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对学生心理的渗透

  • 投稿钟可
  • 更新时间2017-04-24
  • 阅读量1030次
  • 评分4
  • 47
  • 0
学校素质教育离不开艺术教育,美育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既然美育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艰巨任务。

身兼美术教师、学生会指导教师的我,平时与学生及各类校园事件的接触机会很多,所以灵感经常会在不经意中迸发。

镜头一:学生处主任拿到了一封由校长那里转来的学生来信,信中对穿校服校鞋,不许留奇异发型一事提出了自己的的看法,认为学校在干涉学生的自由。其实”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是中学生守则中的规定,我们学校也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穿校服校鞋上学,不留奇异发型”。而当今部分学生受社会传媒的影响太大,不能接受这种校规的约束。

支招一:针对上述现象,我开展了《青春活力》一一中学生校服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认为”青春的美就是爱怎么穿就怎么穿,校服又大又呆板,难看死了,而且每个人都是一个模子,个性都得不到张扬”。面对这一观念,老师对这一问题的反证已毫无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准备了一组图片,展示了一个模特和若干套不同类型的服装、鞋、帽。让学生自由组合一套自认为合理的学生装。最后的结果是,无一人将皮鞋与运动服装组合在一起。我故意问:”你们平时不是最喜欢将校服与皮鞋搭配在一起穿吗?”同学们哄堂大笑,少数”自由主义者”低头不语。学生基本上都将休闲运动装的搭配作为学生装,问及原因,他们说”简单、朴实、大方、经济、运动时方便”。我不失时机地肯定了他们的观点,同时允许他们张扬个性设计一套自认为漂亮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校服。学生们精神为之一振,作业过程中他们认真、执著,梦想着自己设计的校服将在明天上市。

镜头二:在学生处办公室工作,最常见的就是那些因吸烟、打架、勒索被批评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因气愤而像一头发怒的雄狮。那些犯错误的孩子有的全没了犯错误时的”威风”,因悔恨而流泪:有的却全然不觉自己的过失对他人带来的严重后果,依然为自己辩解或一脸无所谓。

支招二:这些情景令我心痛,令我思索,于是《重拳出击》一一校园公益广告大赛应运而生。课堂上,让同学们抨击校园中一切不文明现象。林纯珊同学的《莫让校园失去光明》揭示着校园中破坏公物的现象:李杰旋同学的《家里有人在等你》揭示了个别学生夜不归家、留连社会的现象:邱妙蝉同学的画面触目惊心,以碎玻璃与带血的拳头的形象完成了《拒绝暴力》之作;而陈妙莉同学的《让我们一起保护校园环境》则以优美的画面倡议同学们共建美丽校园。作品在校园文化长廊展出后,在同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镜头三:曾经在校园中遇到过几位乱扔矿泉水瓶的学生,问及他们对乱扔垃圾的感想,他们有些脸红,说”习惯了”。是的,所有的坏习惯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要改可不那么容易。

支招三:如何让他们对这些垃圾印象深刻呢?让他们捡垃圾吧,将收集到的各种垃圾带到美术课堂上,利用这些”垃圾”进行美术创作,课题就叫做《化腐朽为神奇》。

课堂上,校园中所有可以重复利用的”垃圾”都被搬进了教室:矿泉水瓶、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纸杯、糖纸……,同学们在达利、摩尔等抽象大师作品的启发下,以泡沫板、报纸、胶带相结合重塑《思想者》,以一次性纸杯重组《母与子》,以雪糕棍制成了比萨斜塔,用旧木筷建出了造型别致的小阁楼,而用可乐罐等做出的装饰品更是数不胜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用小糖盒、钮扣、筷子组成的小拨浪鼓,做工精细,实用性强,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认可。

三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心灵从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一次洗礼。令我欣慰的是,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不再将时装与校服乱搭配穿进校园:学生处办公室里因为打架等违纪现象被老师批评的同学不再有我熟悉的身影;校园中的乱扔垃圾现象虽有所减少,却仍然屡见不鲜,而我也正好利用这一契机让”不讲卫生”的学生为我送来”神奇”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