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贫困山区的教育

  • 投稿简浅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505次
  • 评分4
  • 92
  • 0

朱永平

(昭觉县比尔中心校四川昭觉616150)

【摘要】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发展贫困山区学校教育,在政策投入、基本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都予以优先安排和倾斜。从而使贫困山区学校的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但由于贫困山区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自然条件和群众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贫困山区学校的教育事业仍然严重滞后,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贫困山区;教育;问题及对策

Theory poor mountain area of education

Zhu Yong ping

【Abstract】Party and Beijing leadership height value development poor mountain area school education, at policy devotion, capital construction, teachers training etc. all have the initiative arrangement and tilt to one side.Make thus poor mountain area school of education business realization historically cross over development.But because of poor mountain area economy foundation, social milieu, nature condition and crowd thought obsession of reason, make poor mountain area school of education business still severity Zhi after, face many difficulty and problem.

【Key words】Poor mountain area;Education;Problem and counterplan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已展现出令人可喜的成就。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比较贫困的山区,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亟须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传播学中的“知沟”理论,传统大众媒介的发展使信息流迅速增长,但这并未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如预期般地同等受益。相反,信息流的增长时,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们比教育少、地位较低的人们更好地吸收信息,城市的教育与乡村教育间的差距也就逐步增大了。这其中存在有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

一、社会资源配置失衡

人们的眼球始终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削尖了脑袋想往一线城市挤,二三线城市则出现空城现象,贫困山区就更是无人问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优质资源高度集中在发达地区,欠发达的西南部则处在资源匮乏的状态,难以摆脱贫困局面。

贫困山区的条件艰苦、观念落后,无法靠自身的力量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没有人才就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则培养出新的人才的可能性更小,导致社会资源的配置更加不公,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局面。

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坚定走山区师范的道路,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定点到山区服务。免费师范生多是出自贫困山区或者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他们具备专业知识、文化内涵、素质修养,对于山区也充满了感情,是年富力强撑起山区教育的砥柱。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爱心事业,鼓励民间公益组织走入山区进行支教活动。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志愿者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外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回到自己的生活时可以将所见所闻所感传播出去,引起更多人对贫困山区教育的关注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方式失当

贫困山区的家长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学生的流失率高。家长感受不到送子女上学的好处,认为自己的子女继续读下去也不会有出息,早晚都要回家种田。由于学生辍学率高,且动员返校的难度大,导致入学难、巩固难,普及与提高难。不少学校因此被合并,这就导致剩余的学校离学生家里更远,学生入学更加困难,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不少家庭把教育子女的愿望单一地寄托于学校,在学生中留守儿童的比例极高。在家的爷爷奶奶也没有太多精力和可能辅导孩子学习,只能督促孙辈按时上下学、完成作业等,无法对其进行思想和心灵方面的教育。

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加之传统习俗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认为女孩读书没用,尽早让她们成婚嫁人,以减轻家庭负担。而处于对世俗和父母的尊重,绝大部分情窦初开的懵懂少女也只好唯命是从。在贫困山区多见十六七岁嫁人生子的,没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的早婚母亲也不太可能给下一代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提供更多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

近几年,受打工浪潮的狂推猛卷,许多久陷贫困的农村孩子对一个月两千块的工资还是心生向往。另外,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外出打工就成了时下家长和学生的首选。

三、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首先,教师的老龄化和断层现象严重。年轻的教师初来时没有经验,经过一两年的培养要成为骨干时又会去往乡镇更好的学校谋发展,大大影响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构配比。能够安定留在村小的教师多半即将退休,思想观念保守,不够进取开发,缺乏创新动力。山区教师向城镇地区流动,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骨干教师缺乏,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公平,不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阻碍统筹城乡发展的策略和社会主义和谐建设。

其次,教师素质的隐形流失。由于贫困山区地理环境封闭,交通不便,工作条件艰苦,继续教育机会少等原因,使有的教师虽然在岗,但无心或无力搞好教学。贫困山区教师专业水平普遍较低,知识落后与城镇地区教师,教学技术低,挫伤贫困地区教育督办的积极性,降低教学效率和效果,使学生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

再次,性别比例失调,男教师多于女教师,不利于小学生的人格培养,尤其是容易对于山区女童的教育产生偏差,高年级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缺乏女教师的正确引导,可能会将懵懂的感情无限放大,造成不良的后果。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在适度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的基础上,赋予乡村教师更好的前途和发展空间。可以采取轮岗制,将同一级别的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平行调动,有利于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的平衡。鼓励城镇的教师下到基层学校,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以自愿和组织派遣相结合的形式,实现教师资源在系统内的合理流动,确保偏远山区开齐课程,开足课程。

最后,大力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使贫困山区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尽可能得到与城市里同步的资源和信息。我们需要逐步建立一个传播知识和交流合作的全新模式,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形成更多的知识公开与共享的项目或计划。这通过资源共享,促进山区的教育资源建设,让山区愿意学习的人能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参加学习,这对于解决素质落差、促进知识进步无疑起到重大的作用,必将为山区的人才培养带来广阔的前景。在不久的将来,农村教育城市化、城市教育现代化、城乡教育均衡化的目标也一定会变为现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础教育的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当前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重重,不仅直接影响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不相适应。要解决这一问题是长期而艰巨的,需要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也需要每个人的点滴努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自英:《关于提高贫困山区教育质量的调查与思考》

[2]熊筱燕:《贫困山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以贵州某一贫困县为个案分析》

[3]张冲:《浅谈贫困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

[4]罗朝培:《浅谈贫困山区学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