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一村一”《农村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分析与探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1-15
  • 阅读量82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海南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开设农村行政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两个专业。其中,《农村环境保护》是两专业均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对加强学生树立农村环境保护观念、积极保护农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并结合专业学科特点,详细分析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关系,寻找适合本课程最佳教学方法。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教学方法;课程内容


  作者:赵峰,李欢(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农林医药科技学院;科研处,海南海口570208)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2004年正式启动的惠农项目,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系统为农村一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2008年海南广播电视大学紧随其后也正式启动该项目,开设农村行政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两个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有:《农业推广》《农村环境保护》《植物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新技术》《农村政策法规》等。其中,《农村环境保护》是两专业均设置的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为交叉型学科,内容涵盖生物学、农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内容。探讨该课程讲授方法、界定其讲授内容、增强其培养效果,对“一村一”学员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一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之间建构关系分析


  (一)学生基本素质情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一种真实生活的应用,学习者是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事实信息的记录者,教师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媒介[1]。”教师在讲解知识前,有必要对学员基本情况进行了解。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近年来有关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一个重大项目,其最终目的是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才需求问题,为农村第一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招生实行自愿报名,村委推荐,免试入学方式。原则上每年每村至少招收一名大学生。生源来自农村,学习离不开农村,毕业后服务于农村,学员绝大多数在职,或务农,或务工;有技术人员,也有管理人员,居住分散,工学矛盾突出,且学习起点不同,学习动力各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2]。


  (二)课程内容与培养对象关系分析


  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要求,课程内容设置需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和整理来获取和建构自己知识结构。


  《农村环境保护》教材内容涵盖学科较多,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和取舍。教学内容取舍标准应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原则,贯彻少而精教学思想,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把重要理论观点、各主要问题之间逻辑联系交待清楚,整合出一条清晰、简练而系统的基础知识主干线,做到简与繁、略与详恰到好处,留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思维空间,吸引他们课后自主地深入研读和积极思考,加深对问题理解,从而达到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目的。如第三章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可用3学时或更少时间讲述;而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的认识及防治要重点讲述。在对一村一大学生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有较全面了解基础上,有目的、有选择性的讲授课程内容,突出重点,结合实际应用讲解[3]。


  (三)课程内容与农村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分析


  《农村环境保护》教材内容涵盖了目前农村环境中存在大部分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常规方法。如水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与控制、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这些内容与农村学员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实践加之系统的理论学习,学员很容易体会本课程的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依据教材,更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在讲述《农村环境保护》课程时,适当介绍海南农村环境相关现状,海南资源被破坏严重程度,如海南省热带雨林面积50年间减少92%;红树林面积减少50%;珊瑚礁破坏严重[4],土地荒漠化危机沿海市县粮食生产等,有利于学员对农村环境现状的全面认识,牢固树立农村环境保护观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合理保护农村环境,使课程在内容设置环节很好的与农村环境保护需求相吻合。


  (四)课程内容与课程安排之间匹配分析


  《农村环境保护》课程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规定,课内学时为90学时。教材采用合一型,含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在教学环节中,电视课是本课程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面授课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音像教材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但就目前情况而言,电视课及音像教材是无法保证定量完成的。因此,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由于学员工学矛盾突出,教学中需在面授课环节加大教学力度。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面授课程基本安排如下:首先讲述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简单讲述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其次讲农村能源开发与环境;重点讲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串联课程内容;最后讲述农业环境监测与环境标准,清洁生产与绿色食品概念。督促学生抽时间课下观看电视课和录像教材,这样既可保证对该课程系统讲解,使学员对农村环境基本情况、污染状况、治理方法及废弃物利用有初步了解,又不会因为课程过多给学员造成一定负担。


  二教学方法优化探讨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和。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真正学到知识,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利用PPT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直观地表达课程内容


  PPT课件可具体、直观、生动地表达抽象的现象,促进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板书能从视觉上强化知识对学员的刺激,有利于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即使在多媒体教学方兴未艾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板书也不可能被幻灯、投影等所完全取代,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课堂上应使用PPT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能充分发挥PPT课件具体、直观、生动的教学作用,又可体现板书在视觉上刺激和强化学员对知识理解和记忆,让学员手、眼、耳、脑并用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农村环境保护》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可将教学情境生动丰富的展现在学生眼前,适当加以板书强化知识内容,充分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准、更好、更快、更深的把握教学中难点、重点。例如在教授“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章节时,学员对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理解模糊,笔者用PPT展示了“生态球”画面,并分别展示森林神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画面,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含义。再如在教授第五、六、七章“大气、水和土壤污染与防治”时,用PPT分别展示燃烧的秸秆、江河死鱼成片、土壤中溢出水银等画面,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与此同时应用板书提出如何防止农村环境出现污染、如何处理污染等问题,引导学员自觉思考应对措施与方法。


  (二)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优化学习内容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网络资源以其自身功能性、趣味性,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为一体,课程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使课程学习具备更多拓展空间,最大限度满足学员感官需要,唤起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第八章“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链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远程教育网资源库中《农村环境保护》教学资源,可以查看环境污染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使学生在一幅幅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破坏导致各种灾难画面中,切身感受到环境保护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师还可利用监控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应用教学网络辅导功能,给予学员必要学习提示。


  (三)开展微课与翻转课堂互动教学,增加教与学主动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互动过程。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高效率进行的外因保证;学生是互动的主体与目标,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内因条件[1]。


  “一村一”学员学习背景复杂,但他们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对课程内容学习可起到良好促进作用。例如在教授“农村能源的开发与环境”章节时,涉及到“生物能的生物化学转换技术——沼气发酵技术”。海南具有发展沼气的气候优势[5],很多学员村里已经安装了沼气设备,有些学员本身就是各个村镇沼气安装负责人,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了解沼气,笔者除让学员观看“沼气池的建造和管理利用”视频外,让沼气安装学员讲解了沼气的发展现状及沼气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不仅使学员理解加深了沼气的开发利用是解决农村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提高了各位学员学习积极性。


  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农村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讨,目的是让学员能在理解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树立牢固的农村环境保护概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