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学“四部曲”

  • 投稿崔胖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44次
  • 评分4
  • 23
  • 0

藏永强

古代的诗词,从诗经、楚辞、两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汇聚成博大精深的艺术财富,一直放射着璀璨的光芒。但一些中学语文教师普遍反映,古诗词教学不好把握。笔者经多年教学实践探索,认为巧用读诗、解诗、译诗、品诗进行教学古诗词,效果甚佳。本文以《关雎》为例谈谈古诗词教学“四部曲”。

序幕曲:大力指导学生“读诗”

吟读是整体感知古诗大意,品味古诗意境的重要途径,也是朗读教学的基本技法。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情、诗意进行吟读。笔者在《关雎》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关雎》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就乐调而言,《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自然而然产生乐感,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读诗是学习古诗的基本功,也是学习古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有通过反复背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增强语感。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读诗,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就会有豁然开朗、水到渠成之感。

进行曲:精心点拨学生“解诗”

解诗就是宏观上了解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写作风格、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古诗奠定基础。在学习《关雎》时,首先要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从音乐形式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一般是民间歌谣,“雅”是古代宫廷的乐歌,“颂”是统治阶级用于祭祀的歌词。从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关雎》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就以雎鸠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君子对淑女的爱慕和追求。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是一首古代爱情民歌。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学生穿越时空,聆听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歌唱。

除此之外,让学生掌握本课中的重点字词,如,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逑(qiú):配偶。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芼(mào):挑选。古诗教学的第一步是由字入文,这些字词的学习检查,扫清障碍,让学生层层深入理解诗意感知诗文。

华彩曲:巧妙地引导“译诗”

古诗新译,就是启发学生用现代诗句译古诗。学生要把想象出来的意象和心中的体验变成文字,译成新诗。这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创新,探求和再现古诗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在点拨学生译读时,要紧扣原文、准确把握、生动表达。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如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译读为:“一对鸟儿相鸣唱,在那河边小岛上。美丽善良好姑娘,小伙子的好对象。”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译诗”加以综合整理,以更规范的现代诗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同时也创设了自主、合作、互动的学习情境。学生译出来的新诗有时会超出我们的预想,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真情。

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为了让学生在译诗时更深入理解诗意,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谱曲传唱和读诗作画的方法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学生以优美的歌曲传唱诗词,就会身临其境,曲情交融,为学生学好古诗创设了一个艺术的氛围。学生也可以读诗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学生通过谱曲传唱和读诗作画,展现了自己的才艺,对古诗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诗意有了深刻的感悟。

主题曲:创新地设计“品诗”

古诗盛美并臻,千古流传,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品诗就是欣赏古诗名篇佳作,领略古诗的隽永神韵。这个环节,是教学意境的升华,给学生揣摩诗意、探求诗境留下了很大的发挥、创造的空间。对学生品味鉴赏古诗的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形象的构思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赏析品味《关雎》之美,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从语言、情节、人物、写法、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品味鉴赏。《关雎》的语言重章叠句,一咏三叹,节奏感强。情节曲折动人,写小伙子对姑娘一见钟情,无限爱慕,长夜难眠,无尽相思,最后义无反顾地追求。人物形象也很美,淑女文静含蓄,美丽动人,君子勤劳善良,多才多艺。还运用了独特的比兴手法,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对姑娘的一往深情。

尤其《关雎》创造的意境很美,“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清清的河水,对唱的水鸟,美丽的姑娘,劳动的场面,热烈的追求,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诗歌意境。教师要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互相启发,品味诗歌,这样,学生既可以从老师的示范中获得启发,又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商讨互相激发,挖掘自己的文学审美潜能。

《关雎》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诗大序》言此诗“发乎情,止乎礼义”,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追求,可以看出,社会文明在那时已向前迈了一大步。全诗“寥寥八十字,深深人间情。”写一个小伙子对心爱的姑娘深切的思慕和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纯真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关雎》优美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感悟中国古典文学绽放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教学古诗,必须唱好这“四部曲”,衔接好对古诗的感受、理解、领悟与扩展等多个环节,并始终把训练培养学生的吟诵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品味鉴赏能力放在首位。这样,古诗教学才能奏响和谐的乐章,才能达到更佳效果。

(藏永强 甘肃天祝县新华中学 73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