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策略论文范文(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5-09
  • 阅读量90次
  • 评分0
  • 0
  • 0

  导读:如何撰写出满意的小学数学论文是现在很多人都为之苦恼的问题之一,而论文的撰写也并非易事,必定是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和汗水的,本论文分类为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小学数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策略研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很大影响。如今,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使两者更好地融合,仍然是所有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很好地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两者的整合存在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策略;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重要意义


  创新新识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在上课前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问题,用flash做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有趣小动画:乌龟和兔子开始赛跑,乌龟跑了50cm,兔子跑了5km,谁跑得更快呢?有的学生说是乌龟,因为50大于5。这时教师引申出“单位长度”这一概念,巧妙地导入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模拟知识形成过程,突出重难点。数学是抽象的、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一门学科,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而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会用具体形象思维去思考问题。为了尽量避免这一冲突,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软件的特殊效果和声像功能,揭示知识内在规律,发现知识本质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如利用信息技术,教师把一个圆分成若干个小扇形,采用拼凑法重新组合成类似于长方形的图形,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圆的周长公式联系起来进行动画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直观看到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更能深刻理解并容易记住知识,这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程最突出的优点。


  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更好联系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时,需要把知识放在活泼生动的情境中,将自己所教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这些数学问题,认识到数学可以很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在讲授“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通过动画放映超市购物的情景,引导学生去回忆跟着父母去超市买零食的情景来导入新课,促进教学高效进行。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策略探析


  1.利用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展示工具


  作为显示工具的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大量的板书内容,而在课堂40分钟内,如仍采用传统的板书,则消耗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如不板书而口头说明,则往往会词不达意。这时候,如采用信息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的问题,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高效的使用课堂时间。


  作为演示工具的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构成的动态教材,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其实也就是大家以前常挂在口边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数学教学手段,在处理数学上的一些动态图像时,所谓的“动点”只能用黑板上的一个静态的“定点”来表示,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观。


  2.借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在一些已经建成校园网和已经联入互联网的学校,数学教师己不再是获得数学知识的唯一知识源,学生通过访问网络上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通过参加BBS,互发E-mail等形式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教师就由知识的传道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3.借助信息技術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


  人类社会己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库提供了针对性的素材,这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和不可想象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资源都可以从Internet获取,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资源环境。


  4.利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情境探究和发现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认真观察这一过程,初步检验猜想结果的正确性。实验操作的目的,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用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检验出自己猜想的错误,经过独立思考分析错误的原因,不断产生错误,不断纠正错误,这个过程有时要反复多次,才能产生一个正确的结果。这个过程正是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有效地学习数学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可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另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关系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在在线课程与传统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的契合点?张文兰、胡娇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文中提到:“国家课程项目式重构的融合路径之一是建立基于混合学习环境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具体实施上,可以分为三个环节: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混合式教学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如何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则需要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实践中进一步探讨与尝试。


  总之,“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2.0时代,在有关的调查中已经发现一线教师具有强烈的愿望参与到教学的改革中来,顺应时代还是固步自封已经不是一个难以选择的题目。


  作者简介:朱少瑜(1981-),男,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第2篇:参与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逐渐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同时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通过借助情境教学、小组合作、角色转换、游戏教学以及结合现实生活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欲望。因此,本文将对参与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继而高效达成数学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参与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学习数学时能够展现自我个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继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率。


  一、借助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属于一项较为抽象的基础学科,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学生很难对当前教学内容予以吸收和理解,并且这种教学法较为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听不懂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小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工作。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且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心。为此,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融人情境当中。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还要正确认识本班学生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I生,使其在教师营造的学习情境中思考、探究。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借用学生的文具用品在班级开一个小小的文具用品商店,然后将铅笔、本子、格尺、书本等标注价格,促使学生通过买与卖,正确认知人民币,精准掌握人民币面值的正确用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习知识,继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二、利用小组合作。激发学生探究欲


  以往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地接收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长此以往,许多学生逐渐失去自主学习能力,不会围绕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究。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许多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仅是改变教学模式,却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究,导致学生自主探究模式局限于表面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其充分发挥课堂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在不断深入探究中领悟新知,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教师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每组学生平均分配,让学习好、掌握知识快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探究中,强化钟表认知记忆。


  三、巧用角色转换。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实施参与教学法以后,应以平和、尊重的心态友好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得到足够的尊重。也就是说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积极参与者、合作者与实施者。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个性。


  例如:在学习《倒数的认知》一课时,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样的数互为倒数?倒数的分子与分母又有哪些特点?0和1有没有倒数等,教师设置好问题后,可以将这些问题以作业的形式发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复习时,紧紧围绕这些问题思考、查找资料。待第二天上课后,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一名学生让临时充当“小老师”,让他为学生讲解本课的知识点,教师则在一旁起到引导补充的作用。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师生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继而提高学习成绩。


  四、应用游戏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成效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该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还没有从幼儿园的角色中转成小学生,上课期间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上课经常走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将游戏教学引入数学课堂当中。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参与教学模式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避免学生上课走神的现象发生。


  例如:在学习《1~5的认知和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在授课可以试先准备好1到5的卡片,然后随机抽取卡片上任意一个数字进行阅读,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轮流读数,对于回答得又快又准确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予以鼓励。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5不读”的游戏,班级同学还是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大声朗读,轮到读“5”的同学不能读,而是要在原地蹦一下,倘若有同学忘记游戏规则,教师可惩罚学生做一个“鬼脸”。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加深1~5的认知,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感觉学习数学是一件既开心又快乐的事情,从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五、结合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推广,数学教学逐渐向日常生活靠拢,强化数学生活化特点,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尤其最近几年中高考许多数学考试题目也摒弃以往的“难、怪、奇”,而是将考试重点落在生活应用当中。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紧跟当前教育形式,注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用性,促使学生重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为教学出发点,重新整理加工数学教材,尽量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题材,并将这些生活题材引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为小学数学教材注入新的知识活力。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教学知识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很难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课件中有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待上課以后,学生很快被这只蝴蝶吸引,这时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蝴蝶飞舞时,两对翅膀的运动规律。学生经过观察后发现,蝴蝶在飞舞时两只翅膀不断重合,继而引出“轴对称”定义。等学生完全理解“轴对称”定义后,教师继续用语言引导学生回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图形、图案是“轴对称”图形。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可以让图案设计充满美感,然后让学生以“举一反三”法自己尝试动手设计一个对称图像,从而发现数学知识的奇妙之处,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六、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参与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探寻者,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展现自我个性,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继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成效。