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 投稿星尔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439次
  • 评分4
  • 52
  • 0

文/许琴娟

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用的最多也是很难用巧的艺术。陶先生在《每事问》、《问到底》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以此激励学生敢问、勤问、问到底。《学记》上曾经指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自,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可见古人是非常注重提问技巧的。对我们教师而言,如果不谙熟提问艺术,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就很难成功。新课标也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体发展的创新过程,而巧妙的提问却能很好的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实际上,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也是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的把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优化课堂提问也就成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巧问才能让学生对提问不再恐惧,而让提问成为一种思维的体操,获得师生认同的机会呢?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课堂提问的度、量、衡。

首先,关于“度”。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偏、过难的问题,同学们站起来一片,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学生不幸成为老师高明的陪衬。而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我们就应该“洗”一下,不要让提问留于形式。按照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域理论”我们可知: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的着的地方。“最近发展区域理论”告诉我们提问的问题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轻易就能取得,“跳一跳”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参与,努力探究问题答案,只有这样,通过学生自我探究获得的成果,学生才会有成功感,进而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其次,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设计几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这些经过概括、提炼、设计的问题应该能带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每一个关键问题都应是以一当十的,这就是所谓的“量”。台湾著名教育家陈龙安教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提问的技巧,用十个词提问:“假如”、“列举”、“比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组合”、“类推”、“6w”,通过这十种提问的方式,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提出问题,并且每一问题都有一定的发散性,不追求有固定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它们的提出应该能支撑课堂上较长时间的活动,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课堂气氛因此而活跃。引导式提问是最具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孔乙己》一课时的提问:“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一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孔乙己》小说所写的悲剧,究竟是哪一种悲剧呢?”这样提问便形成使学生“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孜孜以求,加速思维。另外,要善于把握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和方式:①导入新课时可用设疑式提问。又例如在教学《胡同文化》时,我就在叙述了“当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走进北京城时,人们最感兴趣的不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不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而是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时,迅速提问,“胡同,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那么多人的目光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求和究竟。②讨论时可用质疑式提问。例如在教学《雷雨》时,就可以围绕“周朴园到底对鲁侍萍有没有感情”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围绕这个问题,关于戏剧冲突,人物形象的分析等问题都可以解决,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③赏析文章前可用悬念式提问。例如教学《淮阴侯列传》时,可以在导入时提问“‘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哪位英雄?”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对韩信这个历史人物的兴趣。

再次,关于“衡”。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予恰当引导和积极评价。提问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知识进行即时消化和认真复习。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应予以肯定,回答错误,就要及时调整修补缺失。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要多鼓励,帮助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的提问要兼有艺术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艺术地进行课堂提问,更能营造师生沟通的问题情境,形成“疑义相与析”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预期目的。正如《学记》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喻”即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越俎代庖。总之,灵活多样的课堂提问方式和民主艺术的课堂提问氛围,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