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小学开展“一体化办学”的实践探索

  • 投稿段知
  • 更新时间2016-06-13
  • 阅读量445次
  • 评分4
  • 16
  • 0
  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是指通过整合和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形成城乡教育管理体制、规划布局、办学标准、办学经费、教师配置、办学水平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从空间上讲,“一体化办学”是同一区域内不同空间位置上教育整体上的互动发展;从时间范围来讲,“一体化办学”是渐进地、不断缩小校际间差距,做到校际间均衡发展,并各具特色;从发展内涵上讲,“一体化办学”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任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本文通过笔者所在学校学校开展“一体化办学”活动的实践,就城乡小学开展“一体化办学”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一体化办学活动取得的基本经验 
  1. 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体化学校领导共同交流学校的发展规划与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就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共商学校发展大计,确定工作重点,相互协调,制定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保证工作顺利开展。通过结对发展,办学理念更新了,办学目标明确了,办学品位提高了,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提升了,为城乡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 
  2. 增强教师创新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实施“‘强带弱、点带面、城带乡’的区域合作城乡一体提质工程”。重点开展“双优送教”活动,即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深入结对学校送观念、送教研、送培训,使农村学校的教师得到更快的成长,教学质量得到逐步提高。严格执行城乡学校在管理者、教师方面互派支教(顶岗)教师的相关政策。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结对帮扶工作一年一总结。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优秀教案、教学经验、教学反思,经常性地开展学习交流。 
  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建积极向上学校文化。首先,开展班主任结对活动,从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队活动开展等方面加强互动交流,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其次,开展了结对学校学生之间的“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鼓励倡导一体化学校学生之间或书信往来,或情感交流,或捐款捐物,使受援学校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得到精神、物质和学习上的帮助。再次,利用国庆节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型活动,进一步丰富城乡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师生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增进一体化学校之间的默契。 
  二、一体化办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 
  首先,学校师资相对较少,城乡教师均有到对方学校长期学习的欲望,可是由于课程的压力,教学工作的延续性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交流的广度。其次,城乡学校之间教学硬件和教育教学理念的差距使农村学校的教师在实施“一体化”办学方案,开展教研活动等方面存在诸多困惑,有效落实还有不足。再次,城乡学校间管理团队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城乡学校各自有着好的管理班子,但这支班子如何形成一个更加强大的管理团队,形成良好的互助,还是需要研究的课题。此外,各校的“结对帮扶”工作主要随中心学校工作同步开展,这样做的好处是省时省力,但缺点是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工作依附性和依赖性大,容易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束缚。最后,一体化办学活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和制度建设,许多活动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三、促进活动深入开展的几点做法 
  1. 定期互派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对方学校挂职锻炼,促进双方办学理念,管理体系的融合。加强校园网站建设,以此平台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校间的共同发展,教师间的共同进步,学生间的共同成长。 
  2. 进一步加强城乡学校科研交流,以双方学校科研骨干为核心,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学习交流,实现学校科研突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 实行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倾斜式培训培养。增加农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和名额,优先支持农村学校教师进入名师工作室,带动农村教师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 
  4. 尝试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坚持发挥城区学校优势,名校带动农村学校共同发展,不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开展集团、核心学校和成员学校一体化。采取两所学校“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两所学校变成一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即使没有上面的要求,学校也会自己想办法缩小分校和本部之间的差距。 
  5. 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将城乡进行捆绑式评价。这样,全区中小学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更容易形成了共识、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内、乡域间、村域间的学校在教育质量提高上实现均衡。 
  总之,开展城乡学校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促进城乡学校共同提高,资源共享,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