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 投稿张十
  • 更新时间2016-04-25
  • 阅读量776次
  • 评分4
  • 49
  • 0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具激发想象,培养创新品质的学科。如果语文教学多培养一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那么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因此,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势在必行。 
  一、诱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1.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 
  教师要关心学生,赏识学生,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生命激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学习的价值。在爱的阳光下消除一切烦恼、困惑、胆怯,引发其内心深处的天真无邪的本性。唯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的创造心灵才能被唤醒,创新潜能才能被诱发。 
  2.要关爱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 
  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需要,不希望别人把他们当孩子看,而要求尊重他们。有些孩子的思维与众不同,但看似“离谱”之中也许包含着独辟蹊径的思路,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千万不要埋怨责怪,冷嘲热讽,而要“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做法。惟有如此,孩子们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闪烁。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创新的首要条件,是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发掘潜能,激活思维。这样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牵”为主的串讲、串问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去发现问题,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之后的无限乐趣,激活自身学习的潜能。当学生有了积极性,主动投入时,即便是重复别人的活动,也必然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 
  我们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创造条件。解救孩子,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期望: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有了这些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2.要切实凭借语文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我们的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如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等,这些充满创新品质的人与物,必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 
  学生能否求异、创新,关键在于教师的鼓励、启发、诱导。如《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定势思维,柔弱的小羊必定成狼的腹中之物,为了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教师启发学生:“狼是不是一定会把小羊吃了呢?”经教师一点,学生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有的说,狼向前一扑,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有的说,狼向前一扑,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死了;还有的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它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躲过了这场劫难。孩子们把自己的想象和希望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3.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阵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习作练习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平时已经读了不少科普、科幻作品。习作课上,我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再大胆地展开想象,撰写了《五十年后……》。孩子们插上了翅膀,遨游在想象的海洋里:五十年后,同学们身穿空调衣,脚穿着气垫鞋,驾驶着太阳能气垫船一同去看望依然“年轻漂亮”(学生说是使用了“返老还童霜”)的老师……通过幻想、联想,激发学生想象,开拓想象的空间,以读写实践为载体,切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建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 
  课内的阅读、作文训练固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然而仅仅凭借40分钟的小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向课外拓展,用课内学得的方法大量阅读、学习课外书籍,边读边想,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拓宽思路,开阔视野。 
  同样,课外的语文活动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学生爱看新闻、听新闻,每周收集新闻成了孩子们的乐事。从收集到编辑直到召开新闻发布活动,都由学生“一手操办”,开展课外语文活动,让学生当主角,给孩子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如利用班队活动课,举行诗歌朗诵会、小记者采访活动等,从提出整体设想到推选主持人,都由学生提出方案,教师只是从旁指点、协助。这样,从策划、组织到具体操作都由学生自己商讨决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便能充分得到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