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学院民族本科预科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 投稿熊伟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64次
  • 评分4
  • 16
  • 0

谢 平

凯里学院民族本科预科学生大部分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成分主要是苗族、侗族、土家族较多。2013年凯里学院共录取民族本科预科专业学生178人,其中预科文108人,预科理70人,高考成绩上有的只差二本线一两分,有的差几十分,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民族预科语文教学质量,笔者针对预科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预科学生现有的语文素养,以及对预科语文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的需求。通过调查,发现预科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卷调查反映出的各种问题来调整教学内容或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年的学习中,真正达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为顺利进入本科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次调查对象为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民族本科预科专业(含文、理)全体学生,发放问卷178份,其中13预文108份,13预理70份,回收调查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为90%。这份调查问卷共设有22个问题,其中1个为开放性题。问题涉及语文学习的兴趣、动机、内容、学习方式、阅读对自身的影响,对语文学习的期望等多个方面。在此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语文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语文一直是预科学生学习的主干课程之一,那么预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动机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从表1可以看出,预文有37%、预理有49%的学生回答最喜欢的课程是语文。但是当问花时间和精力最多的课程是什么时,从表2可以看出,数学和英语是花时间最多的课程,预文有高达50%的学生回答在英语的学习上投入时间最多,预理则有49%的学生回答在数学的学习上投入时间最多,即便是预文也有30%的学生选择数学,远比14%高许多。为什么最感兴趣的课程却在学习时间、精力上花费最少,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一方面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语文学不学水平都差不多;另一方面是中高考对学生学习语文带有功利性目的,虽然兴趣值很高,但是学习动机不高。这点在后面的问题中得到印证,在问及对学习语文有没有兴趣中,预理有95%的学生表示有兴趣,预文有91%的学生表示有兴趣。但是在问及语文难度怎么样时,预理有61%的学生表示比较好学及最好学,预文则只有41%的学生表示好学,有59%的学生表示难学,这是预文和预理班的不同之处。为什么一半以上的文科学生会觉得语文难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都值得思考。在问及学习语文的动力时,预理有80%、预文有87%的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的动力是因为“语文内容丰富精彩”和能“提高素质陶冶情操”,预理有8%、预文有5%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高”,预理有12%、预文有8%的学生认为是“能取得良好成绩”。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文本身内容的丰富和人文性,教师和考试的因素较小。这点和中小学的语文学习动机不一样,这说明:一方面是当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重点是在“教”还是在“引导学生学”;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应大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此外还有教材的因素,因为超过一般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是因为“语文内容丰富多彩”,所以后面问及对现在使用的预科语文教材满意度时,预文有82%的学生表示一般、4%表示不好、4%表示要求换,只有10%的学生表示满意。预理有88%的学生表示一般、2%表示不好,10%表示满意。可以看出,学生对现行教材满意度较低。

(二)关于语文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阅读、自主表达等等,这些理念在预科语文的学习中依然值得继承。关注预科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是提高预科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调查发现,在问及学习语文通常采用的方法时,预理有54%、预文有47%的学生认为是“识记、理解、应用”,预理有12%、预文有15%的学生选择的是“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巩固”,预理有22%、预文有16%的学生选择的是“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多问”,预理有12%、预文有22%的学生选择的是“想学就学”。从这一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文、理科学生在语文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没有多大的差异,大部分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是“识记、理解、应用”,而不是“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多问”,或多或少受到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预科的学习虽然受到直升本科考试的影响,但是学生在选择语文学习的方法时开始有意识地摆脱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所以在问及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是,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文、理科学生在语文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的选择上大致相同,选择最多的都是“查找资料”,这一结果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语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当然,在“默写背诵”上,文、理科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包括前面的一些调查结果显示,文科学生反而没有理科学生更加重视具有“语文味道”的学习方式,具体原因值得我们去细究。同时,在问及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你最喜欢哪一种时,预理有75%、预文有72%的学生选择“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从这里可以看出,一方面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提高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在问及学习的过程中与语文教师的沟通和交流程度时,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大部分选择的是“偶尔”和“很少”,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少得可怜,任何学习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和对话的过程,古人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言堂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由于预科语文教学受到大学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只有在上课时才能见到,一下课就不见踪影。

(三)关于文学阅读对自身的影响

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的学习基本上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无论中小学学生,还是预科学生,培养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由于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已经影响到我们阅读的方式,因此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平常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什么,具体数据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一变化——科技在影响着我们的阅读方式和质量。这一现象从“你是否经常阅读文学作品”的调查中得到反映,预理生经常阅读的只占14%,而偶尔阅读、甚至很少阅读的比例高达86%。预文生经常阅读的仅有13%,偶尔、很少、从不阅读的比例有87%。这一现象表明学生的阅读面窄、阅读量明显不足,所以当问及“到目前为止,你读过的小说大概有多少部”时,预理有66%、预文有62%以上的学生回答读过的小说在10部以下。预文班学生喜欢阅读诗歌只占7%,喜欢戏剧只有2%;预理班学生喜欢阅读诗歌占9%,喜欢戏剧的低至5%。对于小说的类型,预理则有76%、预文74%的学生表示最喜欢的是侦探、武侠及言情小说,回答喜欢阅读经典名著的才9%左右。这些数据表明,预科学生的阅读还处在低层次的阅读上,且阅读量少,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学生的阅读方式及内容受手机阅读及网络文学的影响,另一方面提倡和推广阅读经典的方式过于单一、陈旧,以致引不起学生对经典的阅读兴趣。

同时,我们还对预科学生进行写作兴趣调查,预理有60%的学生表示喜欢写作文,4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写或不得不写。预文则有46%的学生表示喜欢写作文,54%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写或不得不写。文理科学生在对待写作兴趣上有差异,且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动机是因为“这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不得不写”。最后的问题是问及预科学生对今后语文学习的期望,就是希望语文课怎么上,讲些什么内容。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答案基本上差不多。有86%以上的学生希望多联系课外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视野,采取活动的方式教学,加强引导、自主学习和经常讨论名著及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及如何查找资料等等。上述调查是预科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的大致反映,调查显示预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度高,但是缺乏方法、缺乏学习的动力、缺乏行动。

二、思考与对策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预科学生对语文学习抱有很高的期望,自主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但是总体来看,预科学生语文学习状况不令人满意,一方面预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增强,渴望语文教师教授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语文教师没有充分发挥主导性、引导性的作用,导致预科学生对语文学习呈现明显的被动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语文教学模式

要真正提高预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得结合预科学生的特点和预科专业培养目标,在学生原有汉语知识基础之上,通过“补”“预”结合,大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是对高中语文知识的“补”,同时也是对预科学生升入本科做一个准备,因此,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语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查找资料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探究和研究意识。比如曹植的《洛神赋》,关于《洛神赋》的主题众说纷纭,这样就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个问题,“历史上对《洛神赋》主题的解读有很多,请去图书馆及网络中查找资料,并结合对课文的学习,谈谈你对哪一种解读比较赞同或者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到时课堂内互相交流。”这样就可以打破原有“教师讲、学生不一定听”的尴尬局面,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灵活地使用语文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现行的语文教材是按照文体和历史顺序来编排的,如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诗词,一共24篇,且有的篇目是高中学过的。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需要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进行梳理,把高中学过的拿掉,充实丰富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且是经典的诗词,教学的顺序也不一定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重新编订。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预科学生在中学时,学习语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考试,带有功利化目的。进入预科学习,主要是为能顺利进入本科阶段而学习,而大学的学习综合性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创新意识。因此,预科语文教学,一方面继续夯实预科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如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开展多种语文教学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等。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式的引导。

(四)引领经典阅读与重视写作

针对预科学生阅读量少及阅读层次低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开学初就列符合预科学生特点的经典阅读书目且丰富多样,并且定期召开经典阅读读书会,或者办一个班级刊物,把学生的读后感编成一本集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还应重视对预科学生写作的指导,比如小论文的写作以及应用文的写作。总而言之,重点还在于夯实预科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这是他们能否顺利地进入本科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文为贵州省凯里学院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课题《民族预科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凯里学院为例》阶段成果,立项号:S1346)

(谢平 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55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