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 投稿钟可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924次
  • 评分4
  • 96
  • 0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青泥湾中学 付贵玲

在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和各种现代思潮的冲击下,在社会各界对教育越来越高的期待中,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农村教师,社会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与个人工资的“一层不变”,每天超长的工作时间与必须处理的家务活动,等等,导致许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工作乐趣消失,激情枯竭,个人成就感降低,组织疏离感增强,对教学产生厌倦感。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分为社会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从我国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呈上升趋势的现实看,社会因素和组织因素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直接根源,管理水平和制度环境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诱因,来自职业竞争、超负荷工作、量化考核的压力等,比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更为直接。

如何积极干预和化解教师职业倦怠,保护教师工作热情,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成为了当前教育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组织干预,积极预防倦怠

1.引导、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业务技能、思想道德素质,是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性途径。

首先要把好选才关,把真正优秀的、适合的人才选进教师队伍。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不但要注重候选人的学历水平、知识结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还要注重语言表达、组织活动、有效沟通、教学能力、应对能力、职业认同感、思想道德等基本素质,应该引进现代化的人才招聘选拔方法,采用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结构化面试等方式提高教师选拔的质量,把不适合做教师、不愿意做教师的人员挡在门外。

其次是完善入职培训,提高职业化水平。为了预防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提高教师的职业化水平,提供适当的岗前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提出“教师发展因素论”的美国学者费斯勒也认为:“教师行业要想吸引优秀教师并留住他们,通过入职培训项目帮助新任教师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该在教师工作之前对其进行心理学、教育学、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职业培训。新教师从事教学实践之初,学校应该针对新教师的不同情况,通过老教师的现场指导与评价,培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新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之安全度过“职业磨合期”。

第三,要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胜任能力。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进修培训,使其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更新思想观念、紧跟学科发展、提升专业素质、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使其能够从容应对专业工作需求。应该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时间管理、学生管理、人际沟通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为教师的职业成长提供支持。针对时间管理的培训有助于提高个人工作效率,针对人际沟通的培训有助于改善教师人际关系,针对学生管理的培训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生认知特点、情感特点、道德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这些基本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教师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可以有效地减轻教师职业压力。

2.构建和谐校园,提高组织凝聚力。学校应该改变过去的“经验式”管理模式,改进僵化、单一的量化考核指标,改进不完善的奖惩评价体系,改变那些随意性较强、操作性较弱的管理办法,建立科学、民主、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建立公开、透明、客观、公正、赏罚分明的奖惩评价体系,积极营造既有利于公平竞争又宽松、和谐的学校文化。

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管理流程,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注重教师的正当利益与合理需求。学校应该实行开放式、民主化管理,真正使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决策,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学校管理者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该明确任务目标,明确职责分工,适当减轻教师负担,努力降低教师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带来的消极影响。应该制定明确的学校发展规划,建立合理的教师职业生涯制度,使教师清楚自己的目标、了解组织的期望、认识自己的价值,提高他们的工作效能感和个人成就感。应该促进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努力化解利益冲突,积极营造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谐默契的人际关系,优化组织环境,增强组织归属感,提高组织凝聚力。

二、积极自我调适,保持身心健康

一是合理饮食与锻炼。个体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不可分,而教师工作是以脑力活动为主,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更能帮助教师缓解精神压力。

二是学会合理归因。通过归因训练,可以使教师成为更加内控的人,他们会更容易把事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如方法和努力程度等,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三是拥有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是成功的阶梯,在工作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遇到问题不逃避,采取积极的应对手段。这样可以使教师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加大,从而降低因逃避问题而产生的职业倦怠。

四是提高专业素养。教师必须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应该努力争取在职进修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追求专业成长。

总之,教师职业倦怠应该以预防为主,尽可能地防患于未然;同时要防治结合,对已出现的职业倦怠问题积极进行治疗,以尽快恢复教师的身心健康。只有学校、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形成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合力,才能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伍新春,曾玲娟,秦宪刚,郑秋.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4).

[2]张勇,于跃,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成因及其预防策略[J].教育探索,2002,(11).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