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基于“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谈合作探究

  • 投稿Su S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76次
  • 评分4
  • 98
  • 0

江苏金湖县闵桥镇中心小学(211634) 沈道燕

第一次教学:探究能否围成三角形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棒,你们能用它们围成三角形吗?(学生分小组合作用小棒围三角形)

师:请各小组同学汇报一下用小棒围三角形的结果。(生答略)

师:是不是什么样的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呢?那么,什么样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小棒不可以围成三角形?

……

【评析:这次组织合作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一些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一些小棒围不成三角形,然后深入探究什么样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但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够,学生花了很多时间进行操作探究,却没有什么收获。】

第二次教学:再探三角形三边关系

出示合作探究的要求:小组内的同学尝试用小棒围一个三角形,看看哪些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哪些小棒围不成三角形。

师:自己用尺子量一量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比较其中两条边的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工合作,操作后汇报)

……

【评析:这里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有了一些明确的引导,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要求也进行了说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并得出一些结论,但教师对学生合作探究的要求太多,导致学生的操作都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缺乏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时,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学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记录和交流自己的探究,导致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比较困难。】

第三次教学:

师:从4cm、5cm、6cm、10cm四根小棒中任取三根围三角形,把围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生操作后交流)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

生2: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

生3: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两条线段的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

师(小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

【评析:在这次的合作探究中,教师把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重、难点用列表比较的方式进行突破,再适时给予学生引导。其实,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把较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可视化,尽可能找到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新课程所提倡和需要的。】

思考:

那么,什么样的合作探究能让学生乐学、愿学,且易学呢?

1.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组

合作探究一般需要分成小组来进行,分组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分为固定式分组和随机式分组两种。固定式分组就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教学内容的需要分成同质或异质小组,一般以2~6人一组为宜。随机式分组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否定对手。

2.明确合作探究的目标和方式

合作探究能让学生一起进行有目的、有方法的讨论,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学习目标和方法,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达成合作探究的目标。哪怕学生无法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通过观察对学生的探究情况也会有所了解,这样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指导,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如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上,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等。此外,让学生进行操作和交流不是合作探究的目的,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适时引导他们思考、归纳。

3.给予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要使合作探究真正有效,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中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独立的观察、思考,否则合作探究只能流于形式。如上述第三次教学,教师设计以下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1)从4cm、5cm、6cm、10cm四根小棒中任取三根围一围,看能否围成三角形。(2)把围三角形的情况记录下来,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通过操作会有许多的收获和思考。教师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没有进行过多的限制,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思考其中的两条边之和是不是比第三边长,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做的优点是让学生自己能学会从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提出所有的问题,然后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因为这样学生就会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

当然,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合作探究,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