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 投稿韩东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303次
  • 评分4
  • 23
  • 0

徐晓燕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四川广元628017)

摘要:教学质量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还有很多。因此,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力求为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82—02

收稿日期:2014—01—23

作者简介:徐晓燕(1975— ),女,四川广元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德育。

所谓教学质量是指“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双向互动形成的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的优良的教与学活动的效果”。[1]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科学规划和建设的根本体现;从育人的角度来看,教学质量则是培养人才达到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因此,本文就目前制约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瓶颈进行分析,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手段和措施进行思考,以期对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

一、制约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分析

(一)教育理念存在误区,对高职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发展职业教育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要求。然而,在社会普遍的认知环境下,许多人甚至许多新兴高职本身,对高职院校的理解仍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片面的认识会潜移默化地打击高职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加了教学质量提高的难度,而且影响到整个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这无疑是一种具有连锁反应的恶性循环。

(二)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取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尤其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如何创新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真正地让学生“入耳”、“入眼”、“入心”,并内化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摆脱传统的单纯“兴趣导向”、“灌输式”等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教学资源更新迟缓,难以满足现代化高职教育的需求

一般意义上,我们理解的教学资源是教材、教学素材、题库、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疑难解答、资源索引、网络课程等资源的总和。[2]教学资源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辅助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高校也已逐步走上信息化、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的发展轨道,但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忽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难以发挥改进教学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基本上采用的是“指标量化”模式, 这一模式通过将价值取向固定于指标体系,具有强调指标体系的可测性和行为化、追求数量化的酌定和结果、强调评估的客观性和精确性等特点。[3]不可否认,这种教学评估模式在克服教师课堂授课的主观性,保证知识传授的系统化、规范化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良好效果。但是,正如荀振芳教授在《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一书中提到:“从教学规律上讲,越是高层次的讲授形式,就越具有内在的体验性、自由性、深刻性和独特型,这恰恰反映了大学的学术特色和教学性征,而评价的简单量化、随意肢解、硬性统一标准是与这个精神相背离的,那些真正受学生欢迎的、具有很高水平的教学是不会局限于这些评价标准的束缚和要求的”。[4]因此,如何使教学评估体系成为一种科学、合理的监控系统,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理顺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做好提高教学质量的宏观规划

通常,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领导集体、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文化建设等。只有全面理顺这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结合,平衡发展,才能达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首先,高职院校的领导层要树立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政绩观,不能仅仅把精力投放到如校园基本建设、课题立项等能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工作上,却忽视了校风学风、发展理念、校园文化等不能快速见效但有长远意义的工作。其次,教学团队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力军,要积极发扬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优良品格和职业精神。当然,这与相关的聘用机制、激励机制、培训机制以及教师个人的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再者,要重视课程体系的开发,结合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力求将课程体系从学科型教学体系转变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中来。最后,要将校园文化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重视学校的内涵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说是一个高校软实力的反映,具有塑造价值观的功能。综上,只有使诸多因素保持平衡发展,避免“短板”效应,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二)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手段

研究得知,传统的课堂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实效性很低。为此,某些高职院校推陈出新,研究出“三位一体”教学法,即:课堂中学习,实践中体验,环境中熏陶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位一体”教学法,一方面,坚持从高职学生重技术轻理论、强感知弱理性的普遍特征出发,贴近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坚持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实践创新的现实需求、与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与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相结合,突出职业性、特殊性和实效性。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注重从课堂学习、实践体验、环境熏陶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规划,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于一体,使显性教学、内化体验和隐性影响相结合,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内化为动力,外化为行动,从而增强教师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完善高校课堂教学评估体系,构建教学质量监测机制

课堂教学评估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监控系统,是高校质量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5]首先,一方面,应当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专业特色、学时安排等因素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具体情况具体制订。另一方面,应当对教师本身做出一些规范性要求。其次,要探索制订公正科学的评估程序,包括校系各级领导、督导、教师、学生之间的协同监测机制;考核问卷的设计问题;学期考核结果的公示问题、奖惩机制问题等。再者,要充分利用考核结果,定期进行反馈和改进,以保证教学质量监测机制的长效性。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具体要把握好这样两个原则:一是及时性原则,评估结果要依照程序逐级报送各级院系领导,以便于对一些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二是针对性原则,不同学校的相关考核形式不尽相同,同一学校的不同院系也各有差异。因此,在学校整体的宏观考核体系下,评估结果的处理和反馈要依据院系的具体情况而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艳,张玉武.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5(5).

[2]李雁翎.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J].中国大学教学,2010(8).

[3]黄伟绨.教学评估及其在高校教师职务评聘中的应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4).

[4]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5]周阳,段华洽.浅谈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