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教育生态资源在英语专业改革中的运用——以陕西理工学院翻译课程为例

  • 投稿魏大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337次
  • 评分4
  • 21
  • 0

张俊

(陕西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为克服同质化危机在教学中引入差异性教育生态资源的必要性,然后以陕西理工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为例,阐明了运用和开发地方差异性教育生态资源是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克服同质化危机、实现错位竞争、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学科专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差异性;教育生态资源;地方高校;英语专业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6.026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058—02

基金项目:2014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差异发展的英语卓越人才生态培养模式研究》(SGH140744)。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张俊(1975— ),女,陕西汉中人。陕西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翻译,翻译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社会对于优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仍然强劲。然而,根据麦可思研究院调查,自2010年以来,英语专业连续出现在本科失业人数最多的前10个专业中。当反思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研究发现:在全国已逾1000所开办英语本科教育的高校中,人才培养呈现出“多种形态一样化”的局面;在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中,无论是综合类、外语类、师范类、理工类高校,职业技术学院,还是民办院校,在成长诉求上追求“高、大、全”者居多,课程设置同质化,并且赶时髦、大杂烩的现象很普遍。众高校英语专业“弱项未强、强项丢失、特色全无”的培养模式导致了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结构趋同,这当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优质英语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克服同质化危机、实现错位竞争对于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已是迫在眉睫的改革任务。

一、英语专业改革中引入差异性教育生态资源的必要性

一边是大众化人才高居失业排行前列,一边是优质人才需求递增却供应不足,这促使教育界清醒地认识到:向社会输出的人才质量必须与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保持一致,必须坚持英语专业优秀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英语专业教育虽然都是同一种外语作为教学客体,但教育环境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受教育者条件不同,这些现实的差异必须面对。只有不同类型高校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开发、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资源,走特色发展之路,各校间才能实现错位竞争,英语专业教学才能克服“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危机,全国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才能走出就业困境。在当今充满竞争的高等教育场域中,追求全国英语专业教育的生态平衡,其实质就是实现差异性现实基础上的平衡,让差异性教育资源发挥积极、正面的效用。

对于各地高校而言,其所处的区域地理资源环境、 经济文化产业特点各不相同,开办英语专业的历史积淀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享有的教育生态资源必然存在差异。如何能整合校内外、院系间、院系内部的优势教学资源,为英语卓越人才培养所用呢?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开发特色课程体系是高效的路径。

二、差异性教育生态资源在特色翻译课程开发中的运用

(一)构建地方教学资源语料库,开发特色翻译课程体系

汉中地区以两汉三国文化、汉水流域文化著称,位于该地区的陕西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结合区域经济文化特点,将其文史哲方面的本土资源进行发掘利用,在开发特色翻译课程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

该院翻译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互助合作,搜集整理出自己所承接的来自本地企事业单位委托翻译的材料,建立了一个地方教学资源语料库,将这个语料库中的英汉对照平行文本放到共享空间,以供相关教师翻译教学使用。其中主要包括《汉中民间文学英汉对照》、《汉中民俗》、《魅力汉中》等书,《兴元湖片区建设项目招商系列》、《美国南加州先锋大学生访问交流致辞》、《陕西理工学院学生求职信》、《陕西理工学报目录及摘要翻译》、《汉中旅游景点翻译》、《汉中美食英译》等文本。这些文本均来自真实案例,采取英汉双语平行对照的方式收入自建语料库。这个语料库的建设一直保持着动态更新:一是添加更多双语文本,二是上课之后改进原有英语译文的不足。

该院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共11门,分三个模块,即专业必修课、翻译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课包括笔译和口译课;翻译方向课程包括翻译概论、文史哲翻译、实用文体翻译、应用文体学、导游实务、笔译实务、商务翻译、旅游英语、口译实务等九门课程;专业选修课有翻译名家赏析。专业必修和选修课向全体英语专业学生开放,其他九门课程仅向翻译方向学生开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取自建语料库中的内容。

学生先接触到语料库中的中文文本,在相应章节结束之后,其对应的英文文本也会提供给他们作为参考。学生反映:第一,这些中文文本让他们了解了汉中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历史和现状;第二,这些对应英文翻译文本在他们与老师交流合作翻译后更新,这使他们颇具成就感,对其反思改进翻译弱项、培养翻译能力大有裨益。

(二)运用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翻译教学模式

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再进行传统学科型知识传授和点状技能训练,而是按照翻译工作过程的步骤组织教学。从明确翻译任务开始,然后依据人力制订翻译进度和分配任务,当任务初步完成后,就译文中用到的策略、方法、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然后学生进行修改后将译文提交教师,教师评价后进行反馈和点评,并要求学生进一步改进译文。这五个步骤对应专业翻译员真实的工作步骤:接受任务、安排计划、实施翻译、提交译文、用户使用后总结。这五个步骤的译文产生过程具有程序化团队合作的特征,它是学生将来从事翻译工作的全过程的预演,可以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翻译能力和职业能力全面、协调地发展。

(三)拓展差异性教育生态资源的可利用空间

首先,结合我院师资特点,可以联络其他教师参与收集更多的本土文本,开发更多双语语料库利用方式,比如编写翻译案例教程、案例文体阅读教材。

其次,结合本市区域经济文化特点,开发本土文化翻译课程,可以充分利用文史哲方面的本土文本,设置为翻译专业限选课,例如“两汉三国文化翻译”、“汉水流域文化翻译”。

再次,采取校内校外合作方式,聘请本地应用翻译行业专家讲学,丰富本地翻译案例文本;与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让学生有机会进入翻译现场,有机会拿到翻译任务,进行更多的翻译实践,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实力。

最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装入实时更新的语料库资源,借助网络扩散教学内容。学生在求解翻译问题时,可以借助网络互动,教师也能参与其中,这样能够“确立学习者在翻译问题求解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翻译学习的生态效度”。

本研究主要对陕西理工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如何开发利用地方差异性教育生态资源进行了介绍,研究认为:运用差异性教育生态资源的英语专业特色课程结合了区域地理资源环境、经济产业特点、历史文化特色,有助于地方高校克服人才培养同质化危机的问题,有助于各地高校实现错位竞争、落实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从长远来看,由于实时更新发展的差异性资源也是学科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必然对实现英语学科专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国层面的英语专业教育的生态平衡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银全,王菊芳.改革我国高校翻译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王银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外语界,2008(2).

[3]王爱琴.基于本土实用文本的翻译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2009(4).

[4]李瑞林,贺莺.学习科学视角下的项目翻译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1(1).

[5]王秀萍,王爱琴.地方性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讨[J].台州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