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市场,传承艺术本质——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潜”规则及对大众艺术认识的影响

  • 投稿蓝调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244次
  • 评分4
  • 20
  • 0

蒋丽莎

(河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消费开始日益多样化,伴随而来的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艺术品以其自身特有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品格,关注度越来越高,因为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又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200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全面启动,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投资市场必不可少的新兴力量,并依靠其特有的艺术特征和经济经营模式领衔全球市场。新闻媒体对艺术现象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热情,使艺术品和艺术家们俨然成为了财富的象征。与此相应,艺术品买卖交易场所迅速生长,画廊、拍卖公司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关联因素提高艺术品价格,正常的市场交易规则被打破,大众的艺术认识也开始变得混乱,已辨别不清艺术的“灵与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艺术市场;市场规则;艺术认识

1中国艺术品市场概述

艺术品市场的四个要素模块分别为艺术家及生产要素、市场体系要素、市场导向性要素、市场环境要素,四要素共同组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这一庞大的系统。同时,在艺术品市场运作过程中,也同样深深的体现出四模块所带来的结构性特征,既相互区隔又相互联系。其中,艺术家是艺术品市场的源泉;画廊为一级市场;艺术博览会和拍卖行是二级市场;还有投资机构和媒介(平面、影视、网络)以及市场所处时代与政治背景、国家政策的影响作用。自2003年以来一、二级市场的特征是高速扩张,反应的结果就是交易总额的大幅度上升。

当前艺术品市场并非是简单的艺术品买卖渠道,而是各种因素参与、互动、博弈的公共领域,就像是一个多方代表出席的“圆桌会议”,与会代表有创造艺术资源的艺术家、发现艺术资源价值的艺术批评家、推广艺术资源的策展人和艺术媒介、运作艺术资源的经纪人和经纪机构(画廊、拍卖行等),以及来自于公共收藏、慈善机构(美术馆、博物馆、基金会等)的代表、形形色色的私人收藏者(富商、政府及艺术工作者等)与大众消费者。他们共同运作着艺术品市场。在运作过程中,艺术家与一、二级市场之间还存在一部分“中间商”,主要从事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家之间的“暗箱”运作,但是这部分“人群”没有相应的场所以及资金实力,只是靠在市场中运作艺术家及艺术品赚取佣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买倒卖”。这种现象的存在也间接说明了国家对艺术品市场缺乏完善的合理的法律规定来规范当前“如火如荼”般“恣意生长”的艺术品市场。

2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潜在”规则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因素越来越多地介入中国艺术品价值,构建了开放、互动的“艺术”年代,如果艺术不能得以传播,供大众欣赏,那么将失去其价值,包括艺术品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及市场价值。然而,由于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政策、法规等不完善,导致市场规则混乱,如同我们经常关注的娱乐圈,参与者多了就会慢慢形成一些“潜规则”。

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秘书长吕立新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到:“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莫过于赝品问题。受巨额利润的刺激,国内不少拍卖公司对赝品熟视无睹,或故作不知,知假拍假。造假、售假、拍假问题已严重伤害投资人及艺术品原创者的利益,影响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可见,如今市场规则的混乱已受到高度重视,但一时国家还未出台完备的法规制约,这种规则的混乱也就依然存在着。

根据对河南地区拍卖公司(河南金帝和河南鸿远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的参观了解。将其“潜规则”的具体表现因素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2.1艺术家“地位”的现实影响

包括艺术家所具有的国家或地方政治职务;中国美协、书协与各省市美协、书协理事及会员身份、高校老师的职称、知名艺术家的亲属、知名企业家与社会人士五大部分。

现如今,放眼望去活跃在春拍与秋拍的拍品中,从高到低排队排,其“规则”就是艺术家的社会与政治地位,而非艺术家本身的艺术地位和作品的艺术价值。艺术家们都在追求着挺进全国(美)展,晋升中国美协、书协会员等,其根源是因为艺术市场中一些“潜规则”的存在。据业内人士透漏“中国美协会员作品(国画)定价为3000—5000每平尺,省美协会员则为1500—3000每平尺,如果在美协里有职位,则价格会翻几番。”

艺术市场兴起时挺进美展为众人所知的当代艺术F4的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方力均为代表的一线艺术家以其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时代价值备受拍卖行推崇,之后出现了一批学院派与美协理事于一身的如何家英、冯远、王明明、李翔、吴为山等艺术家,也备受各大画廊、拍卖行青睐,其市场定价大幅度提升,以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为例,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从2000年每平尺估价2万到2014年每平尺估价近30万。巨大的价格涨幅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与收藏者。而由于当下的这种“潜规则”,使得技艺精湛且具一定艺术价值的“草根艺术家”们无法出头。因为他们关起门来搞创作,没有头衔,没有投资人,没有资金和商业价值寻求运作机构。

2.2画廊的“品牌”效应

画廊经营成果好坏,品牌的影响力决定了艺术家作品的市场定价。画廊作为艺术品市场的一级市场,处在金字塔上端,通常其作用为运作艺术家及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通常情况下,通过展览、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吸引消费者、投资者以及私人收藏者等。因此,其经营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艺术家及艺术品的市场价值定位,通常,大家潜意识里会信赖以及欣赏口碑、品味以及经营状况突出的画廊,这些画廊具有“明星效应”,其推出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通常容易被大众认可,相应的艺术家也等同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作品的市场定价也会迈上新台阶。

说到画廊的“品牌”效应,就必须要提到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文化老店,中国艺术品最重要的、最大的画廊—榮寶齋,齐白石、傅抱石、徐悲鸿、李可染等大批艺术家都是荣宝斋的座上客。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开发与发展,荣宝斋也借助自己的“品牌”优势,如今拥有自己的期刊、画报、线上平台等,定期更新推荐新兴艺术家。但是,琉璃厂里的大大小小画廊不下百家,每一个画廊都有自己运营的艺术家,但根由于其经营效益的高低、知名度的高低就会存在一些差距。

2.3拍卖行的“朋友圈”与“平台”传播

拍卖行作为二级市场,主要负责艺术品的拍卖,根据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中心画廊电眼报告显示,自2003年以来,画廊数量巨额增加,而活跃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拍卖行数量也同画廊般“风起云涌”地增长。随着拍卖行各项工作项目的完备,画廊作为一级市场已失去往日的活力。根据当下的发展趋势,拍卖行已经几乎取代了画廊所能做的包括策展、宣传、运营艺术品等在内的诸多工作。在市场经济下,只要与市场有关,与经济利益有关都会在成长中慢慢产生一些独有的规则,而市场又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任何规则与决策都与经济利益挂钩,因此“潜规则”依然存在。

一方面,拍卖行的市场地位及其领导阶层的社会地位会影响到拍卖行的知名度,因为“朋友圈”很重要。另外之前拍卖行的领导阶层大多为政府工作人员与商人合作,由于当下的经济体制和政策要求从事与工商有关的整治工作人员不得扮演市场经济中的“商人”,因此也就避免了许多市场经济中规则混乱的问题。现在,多数拍卖行会领导阶层皆为成功企业家与知名艺术家的联合,这样,“双剑合璧”就能让该拍卖行备受瞩目,再加上一些政治官员的“光顾”,人气就是这么积累而来的。通常成功企业家会将市场营销的理论应用到艺术品市场的营销中,当然比较著名的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以追求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4C”理论、已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是应用最广的。

另一方面,拍卖行在拍卖前期一般会进行为期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展览和宣传阶段,以让更多的消费者参与。最常采用的宣传方法可以分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上即网络宣传,当下是信息化多样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微博、微信、facebook等)的传播速度会让信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开来,另外与艺术类网站(如雅昌艺术网)合作也是通常会采用的线上宣传渠道。线下渠道主要有:制作宣传海报,制作拍卖图录,与各艺术机构与关联机构(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品投资公司、艺术品鉴定公司等)合作宣传。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缺乏完备的、合理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艺术品市场,使得艺术品市场的主体与一级、二级市场均存在“潜规则”,这必定会引起市场规则的混乱,导致大众对艺术认识产生偏差。

3中国艺术品市场规则影响下的大众艺术认识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艺术市场对大众艺术认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根据中国当下艺术品市场分类,结合接触到的拍卖公司的情况,将其影响概括为三部分:

3.1书画艺术

从对书画作品本身的专业技法表现、作品寓意、创作背景等艺术价值与时代价值的关注上,转移到了对艺术家自身社会地位、学术地位等,“不看画而看名”。

3.2陶瓷艺术

从对陶瓷作品本身造型、材质、釉彩以及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等的关注,转移到了对陶瓷艺术家个人社会职位与经济地位以及作品奇特的造型和富有“独特”创作寓意的关注。

3.3雅玩玉器艺术

与陶瓷艺术相同,只是雅玩玉器艺术依然保持着对于艺术品本身材质的纯度、种类、表现题材及作品技术难度的欣赏与收藏。

根据对大众艺术认识影响的三部分的总结,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当前“潜在”市场规则影响下大众艺术认识的偏差。

艺术家的专业比不上职业;画廊的画家好不如人脉好;拍卖行“倒买"不如“倒卖”。

综上所述,回顾与审视近几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艺术品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艺术品市场驶入快车道,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但艺术品市场运作机制还处于一种比较无序的状态,急需完善、健全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社会机制与法律法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概论[M].北京:中国书店,2010(09).

[2]李向民.中国美术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吴明娣.艺术市场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