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政策选择

  • 投稿蜡笔
  • 更新时间2016-03-14
  • 阅读量937次
  • 评分4
  • 51
  • 0
  由于社会文化传统、经济发展道路和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同, 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长期的公司发展历程和企业制度演变,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大类上分,主要分为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无论是内部治理结构还是外部治理机制,这两种模式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会计政策选择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相关利益主体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按照经济博弈理论的观点,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者,与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构成博弈的一方和多方。出于利益和需求的动机,各方均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策略并付诸实施。 
  (一)政府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主体,为企业及其投资人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带来利益,同时也通过分享企业利益来满足自身的支出。一般来讲,政府在参与企业利益分配时,常以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形式取得收入。政府总是期望从企业能较多较快地获得收入。这必然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相关主体的可分配利益,也会减少企业的可支配收益。因此,在会计政策选择上,政府往往偏于激进,因为这有利于增加税前会计利润,进而增加政府收入。但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向政府少缴税,整体上会趋向于保守或谨慎。这种对抗性集中体现在税务会计的计量方法选择上,且政府往往处于优势,如政府可以禁止企业在税前列支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实际成本,限制企业所提供服务的形式及数量。政府还可能采取向企业转移支出的办法, 间接取得收入,并不允许企业抵扣税金 , 而是直接列支成本。另外,由于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和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企业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中,也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一般来说,较低的报告盈利会减少政府采取不利于企业的行为和增加政府对企业进行补贴的可能性。 
  (二)投资者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投资者作为企业的出资人,为企业运作提供了物质基础。投资者不仅是企业现有净资产的产权权利主体,也是企业增值资产的主要产权权利享有者。投资者在参与企业利益分配时,与经营者和职员也是对立的。投资者要维护其产权权利,就必须确保其投入资本的安全,为此,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应有助于资本保全。另外, 投资者也希望将收益保留为资产状态。因为只要企业有收益,各相关利益主体都会参与分割 , 结果会减少企业现存资产数量。因而,在会计政策选择上,投资者往往偏于保守。另外,投资者在进行资本交易或产权流动时,必然涉及如何处理与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关系。资本交易或产权流动的对象是企业的净资产及其潜在的获利能力。从出卖产权或让渡资本所有权的一方看, 他们总是希望高估企业的净资产和获利能力,体现在会计政策选择上,他们偏好于选择激进的方法,这常常与他们在充当企业投资者时所做的选择相反;购买产权或获得资本所有权的一方则总是希望低估企业的净资产及其获利能力,而偏好于选择保守的会计方法。买卖双方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企业管理当局施加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三)债权人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大部分企业都有债务,可能来自于银行、供应商, 或是发行债券。债权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将资金以信贷的方式投入企业是期望能从企业所创造的利益中获得相应份额的利益 (利息) 。然而由于债权人和投资者、经营者之间利益相异, 当企业有部分负债投资时,资产替代及支付问题的存在将刺激管理者采取一些行动将公司价值从贷款人转移给管理者和股东。因此,债权人在贷款时,往往要求债务人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 以详细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并且,在贷款还款期限内,与债务人之间订立一系列保护性条款,以限制企业在营运资本、固定资产、现金流量等方面作出对债权人不利的选择。对所有者与管理者而言,违反与债权人的合约是要付出代价的。违约行为的判定是以会计信息为依据的。这将使企业管理当局选择可减少违约可能性的会计政策。这类会计政策不仅包括选择会计方法或技术(如先进先出法或后进先出法),而且包括选择可伸缩支出(如研究开发费用及广告费等)、应计账项调整(如坏账准备)、交易时间决策(如资产处置或转让)等。此外, 如果在某种会计方法下将发生违约行为企业将变动会计方法以增加报告收益, 避免违约行为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有债务合约的企业比没有债务合约的企业更可能采用增大收益和资产的会计政策。就有债务合约的企业来说,他们与关于利息保障倍数的限制性条款联系越紧密,就越有可能采取那些能提高此财务比率的会计政策。 
  二、完善公司治理以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由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一致, 他们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施加影响,所以在会计政策选择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因此,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始终成为各相关利益主体关注的焦点。又由于财务信息非常重要,而企业管理当局通常处于信息处理的有利地位,因此,管理者通过会计政策和方法选择进行投机的动机和条件都是具备的。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就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针对我国当前公司治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我们应立足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明晰产权, 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产权是法律规定的对某一资源的所有及其使用方式。产权制度则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 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它的最主要功能是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权的明晰界定,为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 一是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二是各利益相关方与管理当局之间有契约关系。有了这两个条件,既可允许和鼓励企业根据企业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政策,又可以发挥会计准则的激励约束和资源配置的作用,使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减少随意性,尽可能反映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利益。因此,产权的明晰界定,是企业开展会计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产权界定清楚,会计准则的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才会有效率。(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现代企业制度下, 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通过特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程序, 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衡的机制。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例普遍过高,这样就难以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作用,而主管部门的介入, 则无法消除政府对企业决策的行政干预。因此, 增加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董事, 特别是保持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独立董事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对经理层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2001年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已经颁发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 其中应当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在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正式提出要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由此,我国公司治理审计约束机制就在原先监事会模式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审计委员会模式。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下, 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的变更、变更的理由及由此产生的会计影响等,应受到独立董事的监督, 并向各利益相关方披露,各利益相关方或独立董事对管理当局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有权要求其做出解释或予以调整。 
  (三)建立报酬和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制。激励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长期困扰我国企业改革的关键性问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激励主要是短期的报酬激励,缺乏与公司业绩挂钩的长期激励机制。近年来 , 虽然已有不少公司在探索并尝试以股票期权来改革报酬制度,对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长期激励。但是这些做法还不够成熟,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法律环境等还存在诸多的限制因素。因此,应进一步探索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制定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以增强公司经营者对股东的责任心与忠诚度,减少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四)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发挥它们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说,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股权结构的优化,有赖于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只有机构投资者队伍壮大了,股权过于集中和流通股过于分散的现象才能得到缓解。只有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大量增加时,它才会一改“用脚投票” 、对企业管理被动、旁观的态度,开始积极介入企业战略管理,从外部施加压力, 要求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结构。这一点已经被成熟市场的经验所证明。这种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格局,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资本市场的结构,极大地推动上市公司的治理,使市场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从而使所有投资者都受益。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近两年有了很快的发展,但与成熟市场相比所占市场份额还很低。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发挥它们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制度。大量事实证明,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是上市公司实现有效治理的前提条件。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公司进行监督的典型特征,是股东行使表决权能力的关键,是影响公司行为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力工具。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也需要利用公司披露的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决策。在证监会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征求意见稿)》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以下信息: 一是上市公司的持续信息披露; 二是公司治理信息的披露; 三是股东权益的披露。就会计政策而言,会计政策揭示是对会计政策选择结果的综合披露。从世界范围看 ,各国准则都强调企业既有适当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也负有进行充分披露的义务。这就使得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透明度增加 , 将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经营者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而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另外,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和惩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