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查-黑金-撤销,山西煤检站退出历史舞台

  • 投稿我最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919次
  • 评分4
  • 41
  • 0

本刊记者/赵晓秋 综合报道

201.4年12月1日凌晨,煤炭大省山西运行了30多年的1165个煤焦管理站(俗称煤检站)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煤检站在建立之初,对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抑制资源流失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随着其管理与收费权力的扩张以及监管的缺失,煤检站私自放行“黑车”、收受“黑金”的现象日渐严重,导致“撤销煤检站”的呼声高涨。煤检站,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诞生记

据可查资料显示,早在1982年年末,山西省内便已经有煤检站。当时,山西省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乡镇煤矿数量猛增。众多乡镇煤矿之间的无序竞争、压价竞销致使煤炭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山西省每年都损失大量的煤炭资源与税收。

为了抑制资源流失,山西省政府决定从煤炭运销环节人手,加强治理整顿,于1983年10月成立了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其主要职能是承担山西省地方、乡镇煤炭的销售和管理。与此同时,煤检站作为执行煤炭公路运输管理的主体,开始在山西省内推行、建立。

山西省最早建立的煤检站就是在路边搭一个窝棚,监查过往煤炭运输车辆,截流那些没有正规手续的煤车。随后,煤检站开始慢慢地购买土地,建立固定资产。

煤检站设立之初,只有两项收费任务:一是向用户收2.5%的服务费,二是向煤矿收1.5%的管理费。两项费用加起来,大约一吨煤炭收几元钱。缴费之后,煤车拿上相关票据,便可一票通行出省。当时,煤检站对于规范山西煤炭市场秩序、抑制山西省内的资源流失起到了一定作用。

1984年,山西省对煤炭销售开始施行“统一合同、统一结算、统一票据、统一调度、统一价格”的“五统一”政策。1986年,山西省又下发了《关于加强煤炭产运销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公路外运出省煤炭的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强调对省内煤炭买卖的管理。

在随后的20余年内,尽管煤炭税费几经变迁,山西省内煤炭公路运销体制的核心始终被煤运公司牢牢地掌控在手中,并围绕煤检站形成公路煤炭运销管理体系——用煤单位不能自行购买煤炭,须参加山西省内的订货会与省煤运公司签订订货合同并缴纳定金;省煤运公司拆解合同到各市县,用户向煤检站缴纳剩余价款获取票据后,才能去煤矿提煤;运煤车须通过各级煤检站检查票据后才可以运输出省。合同、票据、站点这样的链条式煤炭运销管理方式,使遍布各地的煤检站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一线检验关口。

黑金记

山西省的煤炭运销包含铁路和公路两种。铁路煤炭运销涉及的票据主要包含基金票、准销票。公路煤炭运销中,除了准销票、基金票外,还外加出省票或地销票。一名山西省贸易商曾表示,出省费(内含基金和其他票据)在煤炭行情好的2009年,最高收到过每吨150元。不管是出省票还是地销票,最终都会由煤检站查验补征。于是,手中统揽了管理、销售与定价大权的煤检站逐渐变了味——不仅所有出省的公路都设有煤检站,每座县城的公路出口处也由煤检站把控,监测过往运煤车辆,没有相关票据煤车就走不了。同时,煤检站的收费种类也逐渐多了起来,各种收费名目有三四十种。煤车过煤检站,每吨煤要缴上百元钱。因此,煤矿对于煤检站颇有怨言。

随着手中的权力逐渐膨胀,一些煤炭运输公司、管理检查人员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租,而一些私人煤矿、煤车司机则跳过煤运公司,与需求量相对较小的企业直接对接,煤车从煤矿拉上煤炭时没有票据,通过贿赂煤检站的工作人员出县、出省。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原本为了“卡住没有正规手续的煤车,断掉违规开采者的财路”而设立的煤检站变成了“倒卖票据、报号通关、吃拿卡要”的“二道贩子”。“不紧不慢,三天一万”,这是外界对煤检站放行“黑车”、收受“黑金”的讽刺。而事实甚至比外界传言更为触目惊心。

2014年11月23日,山西省大同市通过当地纪委发布处分通告,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大同有限公司下属的4个煤检站通过“收黑钱放黑车”,6个月时间内非法收取放车款共计3500余万元。目前,这4个煤检站的4名站长已被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3名副经理被严肃追究责任,另有35名涉案人员分别受到党、政、纪处分。

谢幕记

为遏制煤检站放行“黑车”、乱收费的现象,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山西省一些地市就成立了煤炭稽查队并在煤检站旁设立稽查站。此后,“黑车”利益链条上的人就开始找人监测稽查队的动向,从国土局门口、稽查队所在地一直到煤检站、煤矿,一路上的所有位置都有人放哨。只要有稽查队员出现,从煤检站到煤矿,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在确保一段时间内没有稽查队员检查后,煤检站的内应便会关掉煤检站的监控设施,安排“黑车”在短时间内集体过站。

在一些稽查队员被定向“看护”或“落水”的无奈下,为了弥补稽查的不足,2007年,晋城地区成立小分队,将权力分开:煤检站负责煤车去拉煤时开票,煤车出站由小分队负责验票,稽查队在煤检站之间进行交互检查。

2008年7月,山西省政府又出台“十关闭”的60号文,对非法和资源枯竭煤矿进行大规模关闭。2008年9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23号)的下发,标志着整合重组大幕正式拉开。此后,数千私人煤矿逐渐消失,“黑车”的数量也大幅减少,这让煤检站面临是否继续存在的问题。

除了容易滋生腐败,近两年来煤炭价格的不断下滑也将煤检站推上了应该谢幕的关键点。

2004年,中国煤炭行业进入黄金期,…西省煤炭行业实现利润75亿元以上,此后持续呈上升趋势。2008年,这一利润值达到320亿元。5年后的2013年,这一数字陡降至232.28亿元。2014年以来,煤价跌幅进一步加剧,煤炭行业的亏损面已经超过70%。为减轻煤企负担,自2014年7月1日起,山西省开始大规模地在煤炭行业开展清费立税工作,取消、降低、规范24项涉煤收费项目。

山西省省长李小鹏曾在第二届晋商大会上表示,通过启动煤炭公路运销体制改革,预计可为企业减负130亿元。

随着山西省煤炭生产管理的日益现代化和清费立税工作的全面开展,各类煤检站点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山西省朔州市煤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从2013年起,煤检站就几乎不再收取什么费用了,基本上都是在亏本“空转”,提供免费服务。

2014年12月1日凌晨,山西全省的1165个煤检站点终结了30多年的历史使命,全部撤岗、撤人;12月31日前,省内各类公路煤炭、焦炭检查站以及稽查点的岗楼、挡杆等设施要全部拆除。煤检站的撤销对于员工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消息。山西省所有煤检站撤销后,仍有超过3万人等待分流。而这3万人中,有很多人是临时工,其中一些员工的临时工身份超过了20年。

(据《每日经济新闻》《中国经营报》、新华社、中国在线、经济参考网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