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论文范文云集(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5-16
  • 阅读量60次
  • 评分0
  • 0
  • 0

  导读:教育管理论文应该如何写作?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第一次写作的作者来说,应该都是尤其迷茫和无措的吧,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写才好,本论文分类为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教育管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现状与优化策略分析


  摘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成效事关高校未来发展,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互联网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化社会的呼唤,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是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从教育管理信息化内涵入手,探讨了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对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认识不清、规划不足、优质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之后通过文献分析借鉴国内外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经验,从不同的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即提高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加强对优质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旨在为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效;策略


  一、新時期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高校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以及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从而更好地适应高校管理工作的需要。


  第一,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精准化管理。高校传统教育管理大多是采用统一管理的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性格、能力素质、成长环境等差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而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可以使用大数据等技术调查、汇总学生校内学习平台使用情况、学校官方微博留言信息等,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能够帮助管理人员进一步把握学生的行为方式,从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区别化的管理,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更为精准化。


  第二,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使教育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在做出管理决策时一般是根据被管理者的普遍情况以及以往的管理经验得出结论,容易出现经验主义的情况[1]。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既往的经验也不一定适用当前的情况,进而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教育管理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数据库内的信息做出更为合理与科学的管理决策,制定出更符合学生与教师发展需求的教育管理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


  第三,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效率。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高校教育管理决策的确定、实施需要经过层层落实,一旦中间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影响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加之对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的关键,使得问题未能及时得到解决,造成教育管理工作效率低下[2-3]。在信息化环境下,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发布管理决策,并对决策实施环节进行监控,使教育管理决策可以顺利实施。同时,教育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系统内被管理者的各项数据及时调整管理制度与手段,帮助被管理者完善自我,加强其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理解,从而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效率。


  二、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要想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领导以及教育管理人员就需要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内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需要认识到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从而树立新的管理理念。然而,当前不少高校的领导与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管理工作中简单运用信息化软件,没有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管理信息化所起到的引领作用。由于高校领导与教育管理人员的认知偏差,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一些学校就盲目地引进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大量添置计算机,却没有考虑所引进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否与本校实际情况适配[4]。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高校领导以及教育管理人员仍停留在传统管理理念上,片面地认为当前教育管理手段可以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加之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前期需要投入资金去购置硬件与软件设施,而高校自身教育经费有限,这就使部分高校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望而却步。同时,多数高校教育管理人员也并未进一步学习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管理理论,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要开展信息化建设”、“如何实现信息化建设”等问题。


  (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规划


  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高校对此进行细致地规划。高校是由各个学院(系)以及不同级别的部门组成,不同学院(系)以及部门的业务需求各不相同,且这些学院之间是比较独立的。如果每个学院(系)内部都有单独的网络系统,这些系统都有自己的物理服务器,而服务器的运行与维护成本较高,浪费了高校资源。尽管高校普遍建立校级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等系统,但由于系统功能设计不合理,无论是学生选课、查询成绩还是教师备课、上传数据等都需要登录不同的系统进行操作,可能需要进行多次身份认证,操作流程繁琐,也增加了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因为各个系统并未完全联通,所以相同的文件数据等可能有多个版本,不同部门所拥有的文件数据版本可能存在差异,文件数据不能及时共享,影响了部门之间工作的对接,而且也使得一些部门需要额外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更新系统内的数据,增加了管理成本[5]。究其原因,大部分高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地规划,没有对现有的各个系统数据与业务需求进行整合,没有结合“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各个部门业务流程梳理与再造,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和数据仍无法及时共享。


  (三)优质信息化教育管理人才匮乏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需要懂管理、懂信息技术、具有教育管理经验人才的支持。当前,一些教育管理人员虽然从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多年,但由于年龄较大、认知功能的退化,不懂得也不愿意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教育管理理念与手段,信息化素养与能力偏低。另有一些教育管理人员是从教学岗位上转行过来的,对信息技术、信息化组织结构的建设不够了解,也不具备研究与熟练使用教育信息化软件的能力。


  在信息化教育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经济使用原则等思想的影响,高校对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从培训内容上来看,培训内容仍以教育理论、管理学理论为主,信息技术的理论以及实操练习较少,教育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并未得到明显提高。从培训方法上看,即使一些高校认识到教育管理人员信息素养低的问题,在岗位培训中也增加了相关的培训内容,但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管理理论的教学仍以说教式培训方式为主,管理人员在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仍难以熟悉地操作信息软件、信息化管理不够专业。


  在人才引进方面,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内部选拔的,外部聘用的情况相对较少。同时,一些高校综合实力、薪资待遇相对较差,对社会上优质信息化教育管理人才吸引力较低。即使从外部聘用了优秀人才,但由于教育管理部门中老员工数量众多,且多数工作都由老员工去完成,优秀人才在岗位上无法有效发挥其价值,会影响其工作的自我效能感。长此以往,高校难以留住人才[6]。高校优质信息化教育管理人才匮乏很大程度上是以为高校为优质人才提供的待遇偏低、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等。


  (四)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滞后


  当前,多数高校出于资金、技术等因素的考虑,并未全面引进先进的、适用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而现有的信息系统稳定性不强、功能单一、系统内部资源难以实时共享,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对于一些办学实力较为薄弱的高校而言,这些小高校由于资金不足,办公电脑尚未配备完全,更别说引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从已经购买了成套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高校来看,所引进的信息系统功能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需求仍有着一定的出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一般情况下,信息系统的开发商大多是根据高校教育管理普遍的需求设计软件功能与运行框架,与高校实际情况存在一些出入。高校熟悉教育管理工作内容,企业掌握着相应的开发技术,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二者想要开发出对高校定制化的产品仍有不少阻碍。另外,市场上的一些针对高校开发的管理信息软件仍不成熟,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网络风险也较高,而现有的部分抵御外部网络攻击的能力较弱,高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信息泄露的风险。高校资金不足影响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而企业出于成本的考量以及市场风险的考虑也不愿意积极研发适合高校的信息管理软件,这是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滞后的重要原因。


  三、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针对上述问题,作者认为应从意识层面、规划层面、人才建设层面、管理工具层面以及校企合作层面入手。


  (一)树立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理念


  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校领导、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转变教育理念,需要客观地认识到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高校校长等领导是高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决策者,需要具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优先意识,合理配置财力、物力等,带头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应该加强对高校领导的培训,定期组织学校领导以及各个学院的院长等参与专题讲座,让其认识到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突破性变革,提高其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培训的同时也应该在内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领导对教育信息化观念认识到位。


  (二)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


  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高校以长远的目光去设计、规划这项工程,使教育管理信息化目标能够尽快实现。高校如何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校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从而更好地指导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发展战略中,比较重要的两大部分是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以及决策问题[8]。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高校应该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与分配机制,利用校友会、外部投资等方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根据“去行政化”以及《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构建多方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由于我国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经验,这就更需要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对系统内各个要素进行科学的设计,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例如资源分配、校内外合作中利益划分等问题,使学校领导、教育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


  (三)加强信息化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因此高校需要重视信息化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已有的教育管理人员,高校可以通过“传、帮、带”让教育管理人员结成对子,让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员指导经验、技能欠缺人员,帮助其尽快掌握信息化教育管理技能、学习新知识,提高管理队伍整体水平[9]。高校也要重视现有教育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利用教育管理人员业余时间组织其前往其他高校参观、学习,与其他学校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学习经验。


  四、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推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化教育、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举措,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精准化管理,能够使教育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可以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效率。针对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认识不清、规划不足、优质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高校领导、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管理主体需要客观地认识到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学习,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思路;高校需要重视信息化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加大对优秀信息化教育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积极寻求与优质企业合作,进而推动高校长远健康发展。


  第2篇:大学生教育管理有效运行机制的探索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革新和时代的进步,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校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管理体制,以学生为本,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践行“科学育人”的理念,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和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教育体制;大学生;管理体制


  大学生教育管理应以管理为主,引导为辅,了解现有的教育管理制度运行的现状,明确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地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地管理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主要三个方面对建设大学生管理有效运行机制进行了探索。


  一、建设大学生有效运行机制的重要性


  在世界日益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因此国家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格外看重,那么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设也就大有可观。教育管理机制,不仅是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关乎每个学生未来的发展[1]。有效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能够不断推进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全面满足学生日益变化的需求,充分调动其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对推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大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运行现状


  建立符合时代进步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既要借鉴当前我国现有的大学教育管理体系的优点,也要分析出其不足之处。同时也要探索社会和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和改革教学体系。扬长避短,不断创新,才能有所进步。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总体而言,虽然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但也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1)高校管理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学生所具备的权利因各校管理水平的差异而不同,在某些情况下,学校并不能保证学生的权利正确和实时执行。(2)高校制定的学生管理规定不严格,或者出于学校和学生对制度理解的不同,当出现问题时,意见产生冲突,难至统一,极大影响对学生的教育。(3)学生在校行使拥有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这既属于高校管理范畴,也属于社会法治范畴[2],学生事务繁琐,高校很难正确区分责任,这就大大增加了教育管理的复杂度。(4)学校和学生沟通不到位,很多学校只是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对其实施情况和所取得的效果关注程度不够,学校管理人员只是站在自身的角度上做出相关的决策,而未能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其发展的真正需求,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进步。


  三、高校建立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方案


  (一)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当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日益方便人们的生活。高校也应该利用其优势,不断优化教学管理机制[3]。比如,大数据是这两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基于大数据的有效决策和判断,能够准确分析事物现状和预知未来发展趋势,让人们以更加有效地方式开展下一步工作。高校可以在教学管理体制中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学生日常学生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掌握学生兴趣和需求,及时作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决策。同时,现在各种在线教育软件和网站层出不穷,老师和学生可以摆脱传统的只局限于教室的学习方式,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答疑解惑,探求真知。


  (二)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教学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高校要想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必须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身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首先,学校要根据学生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维,优化教育手段。其次,要加强对学生权利的保障,引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使用和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管理过程中,从而促进高校的同步发展。然后,在提升学习实践能力的同时,高校也要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可以将人文主义的精神贯彻到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中,引导学生以德树人。


  (三)构建互动发展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大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应该是以高校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为体现,以谋求共同发展为目的。学生处于高校为其营造的环境下,能够主动表达自己发展的意愿并积极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4]。这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环节的有效互动,老师负责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学生在听取老师之言后,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需求,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2)校园法治建设的正确落实,学校出台一系列的条例,以及向学生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旨在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利益。学生当主动学习法律常识,遵守相关规定,有问题及时和学校反映,以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3)强化专业实践,专业实践能力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5],学校要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注重自身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应当自知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在社会立足的关键。(4)建立学生意见管理体系,学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况或者想要提的意见以邮件的方式发送给学校相关领导,学校领导根据学生反映的内容及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或予以思考以不断优化教育管理体制。为了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校也可以将学生每次所提意见及处理结果都公示出来。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大学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设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各大高校应该立足于当前实际的情况,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建设教育管理有效运行机制的方案并进行科学合理地实施,致力于为学生打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以不断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