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 投稿姚泽
  • 更新时间2015-10-26
  • 阅读量579次
  • 评分4
  • 95
  • 0

张志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黑龙江·佳木斯)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职能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必要性,然后重点论述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建议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大背景下,财政体系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会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从财务会计层面来讲,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颁布实施,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快速改革、持续推进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内容、权责发生制和报表体系等方面做了进一步完善和规定,既继承了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原则,又与时俱进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更加契合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总的来看,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深入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满足公共财政的发展需求,使得政府预算更加公开透明,同时进一步优化各种资源的配置和调整;其次是提高事业单位本身的管理质量,会计工作对于一个单位至关重要,通过提升会计工作质量,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最后是强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过程,通过改革来促进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高效使用,从而使会计工作本身持续、健康发展。

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定位还不是很明确。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是深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也是着力解决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不高问题的关键环节。然而,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定位模糊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点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也没有得到很好地明确和体现。在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进行合理化界定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特点,又要充分结合和体现事业单位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否则就很难体现出会计目标的指导性地位和作用。当前,社会上已经有了一些关于事业单位会计目标的阐述,但是这些阐述大多是从现代企业会计目标出发,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作出说明,无论是在全面性还是在准确性上,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应该说,这是一个在当前一段时间内必须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做出合理化界定,否则将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总体进程。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机制不够合理。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集中表现在务实性不够和执行力不高两个方面。会计核算工作是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和经营实际进行合理的评估,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事业单位所具有的资产种类,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归类和计算。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将事业单位所具有的各种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很少考虑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值和折旧问题,而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单位经营状况和管理质量的重要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会计核算结果就很难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另外,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机制中对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和核算方法,极大地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不够全面和完善。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会计工作又是事业单位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支撑。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并且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整体质量。总结来看,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不够全面和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各种会计工作环节的规定不够细化,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够合理,没有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和实际需求来建立会计科目,影响了会计信息在记录、报告和存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在权责发生制方面的引入范围还不够,虽然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权责发生制进行了相应的说明,但是这种说明还只是停留在一个非常局部的范围之内,难以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二是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在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事业单位必然会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发展,然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体系还存在很多与国际惯例不一致甚至是相抵触的地方,这些问题和不足在未来很可能影响和限制事业单位的发展空间。

三、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几点措施

(1)逐步建立和明确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建立和明确会计目标对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来说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目标的界定上,受到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影响比较大,并且就此形成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种观点,在这两种观点的争论过程中,强调会计决策功能的决策有用观点逐步获得了更大的认可度。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应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和发展实际,在国家和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总体原则和框架之内,逐步对一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做出相应的规定和明确,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目标等等。在对事业单位会计目标进行阐述和明确时,应该从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总体目标出发,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基本理念。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有所区分,既要看到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困难,又要充分考虑和体现事业单位所担负的各种社会责任,使其不偏离事业单位的基本性质和总体发展目标。另外,会计目标还应该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2)充分重视和改善会计核算工作机制。会计核算是有效确保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及时发现和规避各种腐败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在会计核算方面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当前我国事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并没有将非经营性业务纳入到总体成本核算体系当中,这种做法使得事业单位很难对非经营性业务部分的实际状况作出评价,也容易导致国有资产产生流失的风险和隐患。对此,应该积极地将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业务纳入到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当中,并制定与经营性业务相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程,切实避免成本核算方法的随意性,保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的总体质量。二是将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纳入到财务会计的整体核算体系中。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基建工程项目是最有可能引发和滋生不良问题的重点领域,而事业单位的日常支出费用一般不会产生严重问题。为此,要充分重视基建会计核算工作,从发现和规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高度出发,对基建项目的招投标、审批、实施和验收等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核查,改变以往基建项目独立核算的做法,从源头上消除各种隐患。

(3)着力完善和优化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科学完善的会计体系是确保事业单位各项改革事业稳步推进的重要前提。结合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积极引入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相对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而言的。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背景下,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应该积极调整,建立以预算控制为基础的会计制度,充分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运行实际。权责发生制体现在债权债务方面,可以将事业单位的债权和债务两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保证了债权存在期间事业单位切实利益。其次要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在传统财务报表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报告体系,以保证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和完整性。在主财务报告的基础上,要完善辅助财务报告,以期对主财务报告进行阐述和说明。要改进资产负债表,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指标以及队伍投资收益指标的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对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和事业单位的资产实际数量等事项进行全面的分析,更加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日常运行现状,同时也更加契合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客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