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1-06
  • 阅读量65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通过对游戏内涵和本质的探索和总结,发现幼儿园游戏教育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此,进一步提出改善幼儿园游戏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的有效路径:加强教师培训,解决游戏教育课程的观念与实践问题;深入理解游戏,认识到游戏精神比游戏形式更重要;幼儿自主的游戏取代成人监督下的游戏,回归幼儿世界。


  关键词:幼儿游戏,游戏教育课程,幼儿自主学习


  作者:孟莎莎(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00)


  一、游戏的内涵及本质


  现代意义上的游戏一词就类似于我国古代常用到的“玩”“戏”“嬉”等字词,就是指一种无拘无束、轻松愉快,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动。很多教育家、学者都对游戏这一名词进行界定,其中德国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幼儿内在想法和需求外显化的一种方式与途径。黄人颂认为:游戏是幼儿喜欢的、自主进行的一种活动,是幼儿将其在生活中所习得的经验再现出来的一种活动。[1]刘焱指出:幼儿游戏是在创设的一定情景当中,有内在心理认知、情感参与,外在行为动作发生并且出于自己自发的、愉悦的一种活动。[2]约翰·赫伊津哈则将游戏描述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开展的自主活动,按照自愿和对于规则的遵守两大原则,根据一定的目标并伴随着自我体验和非同寻常的内在意识。[3]


  以上各个学者对于游戏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的本质,他们对于游戏定义的关键词有:自主、自由、喜爱、愉快、情景、自我体验及内在意识等。据此,笔者将游戏的本质概括为游戏应该是体现儿童主体性的一种活动。所谓主体性就体现在个体能够有意识地操控客体,在主体性活动中使人的主动性得到保证,而游戏当中的主体性就表现在游戏者有意识地操控游戏对象,它真实地表现为幼儿的自由自主、独立与创造性的发挥。


  所以,将游戏的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是真正体现了游戏活动本身所固有的,决定其活动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的,可以更加科学地揭示游戏活动与其他任何活动的本质区别。


  二、幼儿园游戏教育课程


  (一)内涵及特点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与课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之间联系的桥梁就是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理想中幼儿园的课程在本质上就体现为游戏教育课程的模式。本研究中的幼儿园游戏教育课程是指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体现游戏的特点,将游戏系统化、结构化、规范化地与课程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活动。[4]


  幼儿园游戏教育课程作为一种课程方案,具备几个特点:(1)自主合作性。多样化的游戏既可以满足幼儿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可以自然引发师—幼与幼—幼之间的合作行为,从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2)开放灵活性。游戏课程方案同时具备系统性与趣味性、结构性与灵活性等多重特点,实施过程中幼儿可以自主参与、合作、加强其自我体验与感受,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3)整体系统性。将游戏与课程结合可以将幼儿零散的生活经验、游戏体验系统化为主题性教学活动,相较于单纯的游戏更加完备。


  (二)幼儿园游戏教育课程实践中的现存问题


  1.教师未正确认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刻意回避教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规程》等政策文件中均强调,游戏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课程与游戏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无论是课程游戏化还是游戏课程化的改革理念都表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并未真正认识游戏教育课程的真谛,将游戏与集体教学对立起来,刻意回避集体教学的课程组织形式,而盲目追随“流行的”游戏教学法


  2.开展幼儿园游戏教育课程时未坚持“适度原则”


  教师在组织幼儿园游戏教育课程时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教师高度控制幼儿游戏。教师按照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按部就班地实施,将游戏情景、材料、角色分配、小组成员及规则等统一设定,使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和自由选择权受到压制,背离了将游戏与课程融合的初衷。二是对幼儿游戏放任不管。错误理解游戏的自由自主性,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完全放任不管,作为一个旁观者自处。那么真正高效的游戏应该是幼儿自主探索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3.功利化的游戏课程目标定位


  现在的各级各类幼儿园中,都可以看到游戏的影子,但更多的游戏被当成一种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并非真正认识到了游戏对于幼儿的本真价值。[5]开展游戏教育课程也只是为了使得教学活动更加丰富,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这种带着功利性、工具性的游戏已经偏离了游戏本身的价值对于幼儿的意义。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应以为幼儿的快乐体验和身心成长为出发点和目标,而不应该把过多的关注放在教学计划和预设目标的实现上。


  针对以上问题,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游戏教育课程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6]


  (四)改善幼儿园游戏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的有效路径


  1.加强教师培训,使其正确认识游戏教育课程的本质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是有效落实游戏教育课程,使幼儿充分发挥主体性、进行自主学习的保证。所以应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专家讲座、学术会议、实地观摩、亲身示范等,切实地帮助教师解决实施游戏教育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真正认识并践行游戏教育课程的本质,同时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


  2.探索游戏本质,重视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渗透


  针对教师在开展游戏教育课程时易走向两个极端这一问题,究其本质因素就是教师对于游戏本质的把握不够深入,处于浅层的形式化运用阶段。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观察、汲取有益经验,全面探索游戏本质,把握游戏精神,注重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渗透。“自主、自由、快乐、探索”的游戏精神应该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锻炼幼儿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主选择性、合作精神以及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品质,这才是幼儿园游戏教育课程的精髓所在。[7]


  3.幼儿自主的游戏取代成人监督下的游戏,回归幼儿世界


  儿童阶段的学习主要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的,幼儿在游戏中、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发展是个体内部发生的一种持续、稳定的质的变化。而如今的成人监管下的游戏背离了幼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取得的是一种被动的、强制的发展,教师对于幼儿游戏前条条框框的规定,限制了幼儿自主创造的自由,折断了他们想象的翅膀。作为教师,首先要坚持游戏是幼儿权利的理念,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关系到幼儿的发展和幸福;其次应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儿童化游戏,回归幼儿的世界,教师的角色只是观察者、材料的提供者和适时的引导者。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实现幼儿在游戏教育课程中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