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学生主体”成为橱窗式摆设

  • 投稿丽茗
  • 更新时间2016-04-01
  • 阅读量222次
  • 评分4
  • 20
  • 0
摘 要:“学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审视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许多课堂教学中形式主义非常严重,教师依然喋喋不休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和陈旧教学手段仍然“涛声依旧”,学生的手脚和大脑仍旧被无形的绳索紧紧束缚着,课堂俨然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如同傀儡一般被操纵着,“学生主体”只能成为橱窗式摆设,即便在一些课堂中能看到热热闹闹的学生活动场景,充其量学生主体性仍是一种假象。 
  关键词:学生主体;学的课堂;民主交往;以教促学;合作探究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活泼、主动、全面地得以发展”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的课堂”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一条有效路径。“学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学生主体”是“学的课堂”的重要标志。当前全国各地“学的课堂”创建搞得“风生水起”,但是冷静审视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非常严重,教师依然喋喋不休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和陈旧教学手段仍然“涛声依旧”,学生的手脚和大脑仍旧被无形的绳索紧紧束缚着,课堂俨然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如同傀儡一般被操纵着,“学生主体”只能成为橱窗式摆设,即便在一些课堂中能看到热热闹闹的学生活动场景,充其量学生主体性仍是一种假象。如何真正实现“学生主体”,让学生从橱窗的禁锢中走出来,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探索实践,构建出创建真效“学的课堂”策略。 
  ■一、 蜕变师生关系,重建民主交往式趣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应该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要构建真正的“学的课堂”首先必须实现师生关系的蜕变,重建民主交往式趣的课堂,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构筑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充满情趣的教学环境中友好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 
  “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去,而是师生之间的心灵的接触。”那种传统的“为师者高高在上的布道者,为生者虚心求教的蒙恩者”的师生授受关系显然适应不了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定将退出教育历史舞台,新时代师生之间当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敢于打破陈腐的传统师生关系,放下“师道尊严”的身段,从“传道授业”的圣坛走下,和学生亲近交往,与学生平等对话,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自由呼吸师生和谐的气息,享受主动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认识闰年和平年》中,笔者通过“猜年龄”的游戏活动将学生带入愉快的教学情境,轻松的游戏活动一下子拉近了师生心理距离,改善了原先紧张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敢学、愿学。在教学闰年和平年时,虽然教学内容也比较枯燥难懂,学生对于闰年和平年的相关知识比较陌生,笔者没有直接向学生讲授什么是闰年和平年,如何判断闰年与平年,而是为他们创设一个开放的探究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探究,孩子们利用自己带来的不同年份的年历,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共同交流,发现了不同年份天数不一样,从而认识了平年和闰年,懂得了每四年中有一个闰年,从而学会了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抛却了师道尊严后的宽松、民主的气氛,让学生不再畏惧教师,心理没有了压抑,没有了拘束,真正以主人的身份自居,课堂完全成为他们的战场。 
  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心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思考、相互交流,让我们为学生创造民主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享受民主之趣、和谐之趣、自由之趣。 
  ■二、 转变教学关系,构建以教促学式活的课堂 
  “教学”一词的原意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在多数教师的眼里只有“教”没有“学”,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无私地、竭尽所能地向学生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在长期教学经历中总是把“教学”解读为“教书”,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兢兢业业地执着于“传道、授业、解惑”。 
  “教学”在新时期有了新的诠释,教和学的关系是一种服务关系,“教”为“学”服务,先“学”后“教”,以“教”促“学”,“教学”转变为“学教”。当前倡导的高效课堂更多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学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为“学”而“教”。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时,笔者给学生精心设计了预学单,让学生课前根据预学单独立研究学习,在课堂上开展互动交流,让学生将课前预学中的发现、收获、疑问等进行充分交流。这种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探究发现的机遇,课堂中的交流互动环节,让学生有了踊跃展示各自研究成果的平台,可以在充分交流中互相学习、分享所得、共同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只是一个参与者的角色,和学生一样都是“学”者,而不是一个“教”者,同时笔者还要行使好组织者与促进者的身份,在适当时机予以点拨、释疑、归纳,掌控好学习的节奏,推动学生交流活动的深入,促进者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与思维的碰撞。学生在有效先学、互动交流中学得轻松、灵活,通过自主学习发现了规律,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自主探究中还学会了学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一种“死的”课堂,传统的教学关系是“教”支配“学”的关系,完全由教控制着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学生毫无自主权,没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支配学习时间的机会,更没有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空间。当今的数学课堂更需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的“学的课堂”,让我们更新理念,转变教学关系,构建以教促学式的活的课堂。 
  ■三、 嬗变学习方式,创建合作探究式学的课堂 
  “学的课堂”是以学为本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学习方式若不改变,“学的课堂”仍将是一场梦境,“学生主体”也将是一种神话。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与“学的课堂”背道而驰,我们要将这种落后低效的学习方式嬗变,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主学习,创建一种合作探究式“学的课堂”。 
  当前盛行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保障“学的课堂”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互助互学,实现合作共赢,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投入度,增强了学生自主钻研与开拓进取的精神,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参与面与积极性,充分彰显了“学生主体性”的理念。在笔者的数学课堂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常态,百试不爽。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己提出问题“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孩子们在小组内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探讨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笔者组织全班交流互动,邀请各组学生代表汇报展示各自探究成果,有的小组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利用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快捷地解决了问题;有的小组通过苦思冥想,直接列式解答;有的小组采用了列表的策略作为解决问题的路径,笔者在肯定了各组解答方法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三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自我评价哪一种策略最好。经过充分讨论,孩子们一致认为画图的策略直观形象,易于分析提取数量关系,在解决这一类问题中是最佳策略。最后,笔者又引领学生共同回顾了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注意提升了学生的策略思想。 
  合作出成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构建一种“学习共同体”,借力团体力量与智慧,在互动交往中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理想的智育应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让我们铭记朱永新教授的话,在数学教学中致力于“学的课堂”创建,莫让“学生主体”成为橱窗式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