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企业的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

  • 投稿布衣
  • 更新时间2015-09-12
  • 阅读量609次
  • 评分4
  • 73
  • 0

任军 姚广

摘要:本文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风险偏好理论、自由现金流理论,结合自己在国有投资类企业多年经验,定性分析了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相互作用机理、两者定性的关系。告诉了我们:投资类企业在所处外部环境、具有的内部条件下怎么寻求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控制两者之间最优平衡,以实现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投资类企业;投资效率;财务风险

投资类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投资、资产管理等,投资活动是投资类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投资活动的发生就可能出现投资不善,最终表现为投资效率不高,不能形成持续的投资收益,造成经营净现流金持续净流出,如果外源融资手段无效,就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经营停滞。如何有效地从投资类企业的投资效率出发来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水平,反过来影响投资决策,使投资效率和财务风险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显得至关重要。

一、投资效率、投资类企业的经营效率

投资效率大多数学者是从投资非效率的角度去给予解释,将投资无效分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两个概念。投资不足是指企业主动放弃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数量上表现为企业实际新增投资额低于其预期理想的投资水平,发生投资不足的原因一般包括企业自由现金流枯竭、融资成本过高、管理者厌恶风险等。过度投资是指除了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外,企业还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数量上表现为企业实际新增投资额高于其预期理想的投资水平,发生过度投资的原因一般包括管理者谋取私利、自由现金流充裕、零和市场竞争谋求扩大企业相对市场占有率等。投资不足普遍存在于企业中,非投资类企业对个别投资项目的失败造成的财务风险一般可控性较强,但对于投资类企业的投资非效率而形成的财务风险,一但爆发而形成的伤害可能就是致命性,因此投资效率是投资类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治理领域研究的重点。

投资类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项目主要包括:来自对被投资公司管理而取得的管理费用、对被投资公司的临时借款而收取的利息、还有以BOT 形式投资项目收回的金额、投资收益等。投资类企业取得被投资企业的股利分红,是其重要的净现金流来源,也是其经营管理中能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支撑资源。对于投资类企业,无论去投资法人单位的投资还是BOT 形式的投资都是公司经营的经常性事项、是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因此投资效率对于投资类企业我们可以看成其经营效率。

二、投资类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在经营活动中,企业由于内外部环境以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而致使财务结果偏离预期财务目标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一方面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影响企业的正常有序经营;另一方面也可能给企业带来预期外收益。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不考虑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预期外收益的情况。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股利政策是公司治理决策中三个重大组成部分,投资决策及其共生的投资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价值的实现,决定着企业发展过程中能承担多大的财务风险。投资类企业的投资效率如何却是经营情况的直接反应,没有任何可调剂的经营现金流,因为投资的相关回报就是其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效率导致的经营风险直接形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

最优投资效率要求企业内部资源得到最优分配,在投资决策与财务风险控制两者这间维持平衡,才得以实现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笔者从委托代理理论和风险偏好理论、自由现金流理论出发,结合自己在国有投资类企业多年经验,进行定性分析。

(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委托代理关系必然存在股东与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管理层道德风险等问题。管理层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由于业绩激励机制的不同、管理者防御效应、壕沟效应等,投资于不利于股东的项目。Jaffe,Russe(1976)的研究认为债权人会由于了解到自己处于信息劣势,从而采取贷款保障措施,贷给债权人较少的资金,导致企业资金不足,放弃一些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从而投资不足。而相比股权债券融资,内源融资便能很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相应的由股东决定的股利分配制度又限制了内源融资的融资程度。这种投资不足、投资效率低是因为企业没有现金流资源,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但这种财务风险小的状况持续就是投资类企业经营的停滞,因此投资类企业不能长期停留在这种外部融资不足、内源融资有限的经营状态,必须设法解决融资问题而造成的投资低效问题,可适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从管理层道德风险角度,由于管理者的剩余索取权往往小于他的控制权,管理者便可能采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非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这导致了无效投资行为的发生。Williamson(1964)认为,管理者会为了自己的职业晋升而扩大企业业务规模,产生过度投资。Narayanan(1985)发现管理者会为了获得个人声誉,提升短期绩效,损害企业长期利益。管理层道德风险不仅造成了投资低效,同时伴随着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对于投资类公司而言,投资的支出一方面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低效投资可能使企业未来的负净现金流,造成更大的财务风险,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高度负相关。因此,投资类企业必须设法避免企业治理结构问题造成的投资无效。

(二)从风险偏好理论分析

根据风险偏好理论,管理层会因为个人风险喜好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程度的投资,承担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心理底线不同。Holmstrom、Costa(1986)研究发现风险厌恶的管理者不愿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项目,会导致自由现金流的闲置,损失股东利益;而风险偏好的管理者会进行激进的投资,甚至会投资一些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损失企业利益。从实现角度,大多数投资类企业,都会以可行性研究为正现金流量的项目才会进行投资,过度投资一般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或是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期非常良好。但无论何种因素,两者相关性较强,激进的投资造成投资类企业的财务风险迅速增大,未来财务风险更加不可控制,投资类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在市场正常增长率下,投资类企业与竞争对手竞争近似于零和博弈,只有蚕食对手市场、取代竞争对手的市场才能得以生存,才能取得投资项目未来正现金流量,才可能弥补项目投资的到期偿债的现金流出。因此,对于投资类企业的管理层风险偏好的投资行为,未来投资项目运营成功与否更加关健,即投资效率直接决定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序。如果投资项目的未来市场在属于成长型,在项目生命周期内,企业现金流会很充沛,偿付项目借款的风险不大,投资类企业虽然承担了现实的财务风险,但投资类企业很容易得到股东的再融资资金或债务性外部融资,因此财务风险是可控的,两者相关性较弱。不过,投资类企业对一个行业持续投资时要预防被投资行业的市场由成长期到成熟期过渡,后续投资的风险会增大,这种投资的效率将变得更难以把握,对投资类企业而言又重新回到市场正常增长率的投资轨道上,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两者的相关性逐渐变强。

(三)从自由现金流理论分析

Jensen( 1986)提出了自由现金流假说,认为企业现金流越多,经理人倾向于采取更多投资活动,导致投资效率下降。Richardson(2006)建立了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的模型,并通过统计检验,认为自由现金流量高的企业发生过度投资的情况髙于其他同类型企业。Cleary等(2007)指出如果采用净流动资产作为现金流指标的代理变量,那么这一正相关关系会更加显著的表现出来。从自由现金理论看,企业自由现金充沛时,管理层倾向于过度投资。现实中,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及重大投资决策的制度化、科学化,一般过度投资问题是可控的。上述理论所呈现的现象时有发生,除了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因素外,我们也可以理性认为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在重大投资决策的制度化、科学化前提下,我们可以对此状态下进行定性分析:对于投资类企业当自由现金流充沛时,首先要考虑企业自由现金流的形成是外部融资还是内源融资,其次要考虑企业负债水平、财务风险程度,最后综合分析投资机会、资金机会成本。由于投资类企业的投资效率几乎等同于企业的经营效率,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投资项目价值的确定等事项更加专业化。若企业负债水平不高、内源融资形成充沛的现金流量,企业对于投资项目的选择可以是风险型,投资的成功可以给投资类企业高于一般项目的回报率,即使投资失败也不致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不可控。因此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相关性不是太高。若企业负债水平不高,由外源融资形成现金流量,投资项目应选择中性风险,以控制未来的财务风险,可知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相关性相对较强。当企业负债率较高时,无论是内源融资还是外源融资形成企业充沛现金流量,企业的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都有很高的相关性,投资类企业的投资决策需要谨慎,最好放弃风险较高的项目,除非市场竞争的需要、为生存而战时被迫选择风险较高的项目。

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定性分析了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相互作用机理、两者定性的关系,告诉了我们投资类企业在所处外部环境、具有的内部条件下怎么寻求投资效率与财务风险控制两者之间的最优平衡,达到资源最优配置、以实现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姜付秀,黄磊,张敏.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J].世界经济,2009(10).

[2]于富生,张敏,姜付秀.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08(10).

[3]张坤令,姚广.谈内源融资及内源融资现金流的界定[J].财会月刊,2009(09).

(作者单位:新乡投资集团河南新飞投资有限公司、无锡环境卫生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