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引路读写益彰

  • 投稿总攻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672次
  • 评分4
  • 70
  • 0

———中年级读写结合初探

文/吴艳芳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而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

而当下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高耗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想真正地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要在阅读教学中与习作进行有效地链接,将文本作为习作的例文,让学生从文本中汲取营养,进行有效地仿写。

一、经典句式学一学

教材中的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读了课文中精美的句式,孩子或多或少会领悟到作者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奥妙。此时,引导学生品读这些经典句子,揣摩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构句的生动性后,让学生学着文章的语言,依葫芦画瓢,仿写句子,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桂林山水》一课中,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排比句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语言非常优美、生动,值得欣赏借鉴,引导学生领悟其美后,我让学生学着写句子:“———真———,———;———真———,———;———真———,———。”学生“唰唰唰”地写起来,“家乡的山真高啊,高得让你望不到顶;家乡的山真陡啊,陡得让你在上面不敢向下望;家乡的山真美啊,美得犹如那是一幅画。”等等,这样优美、生动的语言流于笔端。在仿写的过程中,不仅文中的句子得到了很好的运用,而且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也成功地进行了迁移,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又如:《荷花》一课第二自然段描写非常精彩:“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里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非常形象生动,适合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片断仿写,于是,教完后,我让学生观察一种花,写出花的不同姿态。这样让写有“法”可循,使得写成为了乐趣,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写出的片断充满了鲜活之意。

除外,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过渡句、带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经典句型都可以成为学生仿写的蓝本。这样不断进行句式训练,学生就渐渐悟出如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了。

二、构段方式练一练

段是篇的基础,也是中年段作文教学的重点。段的写作必须与阅读教学中段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每篇课文中选出一个典型的段落来进行构段方式的训练,这样,从感知到积累再到应用,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效果。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森林……”这是一段非常典型的总分构段式,教学时,教师以这段为重点,先让学生边读边标出:这段文字有几句话?说说每句写什么?是围绕那一句来写的?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接着教师就提供几个中心句如:“这儿场真热闹。”“公园真美呀!”等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强化学生进一步掌握这种构段方式。

又如: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出这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让学生懂得像这样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起的段落就叫并列段式;又如《惊弓之鸟》的最后一段,写了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的原因。这是因果构段式,让学生抓住这些典型段,边学边仿,使其在读写结合的训练过程中掌握构段方式,学习写段技巧。

三、空白悬笔补一补

亚里士多德说:“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有思想。”文本有许多空白点,有些是作者的有意“留白”,也有些是为了避免重复,还有些受人称等叙述角度的限制。这时,教师就可以文本为例,为其想象补白。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在学生感知本段描写鱼多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此段,数数这段有几句?看看每个句子是怎样写鱼的多?全班交流(第一句概括地写出鱼的数量多。第三句概括地写出鱼的数量多、种类多。第四句概括地写出鱼的数量多。二句是具体写鱼的种类多。)接着师又问:文中的第二句抓住了鱼的什么特点来写鱼多呢?(外形、颜色、活动特点)师小结:是的,作者抓住了鱼的外形、颜色、活动特点把四种鱼写具体,这种写法值得学习的。最后教师过渡:海底有各种各样的鱼,作者没有都具体写出,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出示的海底的各种鱼的课件,应用上以上的方法,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进行仿写。

教师有意识地安排这样的仿写环节,给文章补白,这一过程中,学生定会尝试运用刚刚习得的描写的方法,写出生动、有趣的句子来,使文本内容得以丰富的同时,也使习得的方法得到巩固、强化与迁移。

四、描写方法仿一仿

一篇文章,只有通过作者具体、形象、生动地描写,才能显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使人有亲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睹其人、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而中年级课文情文并茂,里面许多描写手法很值得去学习模仿。

《全神贯注》一课的第二自然段:“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作者对罗丹的不同神情、语言、动作作了精心的刻画,把罗丹全神贯注、如痴如醉工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所以引导学生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的特点,成了本课的读写结合点。教学本课时,通过抓住这些重点句子的赏析,学生感受罗丹的形象,也领悟了文章的描写手法。课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与事,学习运用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一段话的习作。学生会顺着课文的情感,学着课文的写法很自然地在细节描写上下功夫。

五、文章顺序叙一叙

文章的写作顺序,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显得难了点,但可以选出一些顺序明了的文章,让学生仿照这样的顺序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同样,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按时间的顺序来写写《我家的阳台》、《美丽的校园》等类似的文章。如《颐和园》一课,移步换景,作者按游览顺序来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按空间顺序写一写《家乡的美景》或《游览过的地方》这样能让学生建立起“序”的概念,为以后的布局谋篇打下基础。

总之,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典范性较强,我们语文老师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教材的语言魅力,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进行有效训练,实现读写互促1+1>2 的整体功能还阅读教学一个应有的实效性,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