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探究策略

  • 投稿七睬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79次
  • 评分4
  • 20
  • 0

刘琳奉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箐乡中心小学 5530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探究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呢?现结合《数的整除》一课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片段一:

(出示教材中的三组算式,学生口算,教师板书)

(1)15÷3=5 (2)10÷3=3……1 (3)28÷0.7=40

28÷7=4 20÷7=2……6 3.3÷1.1=3

33÷11=3 35÷11=35……2 1.5÷3=0.5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组除法算式,他们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每一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分组汇报)

生1:第(1)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

生2:第(2)组算式的商里有余数。

生3:第(3)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商中有小数。

师:谁再说一说,第(1)组的3个算式与其他两组有什么不同?

生4:第一组算式里面的数都是整数,并且没有余数。

师:现在我们看到,第(1)组算式里都是整数除以整数,商也是整数并且没有余数。像这样,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片段二:

(师将教材中的三组算式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教师板书出得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根据被除数、除数和商的特点,你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分的,按照商的不同,把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这样的算式有15÷3=5、28÷7=4、33÷11=3、28÷0.7=40、3.3÷1.1=3;把商是小数的分为一类,有:1.5÷3=0.5;把商里有余数的分为一类,这样的算式有10÷3=3……1、20÷7=2……6、35÷11=35……2。

生2:我们小组按照被除数能不能被除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一类是被除数能被除数除尽的,这样的算式有15÷3=5、28÷7=4、33÷11=3、28÷0.7=40、3.3÷1.1=3、1.5÷3=0.5;一类是被除数不能被除数除尽的,这样的算式有10÷3=3……1、20÷7=2……6、35÷11=35……2。

生3:我们小组把这些算式分成3类,第(1)类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这样的算式有15÷3=5、28÷7=4、33÷11=3;第(2)类算式的商里有余数,这样的算式有10÷3=3……1、20÷7=2……6、35÷11=35……2;第(3)类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商里有小数,这样的算式有28÷0.7=40、3.3÷1.1=3、1.5÷3=0.5。

生4:我们小组和他们小组的分法一样,不过,我们还给每一类起了名字,第(1)类是整数除法,第(2)类是有余数的除法,第(3)类是小数除法。

……

师:看来,大多数小组的分法和第3小组的分法相同。

(大屏幕出示第3种分法,即教材中的3组算式。)

师:现在我们再仔细观察,第(1)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其他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像第(1)组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学了很多很多,你能再举出一些像这样的例子吗?(生举例后师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这一类算式)

生:可以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用字母b表示除数,用字母c表示商,写成式子就是a÷b=c。

师:在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a、b、c分别可以表示哪些数?

师:像这样,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可以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反思:对于整除意义的归纳,两位老师都采用了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汇报交流的形式,力图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数的整除的意义,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然而细细品两个片段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理念的运用等方面,却发现其间有着本质的差别。

在片段一中,学生赖以探究的材料:3组不同的算式,早已分好了类,聪明的学生很容易发现其中隐藏着的分类标准。所以尽管学生讨论得很热烈,但他们的思维并没有深入进行思考,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往前走,学生的探究活动还仅仅是停留在一种表面的形式上,只不过使课堂增加一些徒有其表的热闹罢了。

在片段二中,教师打乱了这些算式的排列顺序,让学生自己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至于怎样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教师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生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思维空前活跃,积极主动地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多种思维策略进行分类,出现了多种分法,这些分法既是学生主动探索的结果,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和片段一相比,虽然教学中只作了一点小小的改进,但是学生却"跳一跳摘苹果",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经历了探索与交流的过程,逐步建立起了清晰的有关数的整除的概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明丽;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年08期

[2] 张僧;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廊坊日报;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