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意境分析的重要性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2-20
  • 阅读量75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中学生是思维和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素质教育的提出更需要语文在教育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潜入深处的过程,而意境分析是其中一个最要的环节,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意境分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韵味,让他们体会学习乐趣的同时,也能培养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意境分析;兴趣;体会;重要性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实施素质教育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动脑、动手、去积极参与。语文教学的意境包含了审美、激趣和情感教育,把意境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大特色。意境教学是情与景、意与景的统一,是心与物的关系。通过意境分析,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同时,体会情景交融,使景融入于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一、目前中学生对意境分析存在的不足和短板


  目前,大多数中学生都还停留在小学阶段“死记硬背”的学习套路上,致使中学语文教育滞后发展,部分家长也还给孩子灌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错误思想,他们忽略了学生思想已开始逐渐形成,忘却了意境分析对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盲目的死记硬背只会让中学生最终达到的高度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也是目前中学生存在的最大短板。还有就是教师的自我更新和水平不知,导致学生学习知识面窄。


  二、如何进行意境分析


  语文的独特性体现在它艺术的接壤和交融上,分析意境时做到情寄托在景中、情景交融,是应该感同身受、酝酿的过程。意境分析不仅在诗词歌赋中存在,而且还在现代文中呈现,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展现出了世外桃源的农村田园生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的不满,在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盘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淳朴风尚,同时也表现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鲜明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在《沁园春.雪》中通过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描写,勾勒出北方千里封冻,万里雪飘的风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达了边关的不得安宁,征战不停,将士生前功名、身后寂寞都无需计较;“后来乡愁是一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表达了余光中对至亲至爱心中的悲痛与思念无法表达。


  三、意境分析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对意境的渗透和融入已经成了当今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阅读、鉴赏、文章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注重对意境的透析,把握作者的情感,从而增强感悟鉴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发展学生想象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意境分析是立足意象已发联和想,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中,联系写作背景,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提升学生对意境的感悟。主动体验,与作者对话,使学生融入作品意境,始终牢牢抓住感情的缰绳,以意境的感知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管学生表现有可能会不够到位,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语文的理解,巩固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陶怡情操,提高能力;更表现出相当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未学生终身学生提供有利保证。


  四、通过意境分析培养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不管任何阶段,兴趣永远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动力源泉和学习的根本。意境分析是让学生通过意境“感同身受”,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让学生更深刻体验;通过意境的分析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加强方法引领,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需要对平时语文素养的培养,厚积薄发,妙语如珠。


  学生走进作品的意境,与作品共鸣,从中受到熏陶,提高语文水平。实施素质教育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动脑、动手、去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活跃了学生思想,要使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肯定和鼓励学生学习动机,帮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新鲜感,直观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引起学生新鲜感好好奇心,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补齐短板,通过意境分析,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让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审美、感知、去想象画面,领会感情、体会主旨融入其中,感受作品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对语文作品的审美感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