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体会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7-01
  • 阅读量28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目的:探讨教学方式对在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进行肿瘤放射治疗学学习的影响。方法:将滨州医学院于2018年2月~2018年7月收纳的200例医学影像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新式的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模式,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经验教学,观察考试成绩,并统计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及操作能力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该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灵活应用针对性的新式教学模式进行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獻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20-0222-02


  医学影像专业是滨州医学院除临床及护理以外最普遍的一个专业,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对各类医疗人才的需求增大,同时对于医学生的专业性要求,医学影像专业的专科性越来越明显[1]。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不仅具有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还必备医学影像学专科知识,在综合性医院中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医学成像技术、介入放射技术、放射治疗等方面的工作[2]。肿瘤放射治疗学是该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本文旨在对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进行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方式的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从2018年2月开始至2018年7月的时间段内,在滨州医学院就读的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中选取200例纳为观察对象,根据计算机分组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


  观察组中男性78例,女性22例,年龄波动在21~24(23.00±0.31)岁。


  对照组中男性75例,女性25例,年龄波动在20~25(22.86±0.54)岁。


  入选标准:(1)均为同一年级的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2)均为四年制本科;(3)均无留级生;(4)本研究中的学生均有知情同意权,签署了相应的文件说明。


  排除标准:(1)既往进行了3个月以上的临床见习;(2)因各种原因不能完成全部课时者。


  两组学生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实验对象。


  (二)方法


  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经验教学模式下完成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


  观察组学生给予新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大纲内容的基础上,完善教学内容及目标,在已有的课时条件下重新安排教授内容。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采用视频、图画、音频等多媒体教学[3];教学方式可选择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等;某些课时可提供临床肿瘤影像学资料(如CT片、MRI片等),以读片方式等进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5]。实验课程中丰富教学用具,营造医院影像科氛围,配合情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及现场感[6]。


  在课时完全结束时,按滨州医学院要求,进行统一的考核。


  (三)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前者包括理论成绩及实验成绩,理论成绩占总分的70%(70分),实验成绩占总分的30%(30分),分数越高,成绩越好。利用自制的评价表对2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为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各单项评分为50分,综合评价为100分,分数越高,对教学方式的认同越高。


  (四)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软件为本文的计算工具,用“均数±标准差”表达计量资料,用t检验。检验结果为P<0.05时表示正在比较的项目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


  观察组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及实验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二)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在教学方法的评价中,观察组学生对学习兴趣评价、理论知识理解程度、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学习效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对教学方法的综合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结果见表2。


  三、讨论


  肿瘤放射治疗学是医学影像专业必修的科目之一,该学科主要内容为应用放射线治疗各式肿瘤,具体内容包含了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及放射治疗学、肿瘤学等[7],甚至还可涉及病理学及其他的临床相关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广,因此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因为教学内容可有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等抽象内容,难以具体的讲述其特征性改变,因此增加了老师的授课难度[8]。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学生、老师均有重要的影响。


  依据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教学大纲要求,要求学生在完成该科目的理论学时及实验学时后,能熟悉射线、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了解各类放射源,知晓各类治疗装置的工作原理、能量及剂量特征[9]。在结束学习后,掌握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对治疗用射线的反应,了解机体因射线影响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并进行如何提高放射线对肿瘤组织的敏感性、降低对正常组织的伤害性的探讨[10];并能掌握常见的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以及其对应的处理方法;掌握各类肿瘤的放射治疗禁忌症等。


  筆者在以上的教学大纲及目标基础上,将大纲标准与临床影像进行结合,弥补大纲中缺如之处,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充分掌握肿瘤放射治疗学基础上,注重培养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诊断能力及治疗能力,为临床影像专业提供可靠的专业性人才[11]。在新式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明确地提出肿瘤放射治疗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向学生讲解各系统中常见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讲授射线布野方法、照射剂量的选择等,并强调放射治疗导致并发症的不逆性,提高学生对放射治疗的综合性认知[12]。告知课本知识不可避免的滞后性,通过简单介绍国内外放射新技术,鼓励学生去探索前沿的放射知识,扩宽知识层面[13]。


  通过尝试性地改变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教学方法,不同于对照组的传统经验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视情况变化及教学需要,采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临床路径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等,依据教学知识的特点,针对性地选用高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逐渐形成系统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度,提高学习效率,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进行初步结合,为最后进行的临床实习奠定基础[14]。


  本文中观察组理论及操作能力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各项评价及综合评价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可看出实行新式教学方法的优异性。


  综上,对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及教师而言,肿瘤放射治疗学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灵活地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果,为临床输送一批质量过硬的影像学专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