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解读与思考

  • 投稿愚一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583次
  • 评分4
  • 61
  • 0

宋永娟 李长福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2012年12月5日,我国财务部门修订通过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于2013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与此同时,我国原有的试行会计准则宣布废除。与原有的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仍然分为总章、资产、净资产、负债、信息质量要求、财务报告、费用、指出与附则九个部分,但在具体的规定与措施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旧会计准则存在的主要缺点与不足,新《准则》颁布的重要意义,并对新《准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解读与阐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务报告;财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221-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与事业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认识到完善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重要性,然而,传统的会计制度由于种种缺点,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一大阻碍,因此,2012年12月5日,财务部修订通过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并宣布废除原有的会计准则。与旧版相比,新《准则》在财务报告、资产变化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具有更强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一、新《准则》中体现的优势与进步性

如今,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不足逐步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会计报表制度不完善、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简单、预算体系缺少监督等方面,因此,为了完善旧《准则》中存在的不足,新《准则》的优势与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会计报表体系

旧《准则》中,关于事业单位该如何进行会计报表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求事业单位提交收入消费表、资产流动表等固定表格,没有形成完善健全的报表体系,而在新《准则》中,规定了事业单位需要定期的提交单位收入表、费用表、负债表、补助表等,对会计报表体系的确立提供了帮助,并能够进一步反映出企业单位的运营情况以及资产的流动情况。

2.目的性更强,更加注重政府的责任与作用

在我国的会计体系中,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法是层层递进关系,会计制度必须为会计准则与会计法服务,而在新《准则》中,规定了会计法是其根本支撑,提供科学准确的会计信息是《准则》的根本目的,对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与监督是其主要作用,因此《准则》的目的性更强;此外,在具体的科目设置上,更加注重政府的作用,例如细化资产核算科目,促使政府重视资产的流动等。

3.完善预算体系,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在旧《准则》中,会计核算工作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与政府管理两个方面,这显然不符合快速变法的市场经济需要,因此在新《准则》中,规定了事业单位必须及时公布每年的资金流动状况,公布的对象不仅包括上级政府部门,还应包括社会相关的组织与机构,因此从中可以看出,新《准则》体现出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转变。

二、新《准则》中具体规定的转变与作用分析

1.财务报告的转变与作用分析

在财务报告方面,新《准则》中最重要的修改是用“事业成果”代替原有的“经营成果”,这一改变,可以更好的体现出事业单位公益性与非营利性的特点。此外,在财务报表方面,新《准则》中添加了资金利用效率、收入支出比等条目,取消原有作用相对较弱的资金利用自给率,进一步完善了财务报表制度。最后,新《准则》中还增添了许多条目,例如“绩效考评”、“拨款收入”、“投资决算”等,这些增加的条目,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2.收入及支出的转变与作用分析

在收入方面,新《准则》主要在两个方面发生转变:第一,用“财政拨款”代替原有的“事业经费”;第二,财政拨款的来源方面着重强调“同级拨款”,这一转变,将事业单位的基本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与住房改革都纳入到收入的范畴中,同级拨款也避免出现重复的情况,使事业单位的收入更加明确。在支出方面,新《准则》主要将事业单位的支出分为项目支出、基本支出与其他支出三个方面,不仅明确了支出范围防止出现核算不准确的情况,而且方便统一的管理与预算。

3.资金监督的转变与作用分析

旧《准则》中,存在“重发展、轻监督”的问题,因此在新《准则》中,对资金监督的重要性进行强调,颁布“财务监督”、“会计准则”等不同的条例,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如何进行资金监督,资金监督的目的等;此外,新《准则》中首次引入了外界监督机制,也是对原有规定的一种发展与突破。

三、新《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准则》存在诸多的优势和较大的进步性,这也是我们制定与推行它的重要原因,但同时其也受到多重利益主体与实际执行难度大等等客观原因的影响,而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保守性,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完善与加强。

1.计量属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单一性

在我国新推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公允价值、现值以及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等等;而事业单位由于在性质及活动目标上与企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计量属性的选择上也不尽相同。新《准则》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计量属性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虽然历史成本作为一种原始的计量属性,具有提供的信息更为客观的优点,但是它也存在着并不能及时反应主体变化的明显劣势,这一明显劣势也将给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以及会计目标的决策带来不利的影响。

未来,我们可以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价值以及满足社会大众监督需求着手,将多元化的计量属性逐步引入到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中来,以便于对不同的会计要素采用更为适合的计量属性,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准确性。

2.对资产的定义较为狭窄

新《准则》明确表示:“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此定义过于强调资产的可货币计量性,所以说其存在着范围较窄的明显劣势。毕竟,当前国家资源存在着明显的多元性,而事业单位所拥有的部分资源是无法运用货币工具进行计量的,这也使得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报表上无法真实反映所拥有全部资源的准确状况。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借鉴《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适当扩大新《准则》对资产的定义,进一步弱化资产的可货币计量特点。比如说,可以定义为“由过去交易或者是事项形成的、事业单位拥有或者是控制的资源”。其包含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采用货币计量的资源,此类资产能够通过货币数据计量的方式对外披露;而另一类则主要为不能够采用货币计量的资产,具体包括目前条件下无法合理、准确计量的资源以及一些特殊权限,这类资产可以通过附注的方式对外披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陈敏,沈俊玲,肖海英,等.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解读与思考[J].会计之友,2013(05):11-15.

[2] 张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变化探析[J].财会研究,2013(06):35-37.

[3] 刘丽.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全国师资培训班顺利举办[J].财务与会计,2013(03):45.

[4] 财政部.2012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S].财办会〔2012〕4 号,2012-02-15.

[5] 吴霞 .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 [J].南宁: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1):22-23.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