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能岗匹配的提升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1-05
  • 阅读量44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高职院校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面向市场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岗匹配是保证高质就业的关键之一。文章围绕人才培养能岗匹配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标准要求,展开相关研究。


  [关键词]人才培养;能岗匹配;高职


  根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高职高专就业率92.1%,首次超过本科的91.6%。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度、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为46%、42%,与以往相比基本持平,离职率比较高。毕业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能力与掌握的技能与工作岗位的标准难以契合匹配,导致毕业生“学非所用”,离职率较高。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共性能力为主,对具体工作岗位分析的职能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面向岗位以销售、运营推广等岗位为主,对人才的能力标准要求也在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优化能为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优势条件,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本课题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提出人才培养能岗匹配提升的对策建议,为高职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提供借鉴。


  1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能岗匹配的问题研究


  1.1人才培养职业能力与岗位标准匹配衔接“错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通用的共性能力为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多是为了通过考试,实践过程中的特色职业能力培养力度不足,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准确对接工作岗位标准。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较低,能岗匹配的衔接错位造成人才和工作岗位的不匹配,即使毕业生入职也会影响其在用人单位的长期工作发展。


  1.2人才培养缺乏就业实训师资


  高职院校倡导“双师型”建设,理论指导教师兼备技术技能型知识,或者辅导员兼任就业指导老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师资指导水平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真正的就业实训指导师资力量仍然较为缺乏。在学校层面对就业实训指导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学生的就业实训指导工作处在较低的位置上,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养成良好职业习惯和锻炼实践能力。


  1.3提升人才培养能岗匹配的实训条件有限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训内容与工作岗位实际操作联系不够紧密,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仍以传统案例分析或情境模拟的上机操作为主,未能针对工作岗位标准要求开展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实训教学内容没有融合企业工作岗位的内容,学生的职业能力缺乏培养锻炼,学生综合素质达不到能岗匹配的要求。


  2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能岗匹配提升的对策建议


  2.1人才培养定位工作实际,职业能力匹配岗位标准要求


  高职人才培养能岗匹配主要指两种状态: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可以胜任岗位标准或是岗位所要求的能力该生完全具备,两者的契合匹配是较为理想的状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并结合工作岗位实际要求,高职院校应建立全新人才培养方案,在保证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锻炼的同时,提升职业技能与岗位标准相匹配。


  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扩大成员范围,选择行业名师、就业指导专任老师等人员参与其中,共同开展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等工作。在外聘专家的配合指导下,以提升能岗匹配为重点,开启“校内实训+阶段见习+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以校内实训为主,穿插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以基础技能的锻炼为主;第二学年的两个学期与合作企业开展校内的岗前培训,结合实地到企业的阶段见习工作,以工作岗位内容的完成度为考核标准,全面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在独立工作期间,依个人擅长喜好选择适合的岗位,主动提高自身能力,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提高实训实践环节在课时中的比重,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锻炼。


  2.2增强就业实训师资力量,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在就业指导师资方面:一方面要提高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识,积极开发创新教学指导方法,营造职业训练氛围,在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塑造;另一方面聘请外援,邀请职场人力资源专家对就业指导老师进行培训,面向学生举办就业指导方面的职业讲座等。就业指导课程将职业规划内容融合到课堂中,职业理念宣教得到强化。就业指导课程在保证基础的职业素质教学之外,指导学生养成积极的职业态度与就业观念,提升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


  在实训师资方面:一是强化在校实训师资力量,高水平的教师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前提之一,实训教师在关注经济发展新理念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以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高职院校以培养专兼职实训师资队伍为立足点,选拔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師组建实训教师团队,提高团队中教师的职业素质,从而培养具备职业能力的学生。二是改革实训教学方式,实训情境转换到企业中去或者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开展实训课程,在实训环节学生作为企业员工得到职业技能的锻炼。三是校企合作不仅共同指导培养学生,师资也可互相交流派遣,尤其是企业优选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入驻学校,将企业中的“师徒传帮带”模式转化为在校生人才培养的“导带徒”制。企业培训导师重点在专业技能的学习方面进行指导,弥补校内实训学习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适应能力,提升人员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


  2.3多渠道开发实训实习基地,就业实训情境多样化


  在投入资金支持的条件下,高职院校可以对校内实训场地进行改造升级,建设商务企业运营环境的实训室,如企业运营训练实验室、营销能力训练中心、自我认知实训室等。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实训室,营造逼真岗位工作环境,上下课考勤视为上下班打卡,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景教学与工作岗位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


  除此之外,利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开发校内校外实训场地,贯彻把“企业搬进学校”的理念,将企业的商务运营部分岗位或部分功能引入学校建成实训场地,从企业角度出发,将实际业务流程、项目数据和案例管理信息根植于校园实训平台建设中。合作企业还可通过对学生在校的培训,将实训场所移到企业中,通过阶段见习工作达到实训教学人才培养的目的。实训教学的关注点在于工作的真实体验和实践操作的实用性,强化和锻炼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与胜任能力,达到更好的能力岗位匹配度。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立足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利用当地实训平台寻求合作,加入政府单位主导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联盟基地,或大学园区的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平台等,就近安排学生的实训实习课程,与当地的经济产业发展形成良性融合互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岗匹配度。


  3结语


  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多以就业率的高低来衡量,但是就业后的离职率高低也反映了就业指导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课题的研究在就业导向下,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能岗匹配部分提出合理有效建议,使得毕业生能够施展所学在对应工作岗位上,提升学生的就业获得感和工作满意度。


  [作者简介]袁晓玲(1988—),女,山东潍坊人,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