩子写作中出现的语病,大多是词语搭配不当。请看这一段话:

新学期开学以来,我校各班开展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广大学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

要孩子自己修改,他们找不到毛病。任凭怎样讲都无法使他们明白病源。其实,如果孩子积累了四个词组就行了:开展活动(竞赛、评比)、掀起高潮、面貌一新、思想健康(先进、保守)。

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总是要求学生积累词组:每一篇课文学完,都要求学生抄写并默写词组。比如,《但愿人长久》一课中,我要求学生掌握的词组有:欢欢喜喜地品尝、眼睁睁地望着、美好的感情长留心间、共同拥有、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我坚信,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一定很强。

三、关注“运用”

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的语文能力强不强其实就是词语运用能力强不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每天都在教学新的词语,让学生学习、积累,但忽视了词语的运用,使得孩子词语运用成为弱项。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学习和积累词语,更要重视实践运用;只有运用才能彻底领会词语的意思。不要看孩子查看《词典》和《课课通》能够把词语的意思说得准确无误,如果让他运用就知道他掌握词语的情况。学完《虎门销烟》一课后,我要求学生查阅词典将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意思都抄写下来,然后运用这些词语写成一个新的故事。这本来是十分简单的作业,但是闹了笑话——“虎门销烟是个伟大的壮举,连外国人的烟都敢欺侮,是多么嚣张啊!”

从以上运用的实例可以发现,孩子们对新词没有真正理解。如果没有实际运用,我们如何能够发现呢?所以,我重视每一堂课结束后的新词运用,安排一篇“词语安家”的作业:要求学生用刚刚学习的新词编写和课文不一样的故事,要确保每个新词都用到。为了便于识别,我要求孩子写完这个故事后,用记号将新词画出来。目的有两个:一是强化记忆,二是便于了解他们新词的运用情况。这个方法运用十多年,效果很好。

词语教学十分重要,根据各班的学情,也许还有“五关注”、“七关注”。这个“三关注”仅仅是笔者的一点浅见,愿意以此抛砖引玉!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